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也 ③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① ③ ④ ⑤ B. ② ③ ⑤ ⑥ C. ① ② ③ ⑥ D. ② ③ ④ ⑤
20、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B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吾从而师之 ③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 则耻师焉 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⑥ 吾师道也 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 圣人无常师 ⑨ 或师焉,或不焉 A. ① ② ④ / ⑤ ⑥ ⑨ / ⑦ ⑧ / ③ B. ① ③ ⑧ / ② ⑤ / ④ ⑦ ⑨ / ⑥ C. ① ② ③ / ④ ⑤ ⑦ / ⑥ ⑧ ⑨ D. ① ④ / ② ③ ⑤ / ⑥ ⑧ / ⑦ ⑨ 2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 ..C. 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22、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
D.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3、与“择师而教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郯子之徒 B. 句读之不知 ..
C. 蚓无爪牙之利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自己 .D. 吾未见其明也 明:清楚 .
2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批评指责的一项是 A
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⑥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A. ① ③ ⑥ B. ① ④ ⑤ C. ② ③ ④ D. ② ⑤ ⑥ 二、
默写(每空1分,共20分)【答案略】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
(2)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 )
(3)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 )
(4)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
师, ,终不解矣。( 《师说》 )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
(6)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
(7)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
(8)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师说》 )
(1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 《劝学》 )
(1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劝学》 ) (12)锲而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劝学》 )
三、语言表达(5分)
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以“我最喜爱的课文”为话题向网友征集感言。请你仿照示例,选择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
几句感言,要求:保留示例中加点的词语,内容中肯恰当,不超过60个字。
示例: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感言:
【答案示例一】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答案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觉得范进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文人群体的一个代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