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22页
图3-1 模型单元划分示意图
3.2.2静力荷载计算
(1)一期恒载(自重):见表3-1
表3-1 半桥自重表
单元号 重量(kN) 单元号 重量(kN) 单元号 重量(k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02.31 1102.31 897.225 897.225 536.45 1083.71 1111.43 1149.55 1195.67 1248.9 1308.77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21.07 1297 1357.78 1422.63 1491.5 1564.35 1401.78 476.875 476.875 1401.78 1564.35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491.5 1422.63 1357.78 1297 1221.07 1308.77 1248.9 1195.67 1149.55 1111.43 1083.71 268.225 (2)二期恒载集度:Q2=184kN/m。
(3)混凝土收缩徐变:按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取用。
(4)温度荷载:按规范(TB10002.3-2005)4.3.10条取用;整体升温20度,降温-20度。对四个支座的反力。
(5)支座沉降:4个支座均沉降1cm 。
(6)梁单元荷载:箱梁沿梁高、梁宽方向的温差按下式计算:
Ty?T01e??y (3-1)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23页 Tx?T02e??x (3-2)
式中 Tx、Ty——计算点x、y处的温差(oC);
T01、T02——箱梁梁高方向、梁宽方向温差,对于标准设计可按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表B.0.2取值(oC);T01=T02=16oC x、y——计算点至箱梁外表面的距离(m);
?——按表《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表B.0.2取值(m-1), ?=7。
(7)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为0.65fpk=1209N/mm2,0.70fpk=1302N/mm2 (8)风荷载:作用于桥梁上的风荷载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W?K1K2K3W0 (3-3)
式中 W——风荷载强度(Pa);
W0——基本风压值(Pa);根据资料取为350 Pa;
K1——风载体形系数,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B10002D1-2005)
表4.4.1-1,取1.3;
K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B10002D1-2005)表4.4.1-2,取1.0;
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B10002D1-2005)表4.4.1-3,取1。
则风荷载强度为:W?K1K2K3W0?1.3?1.0?1.0?350?455Pa
表3-2 风荷载值
单元号 1 2 3 4 5 6 风荷载(kN) 2.116 2.116 4.232 4.232 2.821 5.708 单元号 25 26 27 28 29 30 风荷载(kN) 7.632 7.212 6.817 7.341 6.902 6.509 单元号 46 47 48 51 52 53 风荷载(kN) 8.540 9.025 10.850 10.850 9.025 8.540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24页
单元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1 22 23 24 风荷载(kN) 5.893 6.169 6.509 6.902 7.341 6.817 7.212 7.632 8.075 8.540 9.025 10.850 10.850 9.025 8.540 8.075 单元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风荷载(kN) 6.169 5.893 5.708 1.411 1.411 5.708 5.893 6.169 6.509 6.902 7.341 6.817 7.212 7.632 8.075 单元号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风荷载(kN) 8.075 7.632 7.212 6.817 7.341 6.902 6.509 6.169 5.893 5.708 2.821 4.232 4.232 2.116 2.116
图3-2 湿重(单位:kN)
图3-3 挂蓝荷载(单位:kN)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25页
图3-4 风荷载(单位:kN)
图3-5 车道及人行道布置
3.2.3荷载组合主要类型
表3-3 荷载组合主要类型
恒载 主力组合 主加附1 主加附2 主加附3 主加附4 主加附5 主加附6 主加附7 主加附8 主加附9 主加附10 主加附11 主加附12 沉降 +合计(施工阶段荷载,预应力等) 恒载+中-活载+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人群 恒载+风荷载 恒载+风荷载 恒载+整体升温+正温梯 恒载+整体升温+负温梯 恒载+整体降温+正温梯 恒载+整体降温+负温梯 恒载+整体升温 恒载+整体降温 恒载+正温梯 恒载+负温梯 恒载+中荷载+风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26页
主加附13 主加附14 主加附15 主加附16 主加附17 主加附18 主加附19 主加附20 主加附21 主加附22 主加附23 主加附24 主加附25 主加附26 主加附27 主加附28 主加附29 主加附30 恒载+人群+风荷载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风荷载+中-活载 恒载+中-活载+整体升温+正温梯+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整体升温+负温梯+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整体降温+正温梯+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整体降温+负温梯+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整体升温+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整体降温+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正温梯+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中-活载+负温梯+列车横向摇摆力 恒载+人群+整体升温+正温梯 恒载+人群+整体降温+正温梯 恒载+人群+正温梯+正温梯 恒载+人群+负温梯+正温梯 恒载+人群+整体升温 恒载+人群+整体降温 恒载+人群+正温梯 恒载+人群+负温梯 主加附31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整体升温+正温梯+中-活载 主加附32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整体升温+负温梯+中-活载 主加附33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整体降温+正温梯+中-活载 主加附34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整体降温+负温梯+中-活载 主加附35 主加附36 主加附37 主加附38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整体升温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整体降温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正温梯 恒载+列车脱轨荷载+列车横向摇摆力+列车制动力+负温梯 3.3 恒载内力计算
设计中,为了计算后面的钢筋用量,在未完全配筋之前,先试配顶板和腹板钢束(各2束),然后根据运行结果的内力图来布置钢筋。
未完全配筋时的内力图如下:
(1)试配顶板和腹板(各2束)时,由恒载引起的梁单元内力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双线铁路60m+100+60m连续梁上部结构计算设计(很详细的毕业设计(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