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们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各条战线上,成为中坚力量,有相当一批是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领导干部。

三中时期

(1952──1993) (一)1952──1954

转为公立

随着人民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开展,私立三一中学经过解放初期一系列重大政治运动的锻炼、改造,已恨展到质变的飞跃。1952年12月9日,原青年中学(北大路)并入,我校改名为“浙江省宁波第三中学”,学校性质由私立变为公立,受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双重领导。这是我校的历史性转折点。这个日子正是中国革命青年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纪念日,学校把“一二·九”定为校庆日。

两校合并后开22个班,学生1230人,教职员70人,还在现在的解放北路小学开办夜初中4班,职工中学二班,成为宁波市规模最大的人民的学校之一。

1953年2月,主委石德濂暂调华东速成实验学校师资训练部任数学教员。8月省教育厅委张星亮为副主委,十月,改为主委。未几,石德濂回校,省教育厅仍任命石德濂为主委,改张星亮为副主委。张星亮同志主要负责全市中小学建党工作。当时,学校系统仅有从机关下来的几名党员,合为一个学校支部,张星亮任支部书记。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历史变革时期重大的政治运动逐步停息,学校教育也随之转向稳定教学秩序。政务院指示,学校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们在政治运动中洋溢的政治热情,转到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讨论上来。当时从苏联翻译过来许多进步文艺作品,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普通一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风行一时,青年学生争相阅读。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给青年以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对革命人生观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1953年开始,教学上全向苏联学习,开设俄语课。课堂教学提倡五个环节,将百分记改为五级记分制。但学习苏联结合我国的实际不够,产生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

毛主席提出“三好”方向。

1954年3月,副主委王兴廉调宁波中学任职。

11

1954年4月,全省校长会议,贯彻党对知识分子政策。

(二)1955──1966

定点江东

1955年5月,副主委张星亮调任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10月,省人民委员会任命石德濂为校长,改行校长制。沈江奉调来校为副校长,组建党支部,任支部书记。石德濂积劳成疾,校务多由沈江负责。

同年初,学校进一步贯彻“教育为工农开门”的阶级路线,教职员大都放弃寒假休息,四出至专区各县动员工农子弟入学。结果动员了40多名工农子弟来校。全校工农子弟比例数由1949年554人中的18人(3.2%)增至1955年1358人中的318人(23.4%)。

这年,省教育厅首批拨给我校化学、物理、生物成套仪器设备,使我校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配套化,进一步加强了实验教学。学校加强管理,培养实验员,健全保管使用制度,积累了一整套经验,曾得到地区、省仪器站多次表扬。60年代初,省、地区仪器站多次组织全省、全区完中实验员到我校开现场会议,推广我校经验。63年,我校自然组和实验室被评为市先进集体。

这年秋,贯彻部颁“中学生守则”和“准备劳动与卫国”的体育制度。

当时,宁波市教育局鉴于江东地区工厂比较集中,工人子弟多,而全区还没有一所完全中学。为了发展江东区普通中学,调整全市中学布局,市府着手于江东区宁穿路划地60亩新建一所相当规模的完全中学,并规划把宁波三中从海曙区迁至新校址,定点于江东。

1956年,即迁校的前一年,我校在忠介街原百丈街小学设分部招收了大批工农子弟,学生人数众多,校舍不敷应用,分部开办了“二部制”,成为当时市“二部制”标兵之一。

教职工全面工资改革,评定职称等级。 暑期,全市教师集中在三中,进行肃反学习。

9月,校长石德濂因病逝世,我校痛失一位好领导。11月,提升教导主任唐义臻为副校长。

1957年初,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对毕业班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育,开始有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做“新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这年暑期,开展整风、反右学习,教育战线开始了全面的反右派斗争,当时由于受极“左”路线的严重影响,57—58年,在我校教职工和学生中,被划为右派分子和因政历等问题被

12

错误处理或不当处理的先后达24人。

暑期中,江东新校舍初步落成,校本部从双池巷搬至新校址。师生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偌大的一所学校,全部器具、图书、仪器等等一概靠师生肩抬、手提往返于酷暑途中搬运。从此,我校就定点在现校址。

这年,我校教工获市教工排球比赛第一名,话剧演出得“钟声杯奖”。

1958年2月,党支部书记沈江离任,4月,钟康到校任支部书记,7月,李贵田来校任校长,12月调任四中校长。

春,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学计划,提出加强劳动教育,中学每年安排14—28天的劳动时间,开展“教育革命”和“勤工俭学”活动。

三中的勤工俭学队伍迅速组成,分三路人马,一路上大岙开荒,一路下洋墅种田,一路留校开垦农田,(现在学校大操场以东直到曙光路一带过去都是学校农场,内有水稻田、菜圃等)。

经二个月奋战,大岙开了荒地50亩,洋墅种下水田210亩,校内农场种下水稻和各类瓜果蔬菜。

下半年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学校开展了所谓大炼钢铁运动。宁波三中成为教育系统的“钢铁先锋营”。国庆前夕,土炉群在校园和操场上突兀冒了出来,多达42只。(所谓土炉系用砖头筑成,砖头由学生从各处“捡来”。)从初一至高三,从领导到员工,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炼铁炉旁(炼出海绵铁万斤)同时还组织了初一、二学生到附近造船厂、硫酸厂、制药厂、和丰、万信、太丰等工厂劳动(一般在夜间通宵进行)。

这几年,每次“双抢”“三秋”参加师生达800人之多。1958年,我校教工演出京剧“孙悟空下凡”,参加市汇演得优秀奖。

1959年底,钟康离任,提升人事干部邱开庆为支部副书记。1960年3月,朱向任校长并提升陈冠柏为副校长。1961年4月,副书记邱开庆、副校长唐义臻他调,10月,提升教导主任朱荣鼎为副校长。1962年洪静波调来任支部副书记、书记,10月,谷宗先任市委宣传部三中整校工作组长至1963年8月留校任副校长。这时期,校长朱向因病长休(后病故),书记洪静波常参加四清社教运动,校务多由陈、谷负责。1965年1月,陈艮松任支部副书记。

众所周知,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国家一度陷入严重经济困难,食堂缺乏,有的同学退学了,老师们工作辛苦,却得不到必要的营养,不少老师得了浮肿病。

这时期,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起到了缓解师生生活困难的作用。校内农场一年收获蔬菜

13

类3.5万多斤,粮食类1200多斤。畜牧场饲养数最高时猪121头,鹅200余只,鸭1200多只。工场生产铁钉、锄头、开山斧等。生物老师陈际谦还动脑筋搞“叶蛋白”“小球藻”向树叶藻类要营养。

三中办钢铁、办农场、办工场都轰轰烈烈,力争上游,曾多次评为市先进单位,尤其是办农场,成效更为卓著,学校领导人曾向全市中学校长书记会议上介绍这方面的经验,宁波报曾在头版头条作过大篇幅介绍。

1960年,学校又搞技术革命、技术革新运动,个个动脑,人人动手,学习先进经验,大搞电化教学。那时学校仅有一部老式录放机和有线广播喇叭、幻灯机,物理组带头搞革新。

1960年以后,党中央对种种冲击正常教学秩序的做法有所关注,1961年夏,市教育局开始制订学校工作条例,纠正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下半年,贯彻省教育厅制订的“中学工作条例(五十七条)”强调学校以教学为主,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提出了“尊师守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十六字的新校风。1962年2月起,贯彻中央“中学工作条例(五十条)”,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为方针,保证教师六分之五时间用于教学业务。全校优生数1962年比1961年增加23.7%,中下学生数减少12.7%。

1961年学校决定以篮球活动作为传统项目,学校在普及篮球活动基础上,加强了高初中男女篮球队训练,1962年获得宁波市、地区中学生篮球比赛高中组冠军,1963年至1966年我校初中男篮队连续三届获得市中学生“三好杯”冠军。1964年市篮球等级赛获得甲级队第三名。1965年代表宁波市中学生参加浙江省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第四名,为我市我校赢得了荣誉。

1963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政治上的甄别平反,实施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部颁各科教学大纲。

是年3月5日,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那时期,学校在集体领导下建立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考录取率较高。

届别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高中毕业生数 77 44 72 72 28 152 14

考入高校数 55 19 22 31 14 34 其中,考入重点大学较多,如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北大、清华等。这是一个“丰收”;没有考取而参加工农业生产的也较好,同样也是一个“丰收”。那时称为“双丰收”。由于三中取得“双丰收”的成绩,得到了当时市教育局的公开表扬。

从1960年到1965年,也就是十年动乱的前六年,我校毕业生数共计初中1109人,高中345人,合计1454人,考入高校的175人。

(三)1966──1976

十年动乱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后,中共党组织生活停止,工作组、军宣队、工宣队相继进驻学校。初、刘凤歧为工作组组长,朱洪生为工宣队副队长。1969年5月,宁波市第三中学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陈艮松作为干部代表结合进入校革委会当副主任,洪静波等为革委会委员。1969年底,谷宗先他调,1970年陈冠柏他调。1971年3月,龙支雯任革委会副主任。4月19日,教育局核心组同意重建我校中共党支部委员会,由陈艮松、叶春生、龙支雯、沈才明四同志组成,陈艮松任副书记。1971年5月20日。市革委会决定实行工厂管理学校,我校由浙东针织厂管理。1972年3月24日,市委任命陈艮松为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8月,严永福任工宣队队长,9月严永福被批准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2月,龙支雯离任,顾辛梅奉调来校任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是年,洪静波调第十三中学任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1974年5月,严永福离任,由王敖林接替为工宣队长、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在三中拉开序幕后,取消高考和期末考试,停课闹革命,打“走资派”,搞群众大会战。大字报纷纷扬扬,文史组首当其冲。一批向孚众望的教师被当作“牛鬼蛇神”揪了出来,关入牛棚。革命师生组成名目繁多的战斗队,随意拉“有问题”的教师挂牌游斗,甚至施以鞭打、凌辱。

这一时期,教室门窗、课桌椅多被毁损。一些人乘乱盗去学校器物、玻璃、电线、图书。学校遭到灾难性的破坏。

这一时期,派性斗争激烈。各立山头,明争暗斗。这种派性遗毒,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期内,学校党支部曾化不少力气去肃清它。

1966年10月后,各派开始全国性的大串联,坐车不付钱,师生纷纷离校,南北东西任流动。

1967年2月,军宣队进校,实行军训。4月,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3)在线全文阅读。

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53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