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见大; 《苦恼》——三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胡适《容忍与自由》的写作特点有 A.言之有物,明白清楚 B.善用例证,论说有力 C.自我反思,以身说法 P26 散文名篇中,采用了叙后评议的有 .《垓下之围》 《纪念傅雷》教材P67和P119 诗词句中,所用典故出自汉代宫廷生活的有 C.千金纵买相如赋 D.玉环飞燕皆尘土 P197 《我愿是一条急流》意象中,属于诗人自喻的有 .城堡的废墟 . 常春藤 .小草棚 P215 《婴宁》所提到的花草中,为“异史氏曰”提及的有 合欢,忘忧 ,“笑矣乎 ,解语花 P232
《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所列举的被他认为是庸俗可鄙的、却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有B.财产C.虚荣E.奢侈的生活 《先她事略》一文的写作特点有A.文字简洁省挣D.寄深味于平易之中E.多用细节描写 《声声慢》词句中,包含深秋物候特征的有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愿是一条急流》意象中,喻指“我的爱人”的有A.一条小鱼B.一只小鸟D.熊熊的烈火E.黄昏的太阳 《断魂枪》的人物描写中,属于肖像描写的有
A.谁不晓得沙子龙是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C.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
D.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词语解释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自然规律;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按时; 拘于虚也。虚:居住的地方。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 结庐在人境。结庐;居住在;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是处:到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了得:了结,完毕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2-6 轻:轻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10 以组:用绳索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4-14 迭乘:交替地呈现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12-60 说:通“悦”,愉悦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14-73 日滋:一天天增多 举酒属客 17-85 属:倾注,引申为劝酒 追惟一二 18-92 追惟:追思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20-100 怖:吓唬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转,转变 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背叛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概括地推究 孟尝君曰:“客何好?” 好:爱好,擅长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用手指去抓树的表皮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负:依仗 孺人中夜觉寝 觉寝:睡醒
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竹肉:器乐声和歌声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 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固辞:坚决辞谢
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 战百万日滋之师 师:军队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但坐观罗敷 坐:因为 何况落红无数 落红:落花 生闻之,不觉解颐解颐:开怀欢笑 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揭其剑,过其友 过:拜访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绝:断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莫能如也:没有人比得上 泣孤舟之嫠妇 嫠妇:寡妇 户内洒然 洒然:整齐清洁 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征:招请 何事苦淹留 淹留:长期停留
要我恪守的教诲 恪守:谨慎而恭敬的遵守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2 直:反,只 号物之数谓之万 2-7 号:称 何其衰也 3-11 何其:多么.
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4-14 判:分开,区别
项王军壁垓下 13-65壁:营垒,这里作动词用,即在??扎营 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14-73 出己上:超过自己 虽驱世以笑我 16-82 驱世:世上所有的人 知不可乎骤得 17-87 骤:迅速,轻易 峨冠盛筵 20-99 峨冠:高帽,指士大夫
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 27-142 落寞:寂寞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这样 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区别 宗旨既乘,趋向自异 乖:背离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放:放逐 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通晓,理解 字而幼孩 字:养育
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确实 无一字龃龉 龃龉:生疏而不流畅 不衫不帻 帻:头巾
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绢子吐湿 登时:立刻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推本求源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天数、规律 食以草具 草具:粗劣的饭菜 何兴之暴也 暴:突然、骤然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他植者:其它种树的人 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鱼虾:与鱼虾为伴侣 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把式:武术、技艺 夕济兮西澨 济:渡过
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了然无闻:好象什么也没有听到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奚:怎么。 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大概是
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造诣:学问、艺术所达到的程度。 孟尝君就国于薛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我:拥护我为王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如:及;比得上。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 负:倚仗。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数:屡次。
耻其技之不若 技之不若:技艺不如人家/技不如人。 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 悟之:使??明白/领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天数,含规律之意 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期:希望
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 下乘:下品、下等 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在……扎营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 纳:接纳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 不服:不穿胡服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造物者:天地、大自然 或大呼命酒 命酒:叫人拿酒来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向:先前 此愿有何难遂 遂: 如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王者:不称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结束;停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方:当------时;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以草具食之,给他吃粗劣的食物; 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突破重围;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为所杀:被他杀害。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夜半;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锐身自任:挺身担起责任。(婴宁) 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明明亮亮。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艳羡:非常羡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3 衣:穿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10/11 函:用木匣盛装 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5-17 乖:离;违背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12-59 存:生存,生活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13-67 自矜:自夸;自负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14-71 自名:自许,自负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15-79 离:散;丧失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16-82 则效:取法仿效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18-91 颦蹙:皱眉头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19-96 幸:希望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49-230 锐身自任:挺身担起责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物; 居有顷,复弹其铗居有顷:过了不久;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诣: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做着; 入城,则缉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夜分:半夜;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遁:逃跑;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苒苒:渐渐过去; 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冗长:多余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按季节。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尽。
窃以为君市义 市义:买回百姓的恩义,即收买人心。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 益众:更多。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人者:为民之长者,指官吏。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问遗:问候和赠送物品。 亦不作意看月者 作意:刻意,特别用心。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聊:权且,姑且。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 仰息:依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称王天下) 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分开、区别(分开,区别)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苗裔:后代(苗裔:后代)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置:搁、放置(搁置)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有经:有一定的原则(有一定的原则)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须臾:片刻、极短的时间(短暂。片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彘:猪
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任士:以天下为已任的贤能之士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迭乘:交替地呈现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记:账册(或指文告)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为若德:给你个好处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议论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怜:爱,指爱护百姓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问遗:《先妣事略》,问候,赠送物品; 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我与地坛》,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一苇:苇叶似的小船 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追惟:追思 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 垣:墙壁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6 涘:水边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10 举:全,尽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12-60 矫命:假托命令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3-65 逝:奔驰 臣愿王孰图之也 16-82 孰图:深思熟虑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18-92 问遗:问候和赠送物品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19-96 疾徐:快慢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2 胜:尽
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 6-24 是:正确的道理 被于宗庙之祟 12-61 被:同“披”,遭受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14-74 感激:感动,激发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15-79 劳:慰劳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7-86 正襟:整理衣襟 户内洒然 18-92 洒然:整齐清洁 跻入人丛 20-99 跻:挤
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50-234 奚落:讥笑 不知东方之既白 17-88 既:已经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2-6 少:小看,以??为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10 组:绦带,这里指绳索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13-66四向:向着四面
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14-74 帙:书套,此指书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5-79 怜:爱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 17-86 愀然:严肃或忧愁的神情 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20-100 魇:梦中惊叫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27-142 圮:塌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滋 31-159 济:渡过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1-2 兵:兵器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7 束:束缚 孟尝君就国于薛 12-60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14-72 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侵暴吾地,系累吾民 16-82 系累:用绳索捆绑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7-88 适:享用 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24-119 伉俪:夫妻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2-164 谢:问 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寡人之于国也》拖着兵器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拘:《秋水》,局限;
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休矣:《冯谖客孟尝君》,算了吧。 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有为:《张中丞传后叙》,有所作为;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种树郭橐驼传》,养育;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樽:《前赤壁赋》,酒器;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宁可:《陌上桑》,可不可。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7 笃:拘限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x3 4-14 猝:突然 我们还得戒律自己x4 6-25 戒律:警戒和约束 骑皆伏日:“如大王言”x3 13-66 伏:通“服”,指心服 隆然伏行 15-78 伏行:俯下身体走路 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14-74起事:起兵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经:原则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16-82 令行:政令得以施行 不知东方之既白既: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x3 19-95 问:探访 韵友来,名妓至 20-100 韵友:风雅之友
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49-227 幸垂:希望给予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世间传说。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看不起。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说了屈服的话。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本性、天性。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依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 :死亡。 鸟何萃兮苹中 集聚。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尽头。教材P6 抑本其成效之所迹,而皆自于人欤 自:由于。教材P11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命:假托命令。教材P60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尤:责备。教材P7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虚:凭靠、依托虚空。教材P86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 敦尚:注重,崇尚。教材P92 伉俪之情,深到如此 伉俪:夫妻。教材P119
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茸:修补、修建。教材P160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钦 本:推究本源
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属:同“嘱”,嘱托,请求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相环:四周皆是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分:夜半,半夜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无虑:大约
有一称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 锸:挖土的工具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宛:宛然,好像
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盖:表示推测,或许是,可能是。教材P66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至矣:《马伶传》,好极了,到顶点。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19-95 趾相错:用脚趾互相错杂,形容人多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以技鸣:因技艺高而出名(因技术高而出名)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子其民:把民众看做是自己的子女(以其民为子)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函:用木匣盛装,名词动用。(用木匣装盛)名词作动词用
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27-142 声名狼藉:名声极坏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15-79 故:旧,此指原来的陈土
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泪下如绠:形容眼泪之多。绠,汲水桶上的绳索。 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 26-133 砭肤:刺皮肤;砭,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13-67 背关:放弃关中
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18-92 龃龉:生疏而不流畅
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衮衮诸公:身居高位的官僚(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高官)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
:指些少或微小的事物。如土地、才能、功劳、距离等。
分析题:(每题4分,共12分) *******************需要跟试卷和一考通划出重复的部分 1、阅读李白《行路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34-17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分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 借象征抒情。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2)指出诗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并说明其含义。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路途的艰险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险。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比兴句。 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3)指出诗中的象征句及其象征意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险。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答:表现了诗人既对朝廷昏暗、仕途艰难愤懑不平,又执著追求理想、坚信未来。 表现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
(5)诗歌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矛盾? 一方面是深受现实压抑的痛苦,另一方面是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对自身才能的充分自信。 (6)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借典故抒情的诗句。 答:借行为举止抒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借典故抒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借景抒情,停杯投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使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借举止抒情;抒发英雄失意的悲愤。 (8)分析这首诗的感情脉络。本文是以诗人思想感情变化作为行文线索:低沉----高昂-----低沉-----高昂。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典故抒情。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0)指出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 答:诗中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1)“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答:“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吕尚(姜子牙)的典故。
(12)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1)运用多种手法抒情,如借举止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2)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矛盾,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5、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
A.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
A. 受到时空限制: 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受到智能的限制: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B.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C.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C.主要运用类比论证方法。(内中也有对比论证方法)
6、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也许你永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但是如果你想弄确实你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证据。 A.这里提出的避免愚蠢见识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要充分设想对方可能提出的论据,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支柱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证据。也就是说你充分支设想一下对方可能提出的论据,来从而验证、检验你想到的论据,这就是避免愚蠢见识的一个好办法。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例证法
C.指出其中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说明其表现作用。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也许、如果、设想。其表现作用,体现了作者谨慎的作风、谦和的态度。
7、“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1 这段话选自哪篇文章? 1,选自《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 作者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 2,抱定宗旨,就是办大学要“研究高深的学问”。同时运用对比论证法,批驳了读大学时要做官发财的思想。 3 这段话提出的腐败现象是什么? 3,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8、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A. 划分本段文字的层次,概括它们的内容。
A.从开头到“敬礼有加”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倡导敬爱师长,以诚相待;第二层倡导同学间应开诚布公,道义相勖。(2分) B.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2分) C.说明这段文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反诘。(2分)
9、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A.这段文字论述的论题是什么? 砥砺德行。(2分)
B.这段文字对北大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束身自爱;以身作则。(2分)
C.说明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句式整饬;错落有致;多用成语。(2分,答任一项得1分 10、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8-38
照我们的意见,完善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
A.这里倡导什么样的社会理念?答:这里倡导了多元相济,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B.文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答:文中主要运用了类比的论证方法。 C.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答:此处主要运用了相似联想的方式。 11、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
A.这里所倡导的是怎样的社会理念? A. 这里倡导的是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理念。
B.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倡导这一社会理念的针对性是什么? B. 现实社会是“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 C.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C. 类比法。比喻。
12、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论语》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整理版)0318(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