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要点
第二章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1、中医外科疾病的总病机?
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2、内治法三个总则?清法、托法的定义和具体运用?
1、三个总则:消法、托法、补发
2、清法:用寒凉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治法。
具体运用;首先必须分清热之盛衰,火之虚实。实火宜清热解毒,热在气
分者当清气分之热,邪在营血分者当清营血分之热,阴虚火旺者当养阴清热。
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拖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
具体运用:治疗上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邪毒盛衰情况,分补托和透托。补
托用于正虚毒盛,气不能托毒达外,疮形平榻、根脚散漫不收的虚证;透托用于毒气虽强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毒旁窜深溃。
第三章 无菌术
3、消毒、灭菌、无菌术?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
孢等)。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无菌术:针对这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
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第五章 体液与营养代谢
4、脱水类型?脱水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点?
1、等渗性脱水:
(1)临床症状特点:水和钠按其在血液中的正常比例丢失,无钠盐及渗透压的明显
改变。以细胞外液(包括循环血量)迅速减少为突出表现。 轻度:口渴,尿少;厌食、恶心呕吐,软柔无力;唇舌干燥,
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等,脉细。
中度:严重口渴,乏力,血容量不足表现:眼窝凹陷,皮肤干
陷,浅静脉瘪陷,血压降低或不稳。肢端湿冷脉细数。
“三陷一低”即眼窝下陷、浅表静脉瘪陷、皮肤干陷(弹性差)、血压下降或不稳。
重度:除上述表现以外,尚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极度口渴,
乏力,眼窝凹陷,肢凉,尿少,尿比重高,血压下降 , 烦燥,谵妄、昏迷。
(2)实验室检查:①血Na+和CI-正常——渗透压无变化;
②RBC、HB、HCT均升高 ——血液浓缩; ③尿比重↑
2、高渗性缺水: (1)临床症状特点:水钠同时损失,但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且渗透压升高,
细胞内液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口渴为最早、最明显的症状。
轻度:口渴、少尿,眼窝凹陷等。
中度:极度口渴,乏力,眼窝明显凹陷,唇舌干燥,皮肤弹性
差,心率加速,尿少,尿比重增高。
重度:除上述临床表现以外,尚有狂躁、谵妄、昏迷等脑功能
障碍症状、血压下降乃至休克、少尿乃至无尿、氮质血症等。
(2)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浓缩 :RBC、Hb、HCT ↑
②尿比重↑
③血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20 mmol/L
3、低渗性缺水:
(1)临床症状特点:水钠同时损失,但失钠多于失水。主要为细胞外液减少。
无口渴,尿先多后少。
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起立
时容易晕倒等。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的滤过量相应减少,以致体内代谢产物储留,可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键反射减弱和昏迷等。
轻度:血清钠<135mmol/L,患者无口渴感,感乏力、头昏,手足
麻木,尿量多或正常,尿钠、CI均↓,尿比重低。
中度:血清钠<130mmol/L,除上述症状以外,尚有厌食、恶心、
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重度:血清钠<120mmol/L,除上述症状以外,还有肌痉挛性抽
痛、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人神智不清、木僵乃至昏迷。常伴有严重休克、少尿,尿素氮升高。
低渗性缺水为什么会出现 尿先多后少?
机体首先的反应是维持机体渗透压而多尿,这样招至血容量进一步下降,机体此时不再顾及渗透压的维持而拼命保水,维持血容量,而尿少,故出现尿先多后少,尿比重↓。
(2)实验室检查:血钠<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非蛋白氮、血尿
素氮可增高。
5、高(低)血钾的诊断依据、补钾注意事项?
诊断依据:
血钾浓度低于3.5 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 血钾浓度高于5.5 mmol/L表示有高钾血症。 补钾注意事项:
1、补钾不过量, 3~6g/d。
2、静脉补钾严禁推注 3、浓不过高:<3 ‰; 4、滴速不过快:<80滴/分;
5、补钾不过早:尿量>40m; 6、追踪复查血钾浓度达正常为止;
钾溶液不宜与葡萄糖溶液一起输注。
6、代谢性酸中毒突出的临床症状、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
呼吸:呼吸深而快,是突出的表现。或呼出的气体中带有酮味(烂苹果味)。 中枢神经症状:早期有疲乏,眩晕,嗜睡或烦躁,严重者甚至不清,昏迷。
心血管症状:毛细血管扩张,面部潮红,口唇樱红,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血压偏
低。或伴有对称性肌张力减退和腱反射消失。
诊断依据:
血气分析可明确其诊断及程度:HCO3-↓<22mmol/L(正常值25 mmol/L)
PH↓ <7.36
CO2-CP(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 <22mmol/L。
7、外科补液原则(总要求)、补液程序(输液原则)?
外科补液原则(总要求):
缺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补多少 ; 边治疗,边观察,边调整(如何补)。 补液程序(输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浓后淡、尿畅补钾、分次补充,观察调整。 1、补充血容量2、恢复维持渗透压3、纠正酸碱失衡4、纠正电解质5、补充能量
第八章 围手术期处理
8、手术分类、切口分类及切口愈合分类?
手术分类:
按手术时限性:择期手术、限期手术、急症手术(紧急手术、急诊手术) 按手术彻底程度: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
按手术中细菌接触:无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 按手术程序计划:一期手术、分期手术。 切口分类:
①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为无菌切口
② Ⅱ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为可能污染的切口
③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 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④ 0 类切口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 切口愈合分类:
①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②乙级愈合,指愈合欠佳,局部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③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9、切口拆线时间。
电刀切口,也应推迟1~2日拆线。 ①头、面、颈部切口 ---- 4~5 天 ②下腹部、会阴部切口---- 6~7 天
③上腹、胸背部、臀部切口---- 7~9 天 ④四肢切口---- 10~12天
⑤关节切口、减张缝合切口---- 14 天
⑥青少年----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提前1d)
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病人----可延迟2d左右拆线,也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间隔拆线。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10、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淋巴管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局
部形态特点。上述各病若需切开时应如何选择切口?
痈: 1、局部形态特点:早期在局部呈片状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
随后中央形成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眼状。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可见大量脓液和坏死组织。
2、切口选择:“+”字或“++”字形切开,长度应足够(超出病变边缘少许) 蜂窝组织炎:
1、局部形态特点:局部红斑、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呈暗红色,中央明显,
色较深,周围色较淡,病变区域与正常皮肤界限不清。
2、切口选择:一旦成脓及时切开,由厌氧杆菌感染引起应作广泛切开引流。 丹毒:
1、局部形态特点:鲜红色片状皮疹,中央较淡,边缘明显,稍隆起,与正常皮肤分
界清楚,压之褪色,去除压力很快恢复红色。病变向四周蔓延的同时,中央区逐渐变为棕黄色,脱屑,有自愈倾向。
2、切口选择:不需切开 淋巴管炎:
1、局部形态特点:浅层淋巴管炎: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且有明显压痛。
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明显肿胀及压痛,特别
是淋巴管走形部位。
2、切口选择:急性淋巴管炎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甲沟炎及甲下脓肿:
1、局部形态特点:初起在指甲一侧的皮下发生红肿痛 脓性指头炎:
1、局部形态特点:指头红肿不明显,或反呈黄白色。
2、切口选择:患指末节侧面作纵行切口,近端不超越指关节横纹;远端不超
越甲沟1/2。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及滑液囊液:
1、局部形态特点:患指剧烈疼痛,明显的均匀性肿胀(末节除外),皮肤极度
紧张
2、切口选择:腱鞘炎切口应选在手指侧面,切口不超过指关节,不能损伤指
神经、血管。
滑液囊感染切口分别选择在小鱼际和大雨际处。 掌深部间隙感染:
1、局部形态特点:掌深部间隙感染,掌心的正常凹陷消失,隆起,皮肤紧张、
发白,压痛明显。 鱼际间隙感染,大鱼际和拇指、食指指蹼处明显肿胀、疼痛、压痛,掌心凹陷仍在。
2、切口选择:掌中间隙感染,沿手掌远端横纹中1/3处远端切开;或在中指、
无名指的指蹼处作纵形切口,但切口不能超过手掌远端横纹。 鱼际间隙感染,在大鱼际最肿胀、波动处切开引流;或在虎口处沿拇指、食指指蹼处切开。
11、丹毒与蜂窝组织炎的鉴别?
蜂窝组织炎 丹毒 侵犯组织 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深部蜂窝组织 皮肤网状淋巴管 暗红,中央明显、四周较淡,与正常鲜红,中间淡,边缘明显,与红 组织分界不清 正常组织分界清 热 局部热 烧灼样 肿胀较重,超出炎症范围,中间明显,肿势较轻,仅边缘高出正常皮肿 常有组织破坏 肤 痛 持续性胀痛 灼烧样疼痛 1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菌血症、脓毒症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
面的改变,非感染所特有,亦可见于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情况,是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
脓毒症: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呼吸、循环等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及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
性。)
脓毒症综合征: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
智有明显的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如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神志改变。)
13、破伤风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1、肌肉持续性收缩:距中枢越近、循环越丰富的肌肉群越早发生,先是咀嚼肌,以
后顺序为面肌、颈肌、背腹肌,最后膈肌和肋间肌。开始时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
2、肌肉阵发性痉挛和抽搐: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线、疼痛、碰撞都会在肌肉
持续性收缩基础上发生阵发性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时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全身大汗,四肢抽搐不止,但神志始终非常清楚。
诊断:
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无破伤风免疫史。
鉴别:①化脓性脑膜炎:有“角弓反张”和颈项强直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和抽搐,
脑脊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
②狂犬病:有“恐水病”( 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病人听见水声或
看见水,咽肌立即发生痉挛,)不会发生全身肌肉抽搐痉挛。
中西医治疗原则:
1、中医治疗原则:熄风、镇静、解毒。
2、西医治疗原则: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与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并发症发生,采取严格隔离制度。
第十三章 损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西医外科学考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