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设计时间(2,5,8min)加1次,共计加料22次,投料结束后,继续搅拌10min,冷却即可。
2.2.2 PH值的测定
将洗净收干的电极插入待测溶液,测定PH值,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PH值单位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18]。 2.2.3 盐基度测定
分析试样10ml于250ml锥形瓶中,取25ml0.1mol/L盐酸溶液,加入上述被测溶液中,在50度水浴中加热10分钟,流水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氟化钠溶液70ml,再放置半小时后,过滤除去沉淀,用1.5%氟化钠溶液将沉淀物洗2—3次。然后在滤液中加3滴0.1%酚酞指示剂溶液,立即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作一空白平行试验对照[20]。 2.2.4 二价铁含量的测定
用10ml移液管吸取分析试样10ml于50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200ml稀释之,加硫磷混酸溶液20至25ml,再加5滴二苯胺磺酸钠溶液作指示剂[21]。立即用0.1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由无色转变成绿色再成紫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毫升数。 2.2.5 密度测定
将适量的待测液体注入干燥清洁的250ml量筒中,搅拌均匀后,拿住密度计上端,使它轻轻浮在液中,切莫让液体粘附到露出部分,使密度计处于量筒中心悬浮,按弯月面上缘进行读数(眼睛与弯月面上缘平行)。
3 结果与讨论
3.1 工艺条件对盐基度的影响
3.1.1 聚合硫酸铁制备原理
制备聚合硫酸铁的含铁原料较为广泛,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废硫酸和铁屑为原料进行生产,其中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的聚合硫酸铁不含重金属离子,可用于饮用水处理,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氧化 6FeSO4 + KClO3 + 3H2SO4 —→ 3Fe2(SO4)3 + KCl + 3H2O 水解 Fe2(SO4)3 + nH2O —→ Fe2(OH)n(SO4)3- n/2 + n/2H2SO4 聚合 mFe2(OH)n(SO4)3- n/ 2 —→ [Fe2(OH)n(SO4)3- n/ 2]m
聚合硫酸铁的性能取决于总铁质量分数和盐基度,尤其是盐基度。盐基度越高,说明聚合度越大,混凝性能越好。制备时加硫酸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可使
8
Fe2+转化完全。溶液中的SO42-和 HSO4-形成缓冲体系能保持溶液pH值的相对稳定,SO42-向HSO4-转化也会促进Fe3+的水解。硫酸用量对产品的盐基度和总铁质量分数有很大影响,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Fe2(SO4)3 的生成速率增加,有利于单体 Fe2(OH)n(SO4)3- n / 2的生成,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铁结合的羟基数增加,盐基度也随之增大[22]。但当硫酸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也会抑制水解反应的发生,不利于聚合反应,甚至使聚合硫酸铁发生分解,盐基度下降。氧化反应是不可逆过程,反应速度较快,而水解和聚合反应均为可逆过程。当氧化剂用量少时,Fe2(SO4)3 生成量少,不利于Fe2(OH)n(SO4)3- n / 2 的单体生成,因而盐基度小。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物料配比条件下聚合硫酸铁的合成工艺[23] 。对制备的聚合硫酸铁进行质量检验和絮凝效果测试,从中得出制备聚合硫酸铁的最佳工艺条件。
3.1.2 物料比对聚合硫酸铁盐基度的影响
在常温下,当酸度值和氧化剂投入量都相同时,改变物料比能提高反应速率并且能得到更高品质的聚合硫酸铁。当物料比(硫酸亚铁与硫酸的摩尔比)分别为:1/1.20,1/1.25,1/1.30,1/1.35,1/1.40,1/1.45,1/1.50时,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B(%)为11.8,12.3,11.6,11.2,12.1,12.5,12.1,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当物料比为1/1.25和1/1.45时盐基度最高,实际生产中考虑到成本节约等问题,当投料比为1/1.45时,加入的硫酸亚铁过多,成本过高。综合考虑实际投料比为1/1.25左右最佳。
1312.5盐基度/(%)1211.51110.51/1.201/1.251/1.301/1.351/1.401/1.451/1.50物料比/(mol/L)图1 物料比对盐基度的影响
Fig.1 The effect of material ratio on the basicity
9
3.1.3 温度对聚合硫酸铁盐基度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化学反应来说 ,当反应物浓度不变时,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反应温度(℃)分别为30,35, 40,45,50 ,55,60和65时,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B(%)分别为8.7,8.8,9.7, 10.2, 11.9, 13, 11.4和10.8。由此可知,聚合硫酸铁盐基度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反应温度升至55℃时,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继续升温盐基度变化幅度不大。由于本实验为放热反应,若温度过高,一方面会引起氧化剂部分分解,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必将增加氧化剂用量;另一方面,温度高也会使聚合硫酸铁发生分解产生沉淀,降低絮凝能力。综合考虑,反应温度控制为55℃左右较适宜。
141210863035404550温度/℃556065
图2 反应温度对盐基度的影响
盐基度/(%)Fig.2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basicity
3.1.4 酸度对聚合硫酸铁盐基度的影响
在常温常压下,pH为 1.5,2.0, 2.5,3.0,3.5,4.0,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分别为8.7,10.2,12.1,12.8,12.0,11.8,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pH的增大,盐基度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在水解过程中,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铁离子的配合是竞争关系,SO42-少时,较多的氢氧根离子结合铁离子,使得产物盐基度较高,而硫酸根离子过量,生成物已经成为 Fe2(SO4)3,并非PFS。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及一定反应速度的前提下,浓 H2SO4的最佳用量为4.3mL, pH为2.5到3时,硫酸亚铁与硫酸的摩尔比为 1∶1.25,此时盐基度最高。
10
1413盐基度/(%)121110981.522.5pH图3 pH对盐基度的影响
Fig.3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the basicity
33.54
3.1.5 氧化剂加入速度对聚合硫酸铁盐基度的影响
氧化剂氯酸钾的加入速度直接影响反应效果,加入速度较慢,有利于物料的充分接触,但反应时间过长,加入太慢、太迟又易使 Fe2(SO4)3发生水解,产生沉淀,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实验过程中,尝试着加快加入速度,但使得还原性物质(以 Fe2+计)的含量明显增加,Fe2+的转化率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这是因为本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加入速度过快,一则使得氯酸钾不能与物料充分接触,二则放热使温度升高,促使了氯酸钾的分解。故经过反复实验,认为控制在 2.5 h 之内连续均匀加入较好[25]。
3.1.6 氧化剂用量对聚合硫酸铁盐基度的影响
在常温常压下,加入定量的FeSO4?7H2O86g、浓H2SO4(98%)4mL、H2O100mL于烧瓶中,用慢慢加入3,6,9,12,14g不同量的KClO3,反应完后测其盐基度。结果见图4。
由于氯酸钾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一部分氯酸钾会分解。为此,氧化过程采用在低温下将过氧化氢慢慢地滴入,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经过多次实验并由图3发现,当氯酸钾用量达6g,硫酸亚铁与氯酸钾的摩尔比为1:0.1时,生成的红棕色液体的颜色不再加深,说明Fe2+已基本被氧化,达到实验要求,继续增加氯酸钾用量,溶液体积增加,全铁含量降低。因此,选择硫酸亚铁与过氯酸钾的摩尔比为1:0.1。
11
131211109876369KClO3氧化剂/g
盐基度/(%)1215图4 氧化剂对盐基度的影响
Fig.4 The effect of oxidants on the the basicity
3.1.7 聚合反应时间对聚合硫酸铁盐基度的影响
从图5可知,反应时间对聚合硫酸铁的合成有很大的影响,反应时间越短,则聚合反应不完全,产品的聚合度低,盐基度小;聚合度与絮凝效果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聚合度越大,其形成的矾花越大,絮凝效果越好[26]。但时间过长,盐基度反而略有下降,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实验确定反应时间为2.5 h。
盐基度/(%)141312111098766080100120140反应时间/min160180200
图5 反应时间对盐基度的影响 Fig.5 The effect of time on the basicity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聚合硫酸铁(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