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研究地名标准化体系、理论与应用方法,地名术语、分类等基础标准,地名编码、译写、专项制图等方法标准,地理实体命名、地名数据、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管理标准,地名标志等产品标准,以及地名公共服务标准。
(3)康复辅具标准研究。
重点研究康复辅具产品生产、配臵、检测、技术服务等方面标准。 (4)殡葬标准研究。
重点研究殡葬设施、设备、用品和殡仪服务等方面标准。 (5)民政设施建设标准研究。
重点研究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社会福利机构、临时性社会救助机构、殡仪馆、公墓、军供站、军休所、优抚医院、烈士纪念建筑物、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6)民政管理与服务标准研究。
重点研究社会组织评估、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婚姻登记服务、婚庆婚介服务、收养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工作、福利彩票等方面标准。
(7)民政信息化标准研究。
重点研究支撑民政信息化的各类标准。 (九)民政软科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给民政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加大民政软科学研究力度。
1.发展思路。
以促进民政部门决策科学化为主要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加强民政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研究。
2.优先主题。
—16—
(1)民政发展战略研究。
重点研究民政事业综合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组织建设、优抚安臵、防灾减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老龄事业、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康复辅具、殡葬、收养、婚姻登记、社区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区划、地名等专项事业发展战略。
(2)民政基本问题研究。
重点研究民政工作本质、地位、作用、定位、机制、布局、发展思路以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律等问题。
(3)民政决策支持研究。
重点研究论证民政发展规划、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决策方案等。 四、重大科技工程
(一)国家自然灾害综合业务系统工程。
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灾害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到应用服务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系统,为减灾救灾提供更为全面的决策支持与技术支撑。
主要内容:围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需求,建立具有智能化、网络化、规范化、可视化的信息支撑平台,形成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应用网络,提高各级灾害管理部门的灾害应急救助决策水平、指挥调度水平、资源管理水平、装备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灾害信息立体、快速、准确获取和集成应用,推动全国民政灾害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民政系统与其他专业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灾害信息无缝集成与共享,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能力。以减灾电子政务系统、区域灾害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自然灾害、区域减灾、灾害模拟仿真与数字灾害技术为支撑,构建国家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和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面向
—17—
国家减灾与应急救助需求,建立全天候、全覆盖、多分辨率、多要素相结合的“天-空-地-现场”一体化灾害立体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灾害信息获取、处理、减灾应用与决策服务能力。
(二)地名权益争取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目标:建立我国海陆边疆、特殊地区及国际公有领域地名研究体系,充分发挥其维护、争取国家权益的重要作用;创立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理论,构建以分类、分级指标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实施平台,形成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主要内容:研究我国陆海边疆、特殊地区及相邻国外地区地名,全面掌握有关地名的历史与现状,为维护国家权益、保持边疆安定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有关国际公有领域(公海、极地及月球等)地名研究,制定地理实体命名规划和标准化原则。完善上述地区地理实体分类、分级,改进地名译写与罗马化方式,规范相关地名图制作,形成高效、便捷的边疆地名信息系统。加强地名文化理论研究,进行全国地名文化遗产的存量调查与评估,研制评价标准体系与技术规范;编制国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形成包括总体、区域、分类系列规划和方法体系;探索地名文化保护有效途径,研究借助各种媒介传播地名文化方式。
(三)民政集中供养机构室内无障碍技术改造工程。
目标:针对优抚安臵、社会福利、收养、社会救助等领域民政集中供养机构无障碍设施需求,在科学研究与合理规划基础上,优化配臵各类室内无障碍辅具和设施,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主要内容:在机构中配臵上下楼梯智能助行系统、地面(空间)移动辅具装臵、系列支撑吊具以及室内移动辅具;为机构中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配臵因人而异的、高智能的专用生活起居床;对集中供养机构卫浴设施、过道、坡道、走廊、门厅等场所进行个性化无障碍升级
—18—
改造,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关康复辅具配臵。
(四)殡葬领域节能减排工程。
目标:通过研究殡葬领域遗体火化节能和污染物减排先进技术、工艺和新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环保节能新型殡葬专用设备,使殡葬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殡葬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殡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主要内容:围绕殡葬事业科学发展需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究遗体火化和遗物祭品焚烧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新材料,清洁能源火化遗体关键技术,火化机后处理成套减排集成技术,特殊用途火化机技术,遗体生态处臵实用技术;研制并推广使用新一代节能减排遗体火化和遗物祭品焚烧专用设备,大规模更新和升级改造现行落后火化设备,促进殡葬行业节能减排。
(五)老龄信息实时监测工程。
目标:通过建立老龄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多源老龄信息融合、互补和快速提取,形成全面、准确、及时的老龄信息,为政府决策和老龄科研提供基础信息。
主要内容:开展老年人口和为老服务资源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研究,实现资源信息数据全数字化采集和传输;研究资源数据、历史与现状数据一体化管理、分析和制图技术,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应用标准关键技术;开展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构建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质量规范体系;示范推广资源调查、监测技术。
(六)社会运行基本保障预警工程。
目标:整合相关民政业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社会运行基本保障预警体系,动态监测民政工作对象的生存、活动、诉求状况,采集相关数据,运用指标和模型分析方法,形成对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状况
—19—
的定量描述,实现动态监测预警,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主要内容:建立民政基础信息库决策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社会安全运行指标设计、维护和运算的分析模型系统;警级警限的划分、人工辅助分析、信息上报和发布的预警生成发布系统;综合知识库、案例库的应对预案系统。
(七)民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程。
目标:建立健全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民政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民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民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水平。
主要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网络通信技术、大众化终端设备和完善统一的社区居民网络,进一步拓展社区求助与服务渠道,保障社区居民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享受普遍服务;统筹各部门向街道、社区延伸的业务和服务网点,在区(县)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部署标准统一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和供销交换系统,提高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同处理能力;在区(县)民政部门整合衔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对接基层全业务民政软件,实现民政业务处理的网络化。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经济状况。建立全国公民婚姻信息库,实现全国婚姻登记数据汇总和互通互查。开通全国统一的公益服务热线电话,提供民政业务咨询服务;完善民政门户网站建设,基于互联网构建覆盖中央、省、市、县级民政部门的门户网站群;推进在线办事,为社会公众提供足不出户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八)福利彩票统一销售系统建设工程。
目标:建立信息共享、权限可控、统一应用的福利彩票销售系统。 主要内容:加强福利彩票统一销售系统建设,建立基于开放标准和技术先进的多层架构体系软件平台,研究中央数据中心和地方数据中心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民政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