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160多个,会员总数达两万多人,通过协会会员销售的蔬菜约占总量的30%。2009年4月,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正式成立,会员来自全市从事蔬菜科研、生产、流通、加工、服务及相关工作的龙头企业、专业户、营销经纪人等蔬菜产、加、销行业人员。共有会员102个,其中单位会员47个,个人会员55个。是一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合作组织。 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的成功组建,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专业户、营销经纪人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促进企业与农民、会员间的良性互动。主要在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活动交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材料申报,蔬菜技术堆广,拓展营销市场等方面开展工作,做好服务,全力推进六安市蔬菜产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产业发展的科技优势明显: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自动化温室调控、组织培养、蔬菜种苗嫁接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生产上来,一些EVA膜、紫光膜、转光膜、防虫网等新型覆盖材料也得以推广应用,专用型、抗病型的蔬菜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期缩短至2-3年。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促进安全蔬菜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六安市加强了对现有蔬菜产品的品牌整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帮助企业和菜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航育”系列茄果类蔬菜新品种,发展甘蓝、菜心、芥蓝、杭椒等优质品种,加大优质水生蔬菜、食用菌、山野菜和高山菜等开发力度。一方面优化品种组合,另一方面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着力加强蔬菜生产过程监控和市场、生产基地农残检测。组织菜农按照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着力提高供肥蔬菜的质量档次。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源头抓起,严禁不合格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销售和使用。加强了对基地生产环境保护。大力开展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的示范推广的同时,重点推广棚室高效
生态种养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市菜协试验推广了菜蛾特、烟碱乳油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应用推广了杀虫灯防虫、地膜覆盖、遮阳网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和“猪-沼-菜”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舒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裕安区陆集村先后引进以色列FA-870、荷兰夏宝、日本洋葱、新加坡红心红芋、山东大蒜、河南蒜苗、杭州产杼子茭白、潜山瓜蒌等一系列新品种在当地安家。
产业发展的市场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油消费呈逐步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的基本稳定态势。而蔬菜产品消费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持续升温,并呈现出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趋势。蔬菜对气候、资源等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间、季节性调剂范围大,潜在市场广阔。在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价格将保持相当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市场前景更为可观。另一方面,六安市注重品牌认证,对现在农特产品进行品牌整合,充分发挥了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各地通过“以奖代补”,切实抓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申报认证工作。各地已先后注册了“舒丰”、“皋绿”、“归然”等十几个蔬菜商标品牌,其中舒城县的“舒丰”牌19个系列蔬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其他4个品牌的12个蔬菜产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多数品牌蔬菜在全省、华东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六安市临近合肥,自然环境优越,且从事蔬菜种植行业的人力资源丰富,是发展优质无害蔬菜的优势区域。早在2006年,合肥六安两市就签订了正式的蔬菜产业合作协议。这也是合肥提出省会经济圈以来两地签订的第一份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市互融迈出了新的步伐。根据协议,两市首期将共同开发集中连片、常年供应露地叶类蔬菜基地5000亩。每亩每年由合肥市、六安市和基地所在县区的政府各自“以奖代补”100元,共计300元。协议
还规定,新建蔬菜基地产品必须销往合肥市,每天不少于10吨,以合肥市周谷堆农贸市场的交易量统计为准。在周谷堆市场开辟绿色市场通道,设立六安市绿色蔬菜专销区,实行产销对接。定期召开两市农委、蔬菜办负责人联席会议,根据市场导向,及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产业布局、品种更新。合肥六安两地签订“蔬菜协议”,对两地来说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也为六安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发展的效益优势明显: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2010年六安市蔬菜平均亩产值3500元,扣除亩成本1300元,纯收入为2200元。其经济效益是大宗粮食作物的3倍以上,比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若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比重,发展优质精细类蔬菜生产,则比较效益优势会更加明显。据调查仅六安市城区每天蔬菜供应量就达150吨左右,年需求是5.4万吨,每年一、二、十一、十二四个月外来菜约占日交易量的70%。外来蔬菜长途运输不新鲜,蔬菜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本地蔬菜时令、新鲜、安全,但缺少投入,设施栽培少,冬季初春不能满足供应。据两年来蔬菜农残抽检情况表明:外来蔬菜合格率一般在75%左右,而本地蔬菜合格率则达99.5%以上。且外来蔬菜受制于人,供应、价格时常不够稳定,只能做为调剂余缺的补充,不能做为城市蔬菜供应的主体。本规划建成后将能进一步满足六安居民的周年化蔬菜供应,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又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需要,更是经营绿色文明城市的要求。因此,发展蔬菜产业一举多得,势在必行,效益较为明显。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保障种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市场长期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组织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提升全市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单产
水平、效益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供应水平,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充分释放蔬菜产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推进蔬菜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目标: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蔬菜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5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达180万亩,总产量超过360万吨,总产值60亿元以上;其中六安城郊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新增标准化菜地8万亩,年递增1.6万亩,新建无公害蔬菜占70%,有机、绿色蔬菜占30%;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以上;蔬菜加工比重达20%;科技对蔬菜生产的贡献率达70%以上;培育商品菜品牌5-8个;创建部级标准园2-3个,省级标准园8-10个;通过招商引资,新建大别山农产品物流中心,改扩建紫竹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西商物流,建成社区菜店200个,新扩建3-5个专业批发市场,建成年蔬菜加工能力达5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10个以上,大幅度提升蔬菜生产能力和产业综合效益。
关键实施环节:
1、建设六大商品蔬菜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基地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开发资源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开发产品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逐步建成湾区蔬菜、郊区蔬菜、水生蔬菜、加工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产业等六大生产基地,实现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安全化。
2、健全蔬菜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产销衔接。一是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改建和完善部分蔬菜批发市场;通过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增设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交易系统,使之成为皖西地区功能完善、交易便捷的中心批发市场。二是培育壮大新型营销主体。充分发挥市蔬菜产销协会的作用,重点建设和完善乡村蔬菜产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50-60个经营额突破100-200万元的蔬菜经纪人。三是创新现代流通方式。以舒丰公司、全信食品
公司、西商物流等为龙头,构建城市间蔬菜配送平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服务内容、统一配送价格,向大中城市零售网点、连锁商店、伙食团体提供蔬菜和副食品配送服务。
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在优势蔬菜集中产区建设和完善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辐射面广、上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的蔬菜集散地;在蔬菜产销区,积极发展配送、超市、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蔬菜产品流通。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优势产区优先建立市县乡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普及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将生产者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水、肥等生产信息提供给市场。促进蔬菜产品流通,定期举办名优蔬菜展示展销会,依托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加大对名牌蔬菜的宣传推介力度,捕捉市场信息,指导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六安蔬菜的市场占有率。
3、加快加工业发展步伐。重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优势蔬菜主产区,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引导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到优势产区建立规模化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发展优势蔬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创建优势蔬菜品牌,对优势蔬菜的传统品牌进行有效整合,使每个主导产品推出1—2个主打品牌,以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发展蔬菜产销行业协会,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在优势蔬菜种植区域投资兴业的龙头企业,在土地征用、资金配套、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其带动作用。此外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等强龙头手段。进一步壮大现有蔬菜龙头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工艺,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依靠蔬菜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