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小峰山水文化也很发达,峡谷风光、怪石溶洞、流泉飞瀑浑然一体,风景优美,使得本区留下了大量文人墨客以及民间吟咏山水的佳篇,而民间志怪神话、民居、民俗、民风也独具特色,凡此种种,构成了正在融合兴起的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峰目前发现了许多在三峡地区保存完好、极具特色的古民居群落,如南边古民居、西庄湾古民居群落等等。这些古民居突出地表现了“天井屋”的建筑风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随着小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古民居将向世人撩开自己久已尘封的面纱,显露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 崛起的雄伟三峡,永远的灵秀小峰
小峰旅游区南邻三峡大坝30km。2003年,随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竣工并发电,长江水位将升到135m,开始形成“高峡平湖景观”;到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全面竣工,达到175m最高蓄水位,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km长的“高峡平湖”。届时,伴随雄伟的三峡大坝的崛起,长江三峡的“峡感”会减少,唯有宜昌境内从三峡大坝到葛洲坝间的西陵峡一段仍将保留原有的峡谷特色。
小峰旅游区位于三峡大坝下游,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小峰旅游区景观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小峰旅游区仍将保留其灵秀的特色,一些特色项目如漂流景观与特色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目前的神农溪、小三峡、九畹溪的自然景色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因此,保存原始状态的小峰峡谷景观,将成为小峰旅游区的一大卖点。
1.1.3 基础较好,接待能力较强
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小峰旅游区已经开发了景点10处,形成景区面积50km2;旅游区有接待能力的饭店68家,可供数千人食宿;有中小型会议室16个;有天然、人工游泳池3处,水域面积50000m2;有大小停车场18处;固定资产已达8千万元人民币,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能力,形成了发展旅游的基础。
1.1.4 具有一定知名度,省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
小峰旅游区的峡谷风光、飞瀑流泉、巴人悬棺、漂流河段,使得本旅游区在游客中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赢得了“小小三峡”、“三峡画廊又一峰”之美誉,而以农家菜为特色的“黄花风味饮食走廊”也在宜秭公路沿线异军突起,提升了小峰旅游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从客源市场来看,小峰旅游区着眼于湖北省内客源市场的开拓,目前在一级市场方面已经赢得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基础,特别在武汉、宜昌市以及周边地区、荆州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游客市场。
1.1.5 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旅游吸引物初见端倪
小峰旅游在整个夷陵区旅游中的市场定位为休闲度假。在多年的旅游开发中,小峰旅游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以两日游为核心,辅以
16
一日游和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这些线路经受了旅游市场的考验,正在不断完善。旅游区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的山水观光、漂流、科考修学、会议等产品类型已经较好地融入了产品线路组织之中。
伴随旅游产品的推介,小峰旅游区的旅游吸引物已经初见端倪,小峰悬棺、白果树瀑布、情人泉、黄花风味饮食走廊在某些客源地已经成了小峰旅游区的代名词。
1.1.6 小峰旅游区在湖北省“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将湖北省旅游布局为三大旅游区:“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大武汉都市旅游区和恩施土苗民俗生态旅游区。小峰旅游区是“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下宜昌三级旅游区宜昌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宜昌三级旅游区是湖北省三个重要的旅游中心地之一。为此,该规划明确指出宜昌三级旅游区首先应该具备综合性的组织接待功能,起到辐射和集散的作用,成为湖北省旅游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支点和西线旅游中的重要门户;其次还应该培育和完善城市旅游和由西陵峡旅游区、小峰旅游区、当阳三国旅游区构成的环城游憩带的旅游产品体系,最终建成湖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小峰旅游区在“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中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1.1.7 小峰旅游区在夷陵区旅游的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在整个大宜昌旅游格局中,夷陵区不仅具有“两坝一峡”(葛洲坝、三峡大坝、西陵峡)等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的旅游观光区,而且还有“黄牛岩—石牌”省级重点旅游区,作为宜昌后花园的夷陵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的地位在大宜昌旅游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上述重要的旅游区之外,未来夷陵区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区和重要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旅游地,便是三峡小峰旅游区,为此,区委、区政府对当地旅游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使该区旅游地位日显重要。
1.2 劣势(Weaknesses) 1.2.1 品牌不突出
小峰旅游区虽然具有良好的区位,且处于休闲度假最佳出游半径之内,还具有可供依托的中心城市宜昌市。但是,由于宜昌市本身在目前还没有培育成旅游目的地,因此,小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小峰旅游区虽然处在由武汉市到神农架林区的陆上咽喉,但游客多为过境游客,并没有将小峰旅游区作为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同时,由于小峰旅游区在产品开发与促销中各业主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因此,虽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小峰旅游区仍然没有形成本旅游区标志性的旅
17
游产品,没有形成本土化、个性化的旅游形象,更没有形成小峰的旅游品牌。在旅游竞争由产品质量数量的竞争转为品牌竞争的当今旅游市场,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峰旅游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2.2大旅游意识较弱
目前小峰旅游业从业人员,虽然具有开拓市场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缺乏现代旅游经济意识,特别是缺乏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缺乏现代旅游产业意识,造成了各景点各自为阵的开发经营方式和产品促销方式,在景点开发中片面地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其结果是各景点基础设施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严重,旅游促销分散,接待服务设施无法发挥应有绩效,使得本区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后劲,缺乏活力与生机,缺乏创新的能力,景点老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现象。
1.2.3 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小峰旅游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大专生比例不到从业人员的20%,而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只占到20%,旅游区内特别缺乏产品促销与项目策划人员,结果导致了整个旅游区创新能力较差,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各景区(点)面孔依旧;在服务项目方面,则互相模仿、因袭,凡此种种,造成了小峰旅游区旅游开发的无序性和产品的低档次的开发,使得游客重游率较低,市场开发潜力有限。
1.2.4 管理体制不完善
小峰旅游区的开发主要采取的是“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这一原则虽然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有关方面的责、权、利未明确,给整个旅游区的发展带来了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 不利于整个旅游区形象的塑造
黄花乡设有小峰旅游管理处和黄花乡文物管理所,乡政府还设有旅游管理办公室,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服务、业主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但是,由于业主、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尚未明晰,业主一旦得到某景区(点)的开发权,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便无法管理,其结果往往是政府主导不到位、部门监管无依据、行业服务有名无实,这种局面极不利于对整个旅游区形象的塑造,不利于整个旅游区功能的发挥与长足发展。
● 削弱了游客的整体可进入性
部门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协调与协作。目前,进入黄花乡的宜秭公路上设有公路交通收费站,交通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加之夷陵市区小溪塔与小峰旅游区之间又没有开通旅游专线车,这种状况对进入小峰旅游区的客源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黄花风味饮食走廊”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8
1.2.5 垄断性资源不足
整体来看,小峰旅游区缺乏稀缺性资源与垄断性资源,景观表现出季节性差异。
虽然小峰旅游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色也比较鲜明,但是长江三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峡江自然风光带,而三峡地区的峡谷风光、溶洞、悬棺更是比比皆是,因此,与周边地区相比,小峰旅游区仍缺乏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个性不太突出。
此外,作为小峰旅游资源主要特色的山水、溶洞,又由于水资源的季节性而呈现出丰水期与枯水期在景观上的差异,容易造成游客对小峰旅游区整体形象认识的偏颇。
1.3 机会(Opportunities)
1.3.1 三峡大坝建设带来的机遇
三峡大坝,举世瞩目。三峡大坝的建设在为小峰旅游区所依托的中心城市宜昌市带来绝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本旅游区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 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提升本旅游区的区位
三峡大坝2003年将完成二期工程建设,2009年将完工。为了迎接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宜昌市确立了“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是:“初步形成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成为长江沿线重要的经济强市,努力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和富庶的新农村,实现宜昌的第二次振兴”。在《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则明确指出在近中期的发展目标是:近期“初步将武汉市和宜昌建设成为华中和鄂西渝东湘西旅游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组织中心;??宜昌国际口岸的功能得到提高”;中期“宜昌在鄂西、湘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鄂西、湘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中心地位的作用,抓住三峡大坝竣工的机遇,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实现宜昌市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过渡。这一切,将大大地提升小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
● 三峡大坝的建设,将为拓展本旅游区的客源市场提供机遇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特别是在2003年二次截流和2009年的竣工,三峡大坝将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为湖北省带来不可多得的营销机遇,这将为小峰旅游区强抓机遇、拓展自己的客源地提供广阔的空间与良好的机遇。
● 三峡大坝的建设,将突显本旅游区的产品特色,促进本旅游区产品的升 级换代
2003年,随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竣工并发电,长江水位将升到135m,开始形成“高峡平湖景观”;到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全面竣工,达到175m最高蓄水位,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km长的“高峡平湖”。届时,长江三峡大量
19
景观将被淹,长江三峡的“峡感”会减少。
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小峰旅游区景观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小峰旅游区仍将保留其灵秀的特色,一些特色项目如漂流产品与特色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目前湖北三峡段重要景点如神农溪、九畹溪,重庆的大宁河小三峡的自然景观都将发生巨大改变,这些旅游区目前的主打产品漂流项目将面临转型或者延伸发展的巨大压力,而小峰旅游区开发的古龙溪漂流、野人谷漂流项目正好可以填补这些旅游产品转型后留下的市场空白。这将使得小峰旅游区的峡谷更具有原始性,产品特色更加突出,飞瀑流泉更有观赏价值,悬棺与古兵寨的文物价值更加显现。
此外,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由峡谷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两坝一峡一城”旅游区以及宜昌环城游憩带的建成,将促进小峰旅游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1.3.2 湖北省及夷陵区旅游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湖北省旅游业在2001年到2020年规划期间旅游发展的总目标是以“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为突破,树立大旅游观念,全面推进湖北旅游的大发展,最终实现湖北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在2005年,把湖北“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培育成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宜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宜昌县即夷陵区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夷陵区旅游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到2010年,旅游业在夷陵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夷陵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旅游业基本成为夷陵区的支柱产业,夷陵区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为此,夷陵区将小峰旅游区列为了夷陵区两大重点建设旅游区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旅游战略的调整,都为小峰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3.3 黄花乡产业调整带来的机遇
2001年9月,由原小峰乡、上洋乡、黄花乡三乡合并成立的黄花乡,乡党委和乡政府在新乡成立伊始,便确立了“旅游兴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将旅游产业推进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黄花乡的旅游连续几年成为了夷陵区旅游发展的两大重心之一。区、乡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重视,为小峰旅游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4 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了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也为小峰旅游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 政府观念的转变,国外旅行社的运营方式,将促进本旅游区增强旅游企 业增进与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企业效益与活力,从而改进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旅游区总体规划(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