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1944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
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完整的课程编制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十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种是只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
(二)、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种,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而应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忽视知识的传授,或者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提供了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十五、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行为终结,但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开端。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必定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因此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十六、我国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解决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十七、班集体的一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机构;
3、一定的共同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十八、班集体的形成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十九、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知道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先地开展心理异常行为的试调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十、观察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克服完成观察的重要任务;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个性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二十一、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的多。
5、时间因素;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情绪和动机; 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二十二、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实际相结合。
二十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二十四、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必须具备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二十五、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二十六、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
二十七、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特岗招教论述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