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体运动(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

A.T=2π C.T=

B组 卫星变轨问题

3.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四川西昌发射成功, 10月6日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约为12 h的椭圆 环月轨道;10月8日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约为 3.5h的椭圆环月轨道;10月9日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 入轨道高度约为100 km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实施近月制 动的位置都是在相应的近月点P,如图7所示.则“嫦娥 二号” ( ) A.从不同轨道经过P点时,速度大小相同

B.从不同轨道经过P点(不制动)时,加速度大小相同 C.在两条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

D.在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不变 4. 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成功发射.在“嫦

娥二号”卫星奔月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过程,是 由椭圆轨道A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A、B两轨道相切于P点,

图8

如图8所示.探月卫星先后沿A、B轨道运动经过P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运行的速度vA=vB B.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A=FB C.卫星的加速度aA>aB D.卫星的动能EkA

5.“嫦娥二号”卫星已成功发射,这次发射后卫星直接进入近地 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直接 奔月,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卫星就必须“急刹 车”,也就是近月制动,以确保卫星既能被月球准确捕获,又

图9

不会撞上月球,并由此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椭圆轨道a.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近月圆轨道b,轨道a和b相切于P点,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 km/s,小于11.2 km/s B.“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

C.“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a、b上经过P点的速度va=vb

D.“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a、b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a、ab,则aa=ab

11

R B.T=2π GM

π D.T= Gρ

33R GM3π Gρ

3图7

课时规范训练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我国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 号”CE-2,CE-2在椭圆轨道近月点Q完成近月拍摄任务后, 到达椭圆轨道的远月点P变轨成圆形轨道,如图1所示.忽略地 球对CE-2的影响,则CE-2 ( ) A.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轨道过程中线速度增大 C.在Q点的线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线速度大 D.在Q点的加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大

2.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行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3.(2009·重庆理综)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 km和100 km,运行速率分别为v1和v2.那么,v1和v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 700 km) ( ) 19191818A. B. C. D. 181819194.如图2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沿椭圆轨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 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在该点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卫星B在P点的线速度与卫星C在该点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5.全球定位系统(GPS)有24颗卫星分布在绕地球的6个轨道上运行,距地面的高度都为2万千米.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6万千米,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则全球定位系统的这些卫星的运行速度约为 ( ) A.3.1 km/s B.3.9 km/s C.7.9 km/s D.11.2 km/s

6.2010年12月18日凌晨4时20分,以“金牌火箭”著称的“长征 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飞行832.1秒 后,成功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圆满完 成任务.本次发射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

12

图1

图2

图3

第五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卫星的转移轨道为一椭圆,如图3

所示,地球的球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B两点分别是卫星转移轨道上 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若A点在地面附近,且卫星所受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 ) A.运动到B点时其速率可能等于7.9 km/s B.运动到A点时其速率一定大于7.9 km/s

C.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同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B点加速 D.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同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A点加速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组网卫星(简称“三号卫星”)的工作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设地球半径为R,“三号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则关于地球赤道上静止的物体、地球近地环绕卫星和“三号卫星”的有关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v1R+h

A.赤道上物体与“三号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

v3Rω2R+h2

B.近地卫星与“三号卫星”的角速度之比为=()

ω3RT2R3

C.近地卫星与“三号卫星”的周期之比为= ()

T3R+h

a1R+h2

D.赤道上物体与“三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3R二、非选择题

8.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求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第一宇宙速度v1;

(2)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为T,求卫星运行半径r;

(3)由题目所给条件,请提出一种估算地球平均密度的方法,并推导出密度表达式.

13

高考热点探究

一、平抛运动

1.(2011·广东·17)如图1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1

A.球被击出时的速度v等于L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

g 2H2H g

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

2.(2011·海南·15)如图2,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 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一小 球,小球会击中坑壁上的c点.已知c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 径的一半,求圆的半径.

二、开普勒定律

3.(2010·山东理综·18)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 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如图3所示.其 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 km和2 384 km,则 ( ) A.卫星在M点的势能大于N点的势能 B.卫星在M点的角速度大于N点的角速度 C.卫星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N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N点的速度大于7.9 km/s

4.(2011·海南·12)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建成以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将包含多颗地球同步卫星,这有助于减少我国对GPS导航系统的依赖,GPS由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卫星群组成,设北斗导航系统的同步卫星和GPS导航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R1∶R2=________,a1∶a2=________.(可用根式表示)

14

图2

图3

三、万有引力在天体、卫星运动中的应用

5.(2011·山东卷·17)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甲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乙的向心加速度 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6.(2011·课标全国·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 km,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 ) A.0.1 s B.0.25 s C.0.5 s D.1 s

1.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处释放,经时间t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天体运动(3)在线全文阅读。

天体运动(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137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