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网络言论自由权及其限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网络言论自由权及其限制

史飞飞

西南政法大学 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大大扩宽了言论自由的广度。网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新的公共讨论和介入的可能性,有效推进了民主进程,维护了社会公义。然而,作为以网络为载体的言论形式,由于其匿名性以及网络的快速传播性等特点使网络言论自由在现实世界中更易产生冲突。因此,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亦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

关键词:言论自由;冲突 ;法律限制

自21世纪,互联网得到广泛普及和运用,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截至 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 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1.8%,超过世界平

[1]

均水平。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

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010年9月26日发表了《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公民的言论自由已经借助网络使自身涵义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向虚拟空间延伸,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但是,与此同时,基于网络言论的匿名

性、公开性,不可避免地使网络成了众声喧哗的闹市。笔者认为,与传统言论自由比较,网络言论自由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概念

网络言论自由权是存在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中,言论自由权的外延。首先,需要明确言论自由的概念,并且对自由加以明晰的阐释。

言论自由理念的形成并非朝夕蹴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与丰富的过程。法律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又称表达自由,是公民的 “第一权利”。自 1789 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便首次出现了言论自由的相关内容,其中《人权宣言》第10条规定: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这是第一次明确地表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神圣不可侵犯。该宣言对各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实际上,言论自由的形式要比规定的六种更为多样。广义上来说,言论自由还包括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的自由、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提出建议等条款。但是,不管是国外立法还是我国宪法,虽然承认了言论自由作为一种基本权利,但是对于言论自由具体的限度和范围均无明确规定。因此,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及各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尤其网络普及后各种诸如“铜须门”“黄静案”等网络事件的发生,促使我们有必要对言论自由的内涵加以讨论。

言论自由中的关键字眼“自由”,即言论的自由性,是网络事件发生的根源。那么何谓自由呢?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即没有阻碍的状况。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2]

根据自由的定义,可见自由是相对的,并非没有规则没有界限。康德亦言“自由并非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放之于言论之上,言论自由也绝非单纯意义上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有权力控制自己的言论。需要明确的是言论自由不是漫无节制、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

网络作为继书本、报纸等传统媒介后又一新的载体,所承载的文字、声音等内容都属于言论范畴。更为复杂的是,网络使言论的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言论的控制,亦使人们开始希冀创立“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而不会被胁迫保持沉默和屈从”[3]的新世界。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如何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权的保护,又如何使民众在合理的限度内发表言论都成了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 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功能性

1.促进自由表达

网络言论往往利用电子公告栏,论坛,聊天,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不仅可以随时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图片,而且可以传送动画电影,还可以视频聊天,极大缩短了时空限制,从而使交流更加真实生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网络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不仅仅给公众提供平台,也保护了公众的隐私。在聊天室或者虚拟社区中,网民的真实身份被隐藏在屏幕之后,可以说,网民是在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表达。古时“祸从口出”的观念限制了人们的表达自由,而今网络使他们“减轻了对于报复的恐惧”,一定程度上而言,网民的表达是无限制并且心无忌讳的。并且随着表达的深入,网民甚至可以充当正义的“法官”, 面对贫富冲突、劳资矛盾、城市拆迁、道德失范、三农问题、环境污染、医疗教育等问题,特别是政府施政缺失和司法不公,中国网民总能仗义执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公共政策的方向。 2.推进民主法治

在我国,互联网拥有相对较大的民主潜力。在其他传统渠道被阻塞或者被缩紧时,互联网以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成为促使政治更加具有公共性和民主性的工具。在我国,传统的媒体从来不是独立的政府制衡机构,相反,作为“喉舌”,传统媒体往往太过权威,是民众无法接近,更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民众便开始寻求更可信更惬意的渠道。伴随公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成本的降低,公民对社会的知情能力大大提高,并且产生了公共讨论的欲望。各种论坛应运而生,网民就当今时政进行讨论,甚至向有关部门谏言。传统媒体也借助于网络开始了新的运营模式,如: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互动节目,通过和网民的交流,是网民的言论得以传播。人民网时政频道开办的《网民议事厅》,就切合了网民对自由表达心声的意愿,而网民热议的话题将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

其次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可以推动法治进步,作为具有舆论力量的新意见阶层,中国网民正逐渐成长为“新意见阶层”,在现实世界里发挥着并不“虚拟”的强大的力量。如:2009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在众多网民的声讨中,终于以上海市政府层面认错而告终;成都公民唐福珍因拆迁被逼“自焚”一事经网络曝光后,引发民众对野蛮拆迁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关注,五位学者的上书,更是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推上修改的议事日程。 3.便利情感交流

网络不同于现实的世界但是又和现实世界有相似之处。互联网可以形成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集会行动。网民可以在各种各样的集会中就类似于己身的人进行交流。无论是“超女”粉丝团还是“寻人”组合甚至是以百万记的网络签名活动,都使得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网络言论自由权及其限制在线全文阅读。

论网络言论自由权及其限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31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