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由【尚蓝轩】收集整理
处理中最重要的是 A.清理呼吸道 B.维持正常循环 C.预防感染 D.母乳喂养
E.记录尿量
[答疑编号700440050103]
【答案】A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共济失调等。 (一)临床表现
项目 意识 原始反射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惊厥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 无 正常 常缩小 正常或稍饱满 不对称或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饱满、紧张 无 无或轻度 严重 轻度 兴奋 中度 嗜睡、迟钝 减低 减弱 减弱 常有 重度 昏迷 松软 消失 消失 多见或频繁发作 肌张力 正常 活跃 正常 无 症状持续72h以内,预大多数2周内症状消失,不消死亡率高,多在1周内死亡,存活后好,少有后遗症 失者如存活,可能有后遗症 者症状持续多周,多有后遗症 (二)诊断:围生期窒息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6μg/L,神经元受损时此酶活性升高。 3.脑电图根据脑损害程度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 4.头颅B超 5.CT扫描
6.磁共振成像(MRI)
百度搜索【尚蓝轩】获取更多课程资料
本资料由【尚蓝轩】收集整理 (三)治疗 1.支持疗法
(1)供氧、纠正酸中毒 (2)纠正低血糖 (3)纠正低血压
(4)补液:每天液量控制在60~80ml/kg。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h后可加用10mg/kg;维持量为每日5mg/kg。如惊厥未控制,可配合使用地西泮(安定)。 3.治疗脑水肿、恢复脑功能
足月女婴,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kg,娩出时Apgar评分4分,抢救10分钟后评9分。生后2小时出现凝视、哭声单调,继而全身抽搐,肌张力偏高,为控制惊厥,应首先采用 A.肌注呋塞米(速尿)3mg B.肌注地塞米松15mg C.20%甘露醇10ml静脉推注
D.苯巴比妥60mg 15~30分钟内静滴 E.肌注维生素K1 1mg [答疑编号700440050201]
【答案】D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泡表明活性物质缺乏,肺不张,肺透明膜形成。
面张力,使肺泡不易萎陷。 发病高危因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产生,妊娠28周出现于羊水,35周时迅速增加,作用为降低肺泡表
易发因素:早产;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窒息;感染;胎盘早剥
不易发生因素:慢性宫内缺氧;高血压;吸毒母亲的婴儿;宫内生长迟缓;应用糖皮质激素 (二)临床表现
时间:出生时多无症状,生后1~3h(6h内)开始,重者多于3天内死亡,第2天死亡率最高。 呼吸窘迫:呼吸加快>60、青紫、三凹征、呼气性呻吟 百度搜索【尚蓝轩】获取更多课程资料
本资料由【尚蓝轩】收集整理 肺部体征(呼吸音减弱、叩诊实音)
循环功能不全:心音减弱、低血压、动脉导管开放 休克
(三)辅助检查 1.肺部X线片:
Ⅰ:仅有网状及颗粒状阴影。
Ⅱ:病变融合呈泡状,出现支气管充气征,但心影清晰。 Ⅲ:肺野呈毛玻璃状,心膈角模糊不清。 Ⅳ:肺内不显示气体,密度普遍增高,称白肺。
2.肺成熟度评估: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
≥2提示肺已成熟;1.5~2为可疑;<1.5提示肺未成熟 (2)胃液泡沫试验:
无泡沫为阴性,提示无表面活性物质;+~++为可疑; +++可排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其他检查:
(1)血气分析:PaO2↓、PaCO2↑、PH↓、BE↓ (2)血电解质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B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肺炎、湿肺、胎粪吸入性肺炎 (五)治疗
1.纠正缺氧,使PaO2维持在50~70mmHg。 鼻塞持续正压呼吸:压力在5~8cmH2O。
机械通气:经上治疗PaO2<50mmHg,PaCO2>60mmHg,或频发呼吸暂停,则应插管用呼吸机正压通气。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固尔苏。
3.基本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止感染、能量供给、适宜入液。 4.关闭动脉导管。 (六)预防
产前预防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预防需在分娩前7天至24h给予。
六、新生儿黄疸
黄疸在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但在新生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百度搜索【尚蓝轩】获取更多课程资料
本资料由【尚蓝轩】收集整理 因此,对每个黄疸患儿均应尽快找出其原因,及时治疗。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多
新生儿每天胆红素生成量约为成人的2倍多,原因如下: ①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且破坏亦多; ②红细胞寿命短;
③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白蛋白较低、酸中毒等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3.肝功能发育不成熟
①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 ②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DUPGT量少、活性差; ③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百度搜索【尚蓝轩】获取更多课程资料
本资料由【尚蓝轩】收集整理 4.肠肝循环增加
①由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胆素原(尿胆原、粪胆原等);
②新生儿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而达肝脏,因此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5.新生儿期多种因素可加重黄疸
缺氧、饥饿、寒冷、脱水、便秘、酸中毒、药物因素、多种疾病(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出现时则更易发生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特点 生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足月儿2~3天;早产儿3~5天 黄疸 高峰时间 4~5d 消退时间 5~7d,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病理性黄疸 早,常在生后24h内 持续不退,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血清胆红素程度 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85μmol/L(5mg/dl) 血清结合胆红素 <34μmol/L(2mg/dl) 一般情况 良好,不伴有有其他症状 (三)病理性黄疸病因分类
病因分类 常见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或胎-胎输血 血管外溶血:如各种出血性疾病 免疫性溶血病:如新生儿溶血病 胆红素生成过多 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 肠肝循环增加:如母乳性黄疸 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 胆红素代谢障碍 新生儿窒息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新生儿肝炎 胆汁排泄障碍 先天性胆道闭锁 胆汁黏稠综合征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清胆红素85≥μmol/L B.血清胆红素≤171μmol/L C.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D.血清胆红素>257μmol/L
>85μmol/L(5mg/dl) >34μmol/L(2mg/dl)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 百度搜索【尚蓝轩】获取更多课程资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尚蓝轩2015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儿科学全套讲义050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