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反函数
【课 时】2节
【授课教材】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数学》第二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产生的背景,正确理解反函数的定义,
掌握反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法;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及其定义域; 3、理解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定义和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为主 【教 具】三角尺 【授课过程】
一、复习引入 (10分钟) 1、复习:⑴老师提问:函数的定义
并画图说明y=f(x)含义, 如图
定义域D 值域M
板书题目:⑵快速口头回答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y=x+1; ②y=2x-3;③y=5/(3x-1); ④y=x+2; ⑤y=(x+2)/(2x-1). 2、引入:阅读p18 1、2、3、4段
(讲解)由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其中速度v是常量)s是时间t的函数;可以变形为t=s/v,这时,位移s是自变量,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
又如,在函数y=2x+6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定义域为R,值域为R. 我们从函数y=2x+6中解出x,就可以得到式子x=y/2-3. 这样,对于y在R中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2-3,x在R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因此,它也确定了一个函数:y为自变量,x为y的函数,
1
2
f XY定义域是为R,值域是为R.
上述两例中,由函数s=vt得出了函数t=s/v;由函数y?2x?6得出了函数x=y/2-3,不难看出,这两对函数中,每一对中两函数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⑴它们的对应法则是互逆的;⑵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即前者的值域是后者的定义域,而前者的定义域是后者的值域. 我们称这样的每一对函数互为反函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这种函数. 二、讲解新课 老师板书课题: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10分钟)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M, 若对于M中每一个y的值,通过y=f(x)这种关系使D中有唯一的x的值和它对应,这样就确定了一个以y为自变量的新函数,这个函数就叫做原来函数y=f(x)(x∈D)的反函数,记作x=f(y). 其中y是自变量,x是y的函数,且反函数x=f(y)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y=f(x)的值域、定义域.
说明:在函数x=f(y)中,y是自变量,x是y的函数,但习惯上,我们一般用x表示自变量,用y 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常常对调函数x=f(y)中的字母x、y,把它改写成y=f(x),今后凡无特别说明,函数y=f(x)的反函数都采用这种经过改写的形式。若函数y=f(x)有反函数y=f(x),那么函数y=f(x)的反函数就是y=f(x),这就是说,函数y=f(x)与y=f(x)互为反函数.
即:
y=f(x) 定义域D,值域是M
(变形为以y为自变量的反函数) x=f(y) 定义域M,值域是D
(调换字母x、y变形为以x为自变量的反函数) y=f(x) 定义域M,值域是D 2、 反函数的求法(25分钟)
(1)讲解课本19页例1、例2 、例3
(2)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求反函数,然后老师总结: ①视y=f(x)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得x=f(y);
2
-1
-1-1
-1
-1
-1
-1
-1
-1
-1
-1
②互换x、y得反函数的解析式y=f(x); 练习:课本P20-2(1)(2)(3)(不求定义域) 例、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⑴ y=3x-1; ⑵ y=x+1;⑶ y=x+1; ⑷ y=(2x+3)/(x-1).
说明:老师先启发解题思路再让学生上黑板解答最后老师讲评并总结: 解:⑴∵x∈R,∴y∈R. 由y=3x-1解得x=(y+1)/3, ∴函数y=3x-1(x∈R)的反函数是y=(x+1)/3 ,所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x∈R,∴y∈R. 由y=x+1解得x=3y?1, ∴函数y=x+1(x∈R)的反函数是y=3x?1,所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x≥0,∴y≥1. 由y=x+1解得x=(y-1), ∴函数y=x+1(x≥0)的反函数是y=(x-1),所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是[1,+∞);
⑷∵x∈{x |x≠1},∴y∈{y |y≠2}.由y=(2x+3)/(x-1)解得x=(y+3)/(y-2), ∴函数y=(2x+3)/(x-1)( x≠1)的反函数是y=(x+3)/(x-2) 所求反函数的定义域(-∞,2)∪(2,+∞)。
总结说明:反函数的定义域通常应由原来函数的值域得到,有时也可由反函数的解析式得到,视题目具体分析选用方法,求函数y=f(x)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1)确定函数y=f(x)的值域。(它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2)由y=f(x)解出x=f(y),即把x用y表示出;
(3)将x=f(y)改写成y=f(x)(即x=f(y)中的x、y符号对调),并写
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3、让学生阅读例3后的一段文字分析指出对于任意一个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5分钟)
①函数y=x(x∈R) 为什么没有反函数?
答:因为函数y=x的定义域D为(-∞,+∞),值域M为?0,???,根据函
2
2
-1
-1
-1
-1
2
2
3
3
3
-1
数y=x中x、y 的关系,用y表示x得到x=?y,然而对于y在M中的非零值,通过x=?y,x在D中有两个值和它对应,所以,根据函数定义,式子x=?y中x不是y的函数,更不是y=x的反函数。
②怎样改变函数y=x的定义域,使它有反函数?(让学生思考作答)
3
2
2
2
只有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如y?x2(x?(-∞,+∞))没有反函数,而y?x2,x?[0,??)有反函数是
y?xx?[0,??)
4、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20分钟)
例1、求函数y=3x-2(x∈R)的反函数,并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原来的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图象.
解:根据求反函数的步骤易求得函数y=3x-2(x∈R)的反函数是y=(x+2)/3 (x∈R).它们的图象如图1所示.
练习:求函数y=2x+1(x∈R.)的反函数, 并画出原来的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图像。
解:根据求反函数的步骤易求得函数 y=2x+1 (x∈R)的反函数是y=(x-1)/2 (x∈R).
它们的图象如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函数y=3x-2(x∈R)和它的反函数y=(x+2)/3(x∈R)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从图2可以看出:函数y=2x+1(x∈R)和它的反函数 y=(x-1)/2 (x∈R)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结论:一般地,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三、总结(10分钟)
-1
图1 图2 1、反函数的定义和求反函数的简明步骤:一解、二换、三注明(定义域) 2、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即函数y=f(x)的定义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y=f(x)的值域;函数y=f(x)的值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y=f(x)的定义域.(如下表):
定义域
–1
-1
函数y=f(x) D 4
反函数 y=f(x) M -1值 域 -1
M -1
D 3、 函数y=f(x)与y=f(x)互为反函数。即
若函数y=f(x)有反函数,那么函数y=f(x)的反函数就是y=f(x).
4、说明:学习反函数必须充分理解如下几点:
(1)函数y=f(x)的概念与方程的差别(2)y=f(x)与x=f(y)的不同之处(3)y=f(x)与 y=f(x)的相同之处(4)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5)并非任何函数都有反函数。 四、布置作业(5分钟)
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⑴ y=-2x+1; ⑵ y=2x-1; ⑶ y=2x?1+1(x≥0); ⑷ y=(2x-3)/(x+1)(x∈R,且x≠-1).
2、求函数y=3x-1(x?R)的反函数,并画出原来的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图像。 附:板书顺序设计
3
-1
-1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反函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