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疝 直疝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经腹股沟突出,由外上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突出路径 向内下前斜行进入阴囊 前突出,不进入阴囊 椭圆形、梨形,上部呈疝块外形 半球状,基底部宽 蒂柄状 疝块回纳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其外侧 疝囊颈在其内侧 嵌顿机会 较高 较低
第二十三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发病年龄 44、上尿路结石有何临床特点?其排石疗法的适应症为何?717
临床特点
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
①疼痛:肾结石可引起肾区疼痛伴肋脊角叩击痛。输尿管结石可引起肾绞痛。 ②血尿:通常病人都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输尿管结石更为常见。损伤粘膜 ③恶心呕吐 ④膀胱刺激征 适应症
1、西医排石:适用于直径≤2.5cm的上尿路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
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血肌酐≥265μmol/L、急性尿路感染、育龄妇女下段输尿管结石等不适用。
2、中医排石:结石表面光滑,横径<1cm,双侧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狭窄、畸形者。 ①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②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通淋排石。 ③肾气不足证: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45、前列腺增生症的典型临床表现?729
1、尿频:患者早期表现为尿频,尤其夜尿次数明显增多(每夜2次以上)。最初由前列腺充血刺激引起;随着梗阻加重,后尿道压迫情况日益严重,膀胱内尿液无法排空而出现残余尿,膀胱经常处于部分充盈状态,有效容量缩小,尿频可逐渐加重。 2、排尿困难: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增生的腺体压迫尿道,使尿道延长、变窄、弯曲,尿道阻力增加。当后尿道阻力超过逼尿肌的张力时,逼尿肌不能长时间维持收缩,无法排空膀胱,出现残余尿。轻度梗阻表现为排尿等待、中断、尿后滴沥不尽;梗阻加重则出现排尿费力、尿流变细、射程缩短,最终呈滴沥状排尿。
3、血尿:前列腺增大使腺体粘膜表面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充血、张力增大,当膀胱收缩或扩张时,血管张力改变,可发生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如粘膜血管扩张破裂,可出现大出血,血块阻塞尿道或充满膀胱;膀胱颈部充血或并发炎症、结石时,也可出现血尿。
4、尿潴留:常由气候变化、饮酒或劳累等诱因使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充血、水肿,导致排尿困难加重,尿液突然完全不能排出,发生急性尿潴留,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膀胱区膨胀。
第二十四章 肛门直肠疾病
46、齿线的定义、意义?
1、定义P752: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的连接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
线,称为齿状线。
2、意义:753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组织 粘膜 皮肤 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 阴部内(脊)神经支配,痛觉敏锐 动脉供应 直肠上、下动脉 肛管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静脉 淋巴回流 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47、肛管直肠环的定义?754 由外括约肌浅部、深部及提肛肌的耻骨直肠肌和内括约肌的一部分组成一围绕肛管的肌环,称为肛管直肠环。
48、肛管直肠周围有哪几个间隙?754-755
①骨盆直肠间隙②直肠后间隙③直肠膀胱间隙④粘膜下间隙⑤坐骨直肠间隙 ⑥肛门后间隙
49、内痔的定义、临床表现、分期?外痔的分型?外痔的临床表现?
内痔:763
1、定义:是发生于齿状线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所形成胆的柔软静
脉团。
2、临床表现:以便血、坠胀、肿块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是
内痔的常见症状。未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内痔无疼痛,部分病人可伴发排便困难,内痔的好发部位为截石位3、7、11点处。
3、分期:Ⅰ期:无明显自觉症状,痔核小,便时粪便带血,或滴血,量少,无痔核
脱出,镜检痔核小,质软,色红。
Ⅱ期:周期性、无痛性便血,呈滴血或射血状,量较多,痔核较大,便时
痔核能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
Ⅲ期:便血少或无便血,痔核大,呈灰白色,便时痔核经常脱出肛外,甚
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平卧休息或热敷后方能复位。
Ⅳ期:平时或腹压稍大时痔核即脱出肛外,手托亦常不能复位,痔核经常
位于肛外,易感染,形成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指诊肛门括约肌松弛,肛内可触及较大、质硬的痔核。镜检见痔核表面纤维组织增生变厚呈灰白色。
外痔:763 1、分型: ①结缔组织性外痔(皮痔):因肛门裂伤、内痔反复脱出,或产育、便秘、溲难努责,
导致邪毒外侵、湿热下注和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脉阻滞,瘀结不散,或慢性炎症刺激,反复发炎、肿胀、肥大、增生,致使肛门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赘肉。
②静脉曲张性外痔(血痔):下蹲排便时,腹内压增高,致使齿线下肛门缘周围皮下
静脉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淤血。
③血栓性外痔(葡萄痔):因便秘或排便时用力努挣,致使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漏
出血管外所形成的静脉血栓。
2、临床表现: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以自觉坠胀、疼痛和有异物感为
主要临床表现。
50、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分型、临床表现?776-777
1、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是最常见的一种脓肿,多由肛腺感染向下蔓延,在肛管内、
外括约肌之间突出至皮下,一般不大。初起时局部发硬,继之红肿灼热或有压痛,或呈持续性跳痛,排便、受压及咳嗽时加重,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2、坐骨直肠窝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腺脓肿突破肛门外括约肌而进入坐骨
直肠间隙,形成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初起即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寒颤、恶心等全身感染症状,随后局部症状加重,肛门灼痛,红肿疼痛,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有明显深压痛,可有排尿困难,里急后重,便时疼痛加重。如不及时切开,脓肿可向下穿入肛管周围间隙,再由皮肤穿出,形成肛瘘。
3、骨盆直肠间隙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腺脓肿向上突破直肠纵肌进入提
肛肌上骨盆直肠间隙形成脓肿,与肛门周围皮下脓肿相比,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少见。发病缓慢,有持续性高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初起仅感会阴、直肠坠胀,便时尤为不适,便意不尽,时有排尿困难,常无定位症状,肛周无异常表现。
4、直肠后间隙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或肛门后脓肿引流不及时,脓液向上穿透提肛
肌形成脓肿。肛门外观正常,但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的深部压痛,并可出现发热、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5、直肠粘膜下脓肿:
①直肠骨盆部直肠粘膜下脓肿:局部肿痛等症状不明显,全身发热等症状显著。 ②直肠肛管部肛管粘膜下脓肿: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显著,全身症状不明
显。
51、肛瘘的分型?782
1、低位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①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瘘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 ②低位复杂性肛瘘:外口和管道有2个以上,内口在肛窦附近(包括多发性瘘)。 2、高位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①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外口,1个瘘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内口位
于肛窦附近。
②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有2个或2个以上外口及瘘管分支,有1个或1个以上内
口,且主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52、肛瘘挂线治疗的原理?785
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紧缚,以机械压力和收缩力使局部组织血循受阻,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形成切割。在缓慢勒开过程中,药线或橡皮筋又能引流脓液,防止感染;尚未离断的部分组织还保持延续性,同时给已勒断组织断端逐渐生长愈合及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机会。
53、直肠脱垂的分期?793
1、一度: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
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
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三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状,触之很厚,肛门
松弛无力。
第二十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
5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各期特征性表现、坏疽分度、中医辨证施
治?
各期特征性表现P808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病人行走一定
距离后,足底或小腿肌肉酸胀,甚而会因疼痛而被迫停步,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再次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
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
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期相当于中医的寒湿凝滞经脉证。 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
静息痛,夜间痛甚,皮温下降,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腘动脉及股动脉可减弱。此期中医称为经脉闭阻所致。 三期(组织坏疽期):二期表现加重。坏疽常从足趾开始,跖底、足背或踝关节附近
者较少。小面积坏疽如无感染多为干性坏疽;大面积的深层坏疽和有感染的坏疽,多呈湿性坏疽。经积极治疗,患足红肿可消退,坏疽局限,溃疡愈合。严重者会引起全身发热。病人剧痛难忍,常抱足呼叫,夜不能寐,食欲下降,形体消瘦,精神恍惚,甚则壮热神昏。此期中医认为是热毒炽盛所致。 坏疽分度P807
一级指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的坏疽; 二级指掌跖部位以下的坏疽;
三级指坏疽发展至踝(腕)关节及其上方。 中医辩证施治P811
1、寒湿阻络: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加桃仁、红花、牛膝、丹参等。
2、血脉瘀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炮山甲、地龙、乳香、没药等。
3、湿热毒盛: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方药:四妙勇安汤加连翘、黄柏、丹参、川芎、赤芍、牛膝等。
4、热毒伤阴: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方药:顾步汤加减。 5、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黄芪鳖甲汤加减。
5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类?各类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① 中央型,即骼一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骤,全下肢明显肿胀,患侧骼窝、股三
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及体温均升高。左侧发病多于右侧。 ② 周围型,包括股静脉或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限于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主要特
征为大腿肿痛,由于骼一股静脉通畅,故下肢肿胀往往并不严重。局限在小腿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作踝关节过度背
屈试验可致小腿剧痛(Homan,s 征阳性)。
③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
股三角区、胭窝、小腿肌层都可有压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股白肿)。 如病程继续进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背往往出现水泡,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
56、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十六章 甲状腺疾病
31甲状腺肿块性疾病有哪些?这些疾病各有何特点?如何进行鉴
别诊断?甲状腺腺瘤(肉瘿)的中医辨证施治。 3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前准备。 33、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医辨证施治。
第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
41、门静脉高压症的典型临床表现?门——体交通支?门静脉高压症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的治疗?
典型临床表现:
三联征: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水及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西医外科学考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