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
五、解答题
一种树苗,栽种时的高度为80㎝。为研究它的生长情况,测得数据如下表: 栽种后的年数x/年 高度y/㎝ 1 105 2 130 3 155 4 180
(1)指出此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说数高怎样随栽种年数的增加而变化的,并写出
变化关系式。
(3)栽种几年后树高达到280㎝。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三)
三角形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3cm 4cm 5cm B、8 cm 7 cm 15 cm C、2cm 10cm 15 cm D、5 cm 5 cm 11 cm
2、把三角形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都不行
113、适合条件∠A=∠B=∠C的三角形是 ( )
23A、锐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0o,则它的底角可能是 ( ) A、40o B、70o C、40o或70o D、50o
5、下列线条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的是 (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线 D、以上都有可能
6、如图1:AC与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AB=CD,AD=BC,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7、△ABE中D是AB的中点,且ED⊥AB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EAD≌△EBD B、AE=BE C、∠AED=∠BDE D、AD=BD
8、下列条件中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 A、三边对应相等 B、三角对应相等
C、一角和两边对应相等 D、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
9、如图2所示的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图1 图2
10、如图3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
时刻为 ( ) A、8:20 B、4:30
C、4:40 D、8:40
二、填空题 图3
1、如图4,在△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BOC=120o, 则∠A=______。 2、如图5在△ABC中,AB=AC,AD
为△ABC的边BC上的中线,则 图4 图5 AD与BC的关系为______。
3、如图6所示在△ABC中∠C=90o,已知AC=AE,∠ADC=55o,则∠CDE=____。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
图6 图7 图8
5、如图7在Rt△ABC,∠C=90o,CD⊥AB,垂足为D,若∠B=30o则∠ACD=______。
6、如图8裁剪师傅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的F处,若∠BAF=60o,则∠
DAE=______。
7、在“工、木、口、民、晶、离”这几个汉字在镜子中所看到的字中,其中______和镜子中的一样。 三、作图题。
1、已知:如图9所示,已知∠?、∠?和线段a。 求作:△ABC,使∠B=∠?、∠C=∠?,BC=a
图9
2、如图10所示,直线n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图形关于直线n 对称的另一半。
四、证明题
1、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11所示, ∠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D=OE,移 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E重合,这时
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能先说明 图10 △OPE与△OPD全等,再说明OP平分∠AOB吗?
图11
2、如图12所示,在△ABC中,AB=AC,AD平分∠BAC,点P在DA的延长
线上,你能说明PC=PB吗?
图12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四)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概率非常大的事件必然发生 B、事情打发省得概率可以是任何数 C、若一件事情肯定发生,则其发生的概率P≧1 D、不一定发生的事情的概率在0和1之间
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的条数是 ( ) A、1条 B、2条 C、3条 D、1条或3条
3、已知4x2+12x+m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 )
A、m=-9 B、m=9 C、m=6 D、m=±6
4、如图1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1和∠2是同位角 B、∠2和∠3是内错角 C、∠2和∠4是同旁内角
图1 图2
5、364407精确到万位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 A、30000 B、3.0×104 C、3.1×104 D、3.02×104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为 ( ) A、12 B、12或15 C、15 D、15或18
7、现有2根小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45cm和cm,如果要钉成一个三角形
木架,则应选取下列四根中 ( ) A、10cm B、105cm C、95cm D、110cm
8、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 D、一条边对应相等
9、在图2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10、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形式,途中车子发生故障,
只好挺下来修车,在修好后,因怕迟到,于是加快车速,下列图象
中符合上述情况的大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计算(—4m2n3)2= 图3
12、如图3所示,已知AC=DB,要使△ABC≌△DCB,需要增添的一个条件是 13、有写英文字母可以看成轴对称的,在26个英文字母中,可以看承是
轴对称的字母有 。 14、如图4所示,在△ABC中,∠B=∠C=50°,
BD=CF,BE=CD,则∠EDF 图4 的度数是
15、一个长方形的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为h厘米,则体积V(立方厘米)
与高h(厘米)的关系式为 ,当h从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 长方形的体积由 立方厘米变化到 立方厘米。
16、在△ABC和△ABD中,①AC=AD;②∠D=∠C;③∠BAC=∠BAD;;其中的
两个条件能得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17、某图书出租店有一种图书的租金y(元)与出租天数
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从上图信息可知:用1.5元 图5 的租金最多可看 天书,两天后,每过一天租金累计增加 元。 三、作图题
18、夏天,小明将一杯开水自然晾凉,
试画出这杯开水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大致图象。 四、解答题
19、某校七年级一班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甲方案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距离;乙方案如图②,先过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
BC=CD,再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 离。请问:(1)方案甲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2)方案乙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20、我省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之一,为了增强公民的节水和用水意识,政府采用分段收费的标准,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用户每月应缴水费y(元)与用水量(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看图后回答: (1) 当用户用水不足5吨时,每吨水水费是多少元? (2) 当用户用水超过5吨时,每吨水水费是多少元?
(3) 若小明家6月份用水3.5吨,则小明家应缴多少元水费?
(4) 李大爷家7月份交水费17元,试求李大爷家当月用水多少吨? (5) 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一)(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