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提升整个旅游区的形象;
● 中国加入WTO,外国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的合作将大大加强,这有助 于小峰旅游区依托三峡客源市场和宜昌的客源市场拓展自己的客源地;
● 加入WTO以后,外商将加大对我国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客观上有利于 小峰旅游区的发展。比如,2002年5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三峡.宜昌投资项目洽谈会”便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场签约仪式上,伍家岗区与香港勤兴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的“三峡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与香港雅兴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柏园岛旅游开发项目、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项目、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与香港裕东投资公司合作的绿色出口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葛洲坝集团公司与香港经国旅行社的旅游合作项目,当场签订了合同或协议书。此外,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多家投资商也纷纷表达了要在宜昌投资的意向;
●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着力培育和扩大国内需求,实施增发国债、国债技改贴息、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等政策,这些举措对小峰旅游区来说是有利的;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航空业的管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国内航空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有助于提高宜昌市的空中可进入条件,从而提升小峰旅游区的区位;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促使企业运作的现代化;有关关税的降低,将降低旅游交通成本和饭店特别是高档饭店的运营成本;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宜昌市、夷陵区的旅游业到国外经营发展将更加方便,加之本区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正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这有助于宜昌市以及夷陵区海外游客市场的拓展。
北京已经成功地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加之2003年三峡大坝二期工程完工,2009年三峡大坝竣工,这些都将扩大三峡、宜昌的知名度,为本旅游区的发展带来较好的机遇。
1.4 威胁(Threats)
1.4.1 区内以及周边县市旅游业发展对本旅游区的冲击
由于宜昌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良好契机,宜昌旅游开发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在小峰旅游区,也出现了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有些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内耗过大,严重影响了整个旅游区的发展。
此外,毗邻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大打土家文化牌的基础上,先声夺人,开发了丹水漂流,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占据了相应的市场份额,同时,
21
长阳的景观特色也不受三峡工程的影响。
秭归的九畹溪近两年开发与促销的力度在逐渐加强,而且该区具有突出的文化优势,其名称即出自屈原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由于其漂流特色与野人谷类似,近期将对小峰旅游区的游客流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九畹溪漂流段部分景观将被淹没,景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另据中新网报道,2002年五月中旬,湖北省秭归县考古队在秭归仙西南部的磨坪乡杨林桥村的河岸边,发现了一个悬棺群,初步统计共有悬棺131副,是中国内地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悬棺群。该悬棺群分布在长20m、高100m的峭壁上,木质棺材全部置于人工开凿的洞穴或山崖的是峰之中,洞穴直径约2.5m,高约1.5m。此外,考古队还发现在悬棺群最高处的一个洞穴内还有一捆绳索。秭归悬棺的发现及未来旅游的开发,将对小峰悬棺的游客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周边县市对小峰旅游区的影响中,以长阳、秭归的威胁最大。 1.4.2 恩施以及神农架旅游业的崛起
虽然湖北省在今后二十年中,将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且在总体发展规划中规划了一些休闲度假区,如武汉的木兰湖度假区、荆门的漳河水库度假区、神农架的木鱼镇度假区等,但这些度假旅游产品一般都是在森林公园基础上开发的旅游区或者是利用大型水库和湖泊建设而成的,资源类型与小峰旅游区并不相同,且随着宜昌市在湖北旅游格局中地位的确立,其中一些休闲度假区的区位也将相对降低。
与夷陵区为同一地理地貌单元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生态优良,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土家族、苗族风情浓郁,为此,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恩施土家族苗族民俗生态旅游区划为了湖北省三大一级旅游区之一,并将该旅游区列为了湖北旅游新的增长点。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目前已经开发了梭步垭、清江闯滩、咸丰坪坝营、利川腾龙洞、来凤卯洞漂流等旅游产品。随着恩施州进入条件的改善,恩施将成为湖北省一个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鉴于恩施州的资源特色与小峰旅游区近似,因此,未来十年内,恩施将对宜昌及小峰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与小峰旅游区相距仅120km的湖北神农架的旅游业发展也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局面。国家旅游局已经将神农架作为全国6个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来建设,要求将其逐步开发成21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神农架木鱼镇的神农祭坛、珙桐等珍稀植物、土家篝火晚会,已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虽然由于进入性以及接待能力,木鱼镇的游客量尚不大,但在不久的将来,神农架的旅游业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届时,也会对小峰旅游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1.4.3 进入神农架水上通道的建成
22
2009年三峡大坝的建成将大大改善神农架的进入条件。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长江水位的升高,从宜昌到兴山峡口镇新码头将通航,距离神农架木鱼镇45km的南阳河将与长江相联,并可航行旅游快艇,这会大大改善神农架的进入条件。这一方面使得神农架的游客数量激增,游客规模显著增大,有可能使本旅游区得以分流部分神农架游客,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本区扼神农架陆路咽喉的交通优势被削弱,对本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业已近十年的旅游区,小峰旅游区的主要优势在于区位优良,旅游资源丰富,虽然缺乏垄断性的资源,但其自然山水、溶洞怪石、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观以及悬棺、古兵寨、古民居等人文资源在三峡地区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加上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为下一步的旅游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小峰旅游区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畅,责权利不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旅游资源未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产品老化,景点缺乏活力,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上,缺乏小峰旅游区的品牌与形象,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小峰旅游区的发展。小峰旅游区只有抢抓三峡大坝建设、北京申奥成功以及湖北省旅游战略调整的机遇,才能应对周边景区特别是鄂西崛起的恩施、神农架旅游业的挑战,实现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双赢”。
2.规划依据
2.1国际性旅游规章
联合国通过的有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件: ●《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 ●《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2.2 旅游业相关政策法规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水污染防治法》 ●《旅游投诉暂行规定》 ●《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
●《旅游规划通例》(试行标准,2000) ●《风景园林规划规范及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23
2.3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及思想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20) ●《宜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8——2010) ●《宜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
●夷陵区政府、各部门以及黄花乡政府、小溪塔街道办事处有关职能部门关于小峰旅游区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发展目标体系
3.1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建立和完善小峰旅游区“三区两点一线”的旅游格局,将小峰旅游区建成宜昌环城游憩带上环境优美、品位高、效益好的湖北省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并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将小峰旅游区打造成三峡地区以生态休闲为主打产品的著名旅游度假区地。
3.2 经济目标
经过深入开发和重要培植,使旅游业成为黄花乡第三产业的龙头,在黄花乡域经济中将发挥明显的带动作用,极大地提高黄花乡域经济的运行质量。通过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黄花乡与夷陵区的旅游产业体系,使景区现有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极具发展潜力,能在竞争市场上保护动态竞争优势,为促进黄花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使旅游业成为夷陵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与工业共同带动夷陵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贡献。
3.3 社会目标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对小峰旅游区来说,其发展还应该:
● 能保证当地居民的利益,能为当地居民带来实际的收益,能够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能促进社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人们观念的更新;
● 能够为当地带来环境与社会效益。 3.4 环境目标
● 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 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 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ZB111-1999中的规定;
● 绿化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环境美化效果良好,环境氛围优良;
● 旅游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24
3.5 文化目标
● 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人们对夷陵区特别是黄花乡文物的重视; ● 有利于发掘黄花乡与夷陵区传统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瑰宝; ● 增强当地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使夷陵区特别是黄花乡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文物与民间传统习俗得到很好的保护;
● 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6 形象目标
围绕“电都花园 神农驿站”的形象定位,进行旅游形象工程建设,通过视觉景观形象设计与建设、视觉识别符号系统设计与建设、服务行为、居民形象、背景景观、旅游企业形象设计建设、游览宣传材料制作等手段,构建小峰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提升小峰旅游区在宜昌市、湖北省以及国内的旅游知名度。
3.7 战略分期目标
3.7.1 近期目标(2002——2005)
● 到2005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小峰旅游区成为湖北省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 加大黄花风味饮食走廊的建设力度,加大黄花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峰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初步形成“三区两点一线”的整体布局;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张家口—晓河—乐天溪(张莲公路)的道路升级改造,使小峤旅游区与三峡大坝联系更加紧密,进出更加便捷,线路组合更加合理;修通贵苑山庄与金狮洞3.5km公路,扩大景区现有接待能力,提高接待设施与服务设施档次,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为中远期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 巩固现有观光产品,加强探险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开发,充分挖掘古军事文化、巴文化内涵,形成富有小峰特色的旅游产品组合;
● 经济指标上,到2005年,全旅游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38.5万元人民币,旅游收入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6%。
3.7.2 中期目标(2006——2010)
● 到2010年,旅游业在夷陵区和黄花乡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峰旅游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地;
● “三区两点一线”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能够适应旅游业大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
● 以古军事文化、巴文化、山水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品体系得以建立,休闲度假产品得到较快的发展,具有小峰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逐步得到旅游市场认同;
● 能够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企业得以建立,旅游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25
规范的旅游市场得以确立;
● 到201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达到5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93.5万元人民币,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10%。
3.7.3 远期目标(2011——2015)
● 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8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148.5万元人民币,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12%;旅游业基本成为黄花乡及相关乡镇的支柱产业,小峰旅游区成为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地;
● 小峰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宜昌环城游憩带上重要的休闲度假地,形成城区与旅游景区良性互动的局面;
● 旅游业成为黄花乡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成为黄花乡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与龙头,获取旅游附加值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小峰旅游区的竞争实力持续增强。
分期战略目标,预计达到的具体指标见表2-1。
表2-1 小峰旅游区发展的具体指标一览表
海内外游客总数(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万元人民币) 占GDP比重
近期末 (2005) 23.3 8038.5 6 中期末 (2010) 56.6 13093.5 10 远期末 (2015) 83.2 33148.5 12 2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旅游区总体规划(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