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供水工程沿线生态条件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7.2 环境保护
兴建该工程既有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但无论从社会经济方面还是从环境方面考虑,利远大于弊。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期,且这些不利影响多是暂时的并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或减少。因此,从环境角度出发,该工程的开发建设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1.8 工程管理
本工程由商都县水利局管理,具体负责本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工程建成后,移交地方统一经营管理,做好供求服务并进行供水系统各类设施的维护管理。
1.9 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总概算表 单位:万元 编号 工程及费用名称 建安工程费 建安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 独立费用 独立费用 占一至五合计 部分合计(%) 占一至五合计 部分合计(%) 工程及费用名称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 程 第四部分:临时工程 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一至五部分合计 总投资 1009.63 1.74 17.42 4.48 67.31 44.85 1009.63 79.89% 19.16 1.52% 3.90% 5.33% 9.37% 100.00% 49.33 67.31 118.4 0 118.40 118.41083.18 62.27 0 1263.85 1263.85 项目总投资为1263.85万元,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本着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措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国家投资1250万元,地方配套13.85万元。
9
2 项目区基本概况
2.1 社会、经济概况
商都县辖6个镇、9个乡:七台镇 、十八顷镇、大黑沙图镇、西井子镇、屯垦队镇、小海子镇、西房子乡、三虎地乡、大拉子乡、大南坊子乡、格化司太乡、大库伦乡、卯都乡、玻璃忽镜乡。县政府所在地七台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3年末商都县总人口338332人,其中男175263人、女16306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8%和48.2%;城镇人口55980人;蒙古族3868人、回族398人、满族380人、其他少数民族66人;人口密度为77.72人/平方公里。
全县总土地4283.5km2,其中耕地2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1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2.52万亩。全县人均耕地面积6.9亩/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6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562元。2013年末牲畜总头数45.52万只(头),其中大畜2.86万头,小畜42.66万只。森林覆盖率为24.39%。
商都县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
商都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花岗石、石灰石、煤炭、铁、钨、电气石、白云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储量大、品位高。
近几年,县境内交通和电业发展比较快。县境内每个乡镇都通公路,境内有通往集宁、呼和浩特市的柏油公路,有通往化德县、察右后县的柏油公路。县政府驻地七台镇座落在县境中南部,占地面积25 km2,商都县地处集二线边缘,集—张铁路、呼—海大通道平行横贯全境。省道集--多、商--张公路成丁字相交,东南经张北180㎞至张家口市,距北京市380㎞。西南75㎞至乌兰察布市与京包铁路相连,西北经县道商--乌线、商--土线与集二线相连,与208国道相接到
10
二连浩特市约300㎞。2005年,商都县完成呼满省际通道商都段、208国道支线、商张二级油路、玻璃忽镜~卯都三级油路、屯垦队~大库伦和格化司台~土牧尔台小油路、940㎞的\村村通\工程。全县15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光缆传输,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覆盖全县90%的区域;互联网遍布城乡。
2.2 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商都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西与察右后旗为邻,东连化德县,北与苏尼特右旗接壤,南与兴和县为界。地理座标为东径112°47′31″——113°48′18″,北纬40°18′27″——42°28′28″。 2.2.2 地形地貌
商都县地形总体上是中间高,南北两侧低,在西井子北山至双井孜南山构成本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同时为本区地下水的补给区。中北部由阴山余脉组成的崎岖绵亘的低山丘陵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沟谷发育,海拔1400—1800m,相对高差50—200m,山丘多呈浑圆状,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及寒武奥陶系的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结晶灰岩等组成,其间分布有铜轱辘河谷平原及大小不等的内陆闭合盆地及丘间沟谷洼地,较大的有章毛乌素盆地、卯都盆地、八大倾盆地、玻璃忽镜盆地、大黑沙土盆地等。河谷平原区为本区的富水区,主要有不冻河、铜轱辘河、三大股河谷等。丘间沟谷洼地及小型内陆闭合盆地主要由第三系泥岩组成,不富水,基岩山区则为地下水的补给区。
商都盆地平原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地形略呈波状起伏,总体向东南察汗淖倾斜,组成商都盆地上部的主要岩性,大部分是裸露地表的上新统红色泥岩,海拔高程在1275—1400m之间,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在20—50m之内。
11
2.2.3 工程地质条件
2.2.3.1 地质岩性
(1)第三系上新统(N2):分布于库坝区,岩性为粘土,红褐色,棕红色,底部由砖红色泥岩、砂砾岩组成,厚度大约0.9 m左右。
(2)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Q4pal):分布于河床及漫滩,岩性由含细粒土砂、砾组成,局部含粘性土,灰黄色、灰褐色,厚度1~3.0 m。
(3)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Q4s): 分布于大坝,岩性由粉土质砂、含细粒土砂、粘土组成,灰褐色,棕黄色,最大厚度6.00 m。
(4)侵入岩:为燕山期侵入岩(δο
2((1)
5
),为一套中酸性侵入岩,呈不
规则岩侏产出。岩性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等组成,灰绿色、红色,岩体内派生脉岩发育,主要为闪长玢岩,规模较小。
2.2.3.2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构造简单,断裂、褶皱不发育,仅存在一定的岩体原生节理裂隙和部分后期构造裂隙,规模不大。从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以有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主要遭受剥蚀和沉积等地质作用。据此分析,可以认为水源井的区域构造背影和区域地震背景属于基本稳定地带。
2.2.3.3 建筑材料
砂砾料场位于八股地河漫滩中,距离约1 km,该料场地面平坦,呈长条形,本次勘察共布设探坑6个,探坑间距100~150 m,坑深1.50 m;块石、碎石料场位于商都县七台镇的西山料场距项目区75公里。有公路与乡间路相连,交通条件较好,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要求;钢筋、水泥在七台镇购买,平均运距70km,部分为柏油路。 2.2.4 气象条件
本流域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受冬季冷高压及夏季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燥热而短促,日温差大;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光照充足。根据商都气象站1971~2005年气象资料统计主要气象特
12
征值如下:
(1) 多年年平均气温3.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4.6℃,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4.7℃;
(2)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28.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510.7mm(1964年),历年最小降水量为185.9 mm(1965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75倍,降水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78.4%。
(3) 本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138.2 mm(20 cm蒸发皿),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5倍。
(4) 该地区多风,多年年平均风速为3.4 m/s,历年最大风速为23.7 m/s,风向为NW。
(5) 历年最大冻土深为180 cm。
2.3 水文基础资料
八股地水库邻近流域不冻河上有商都水文站,1956年7月河北省水利厅设立为许家村站,基本水尺断面位于西坊子公社许家村附近,1959年7月上迁约1000 m至水库(不冻河水库)上游观测,1961年1月1日又上迁移500 m至郭家村附近并改名为不冻河水文站,1963年1月1日基本水尺断面又上迁2500 m至大南坊公社八大顷村,移交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改站名为商都(四)水文站,集水面积为543 km2。
1985年以前(含1985年)水文资料来源于刊印的水文年鉴,1986~2006年水文资料为水文总局汇编成果。
2.4 径流
2.4.1 径流系列插补延长
商都站实测径流系列为1962~2006年共45年,因建站时间为1956年,因此《2003年全国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把商都站实测系列延长为1956~2006年共51年系列。因此,本次按1956~2006年共51年系列计算。 2.4.2 径流系列还原
商都水文站上游目前还基本上没有引水工程,无需作水量还原计算。商都水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商都县八股地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