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驾驶人操控及车辆运行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
软件实现
2.2.3 基于GPS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
①数据坐标转换 ②样本点的识别与分类 ③计算模块设计及功能:
采样点坐标输入
↓
计算里程、曲率、删去异常点
↓
判断样本点所属曲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
进行曲线(直、圆)拟合,求解相关参数
↓
计算缓和曲线相关参数
↓
计算平曲线一览表相关参数
↓ 输出
(并附有详细的函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形式)
2.3.1 驾驶行为信息同步需求:信息同步的必要性、信息同步需求 2.3.2 信息同步的实现:利用Observer
3.驾驶行为表征指标体系构造
3.1 驾驶人感知行为表征指标
3.1.1 视点分布范围指标 3.1.2 注视区域分布比例指标 (1)注视区域划分:
左前中前右前、左窗仪表右窗、左后中后右后;用矩阵表示(比例) 3.1.3 注视序列指标:注视链、利用Observer 3.2 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
3.2.1 驾驶决策行为含义:以“环境信息、本车状态、交通情景”为输入,以“驾驶行为”为输出的一种映射关系
3.2.2 决策行为分析载体(5个场景)
3.2.3 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决策规则”和“决策反应时间”两个方面 (1)驾驶决策类型及编码:
情景:E 横向:左转-L,右转-R,纵向:维持-N 加速-A,减速-D,维持-K (2)驾驶决策反应时间
(3)指标采集方法:利用Observer 3.3 驾驶人操控行为表征指标 3.3.1 纵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
(1)换档频率:Rate Gear Change = N / T(单位时间内换档次数=指分析时段内换档次数/分析时段的时间长度)
(2)空档滑行比率:Gear Zero Rate=Tzero/ T(空档滑行时间比率=分析时段内空档时段所占时长/分析时段的时间长度) 3.3.2 横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
(1)转向灯使用频率:Light Change Rate=Nl/T(单位时间内转向灯使用次数=分析时段内转向灯使用次数/分析时段长度) (2)转向灯合理性指标:
设T = 转向灯使用次数/变更车道次数 。则当转向灯使用次数多于变更车道或转弯次数时,即当 T > 1时,则存在变道、转弯意图但未成功执行的情况;反之,说明驾驶人在变道、转弯时存在不使用转向灯的情况。通常情况下 T 值会在 1 附近波动,当 T<1时,则会出现 T越小,事故隐患越大的趋势。 3.4 车辆运行状态表征指标
3.4.1 车辆纵向运动状态表征指标: (1)速度标准差、加速度标准差 (2)庞卡莱截面
3.4.1.2 车速变异性指标的求算
3.4.2 车辆横向运动状态表征指标:方向盘转角标准差 3.5 驾驶行为影响关键因素判别方法 3.5.1 驾驶行为实验设计方法 3.5.1.1 驾驶行为实验因素水平分析 3.5.1.2 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部分举例) 3.5.2 单指标正交实验层次模型
3.5.3 因素水平对结果影响程度分析方法:矩阵
4.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理论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方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驾驶行为评价系统(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