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29.在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也正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30.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怎么样优化教师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它对教师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主要有:热情善交,乐于助人,友善合群,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不良品质有:冷漠木讷,主观偏心,过分挑剔,无奈下,爱训人,嘲讽学生等
3.应自觉扬长避短,完善教师人格 4.联系自觉自己实际
31.试论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堆食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量。 2.道德认识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对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晓之以理。 3.家庭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的,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4.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医院,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社会上的良好的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5.同伴群体
归属于某一团体的需要时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
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已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过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影响。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2.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散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33.列举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 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34.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从理论上论证了“学年制”及“班级授课制”
3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以及个性特点
3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P63
37.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P63
38.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3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40.简述意志的特征
41.简述有意学习的条件
42.谈谈你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认识
43.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试分析现实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44.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45.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半趋势
46.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47.良好的班集体具体哪些教育作用
48.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要点 49.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50.简述教育法制定的基本程序 5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5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53.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 54.概述认知发展和教学的关系 55.试论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56.简述遗忘规律
57.什么事直观性教学原则?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8.《教师法》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的概念 59.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60.谈谈你对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
61.“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教育所决定的.”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简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 2. 3. 4. 5. 6. 7.
做好课程表的安排,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对具体的教学单位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评价教学结果,为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
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的趋势特点
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发展趋势特点是:1.概念的具体性减小,抽象性增加 2.概念的模糊性减小,
抽象性增加 3. 概念的形成减少,概念的同化增加 4.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同一材料合理地以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有利于学
生从各个不同方面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课程。
2. 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
处。
3. 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
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4. 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操行评定时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作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习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促进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简述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一次从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
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啊哟,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在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
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堆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国家化
指吧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质,用
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
育者有目的的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达到预订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食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智力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力发展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一般而言,女性的智力表现较早,男性的智力表现较晚 2.智力优势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居于优势地位的智力因素是不同的。男性的空间视觉能力较佳,女性的短时记忆和言语能力较强,女孩开始说话比男孩平均要早2-4个月,而且这种言语能力的领先一直保持到青春期前期;在数学能力方面,女孩学会数数较早,在数字计算中男女的能力相差不多,但在教学推理方面,男性优于女性。 3.智力分布的差异
与男性相比,女性中智力表现超常和智力低常德比例较小,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男性则在智力超常和低能这两级分布的比例较大,智力中等的比例较小。
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交替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造和谐情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简述 学记 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信心;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要直接提供答案。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结合实践说说怎样优化教师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它对教师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主要有:热情善交,乐于助人,友善合群,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不良品质有:冷漠木讷,主观偏心,过分挑剔,无耐心,爱训人,嘲讽学生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简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