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提倡自力更生,不做无限责任政府。 新加坡具有比较独特的福利体系。其福利哲学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社会保障体制理念为:首先是个人自力更生,把家庭(亲属)做为第一个支援点,在此基础上发动社区及全民参与,最后才是政府的相应政策。新加坡提出决不推行永久性无限制社会福利制度;公民不可以把申请社会援助视为理所当然,但当局会灵活处理援助申请,以确保不会有人被社会遗弃;社会援助必须优先儿童的需要,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新加坡认为创造工作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而家庭是重要的支持网络;政府要协助人们自力更生。新加坡的福利体系包括住房计划、公积金、医疗体系和就业奖励4项内容。新加坡没有退休金,组屋是老龄人口的最后生活保障,所以到处可以篇四:新加坡学
习考察报告(三组)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安排,经选拔,由芳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平同志带队,成都高新区“产城融合与和谐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19名学员于8月31日至9月13日赴新加坡进行短期学习考察活动。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一)前期准备 为了大力提升领导骨干素质,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高能力,高新区选派骨干力量到新加坡学习培训。临行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敏做了动员讲话,介绍学习考察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对这次出国培训学习的意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后,培训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王平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郑玲、张平、牛波同志任支部委员。班长王平同志组织明确班委会成员具体分工,建立外出请假和销假制度和分组学习讨论制。通过周
密的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纪律保障和后勤保障。 (二)学习考察情况 1、认真学习。本次培训班聘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新加
坡公共政策研究所、公民咨询委员会、裕廊国际等部门的教授及资深专业人士进行了 9个课题的专项培训,包括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智慧城市发展、产城一体化中的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发展经验与社区志愿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机制、新加坡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住房与医疗、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就业与劳动政策等内容。培训班还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裕廊工业园、纬壹科技城、市区重建局、养老院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新加坡制造商总会、慈善机构清一阁、飞跃家庭服务中心、职总恒习培训中心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实地参与了民众的乐龄活动、视障人士生活体验。整个培训活动内容充实,针对性和专业性强,节奏紧张有序,学习方式生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高。学员们课前积极主动思考,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边听边看边想,学习笔记详尽,与讲师交流互动积极;课后分小组交流讨论热烈。同时通过制作考察影集,分组撰写学习考察报告,使学习成果更加立体、丰满。全体学员一致认为,
这次学习培训活动富有成效。 2、严格纪律。本次培训班的班长、副班长、组长认真履职,确保了学员在餐饮、住宿、学习、考察等方面的安全和安心。全体干部均以普通学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一切行动听指挥,
严守外事纪律和培训纪律,团体呈现出严肃紧张与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3、注重形象。本期培训班,所到之处,整齐划一,注重形象。学员们以好学的精神、开
放的思维、友好的态度和 文明的举止,树立了中国干部的好形象,扩大了成都高新区的境外影响。 二、主要收获 作为国土面积只有716平方公里,人口539万的一个“超级小国”,华(华族)、马(马
来族)、印(印度族)、欧(欧亚族)4大种族共生并存,没有农、林、矿资源,甚至没有淡水资源,新加坡建设了世界第二大电子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2013年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恶劣形势下,作为一个高度依附型、外向型经济体,新加坡仍然实现了人均gdp6.87万美元,首度超过瑞士,列世界第3位,与其他同纬度国家和地区相比,不能不说新加坡是个赤道上的奇迹。因时间有限,很难全面领会新加坡49年的发展奇迹,经过学习考察,对新加坡的总体印象是:国力殷实、规划一流、民众富裕、市容整洁、社会有序、文明
和谐。感受最深的有4点:
(一)以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战略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转型。在1986至1997年这10多年间,新加坡深化科技基础,实施组团建设与发展,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经济两大支柱,走向区域化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第一次转型;2009年之后,面临新的经济形势,新加坡确立了高技能劳动队伍、创意性经济、独特的环球城市这三大战略目标,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两次转型期间,新加坡经历了从劳动力密集型,到 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再到当前21世纪的知识密集型共5个阶段,每个阶段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战略。例如在建国初期顶住国内将吸引外资看做“二次殖民”的思潮,发挥天然港口优势,确立依附型、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直接进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阶段,跻身“亚洲四小龙”。又如新加坡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全国共有45个工业园区,占地6600公顷,450平方米预建标准厂房,吸引超过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入驻。在印尼、菲律宾、越南、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共有7个飞地工业园,将制造业的前端“飞地”海外,本土主要发展总部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有效的克服了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缺乏资源的自然条件制约,使价值链中最重要
的一环留在新加坡,对我们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启发。 (二)坚持科学规划的城市发展战略 新加坡是个小国,其国土面积仅为成都市的1/19,但其gdp却是成都市的2.7倍,如此高的单位面积产出离不开优秀的城市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推动经济成长、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城市竞争力、引领国家的发展。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主管国家形态发展和规划。发展规划采取二级规划体系,通过每10年修订一次战略总蓝图和每5年检讨一次总体规划,促进战略性规划更为远景化和实施性规划更为具体化。新加坡在规划中注重人本精神和历史文化保护,
强调人和自 然和谐共生;强力兴建基础设施,努力配臵公共交通;节约用地,社区商业布点服从整体规划;推行阳光规划保证规划系统公开透明。以2014年最新公布的总体规划看新加坡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是:为全民建设绿色、健康、联系、强大的社区精神以及适合居民交流的家园,并让居民在住家就近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对我们在“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下,提
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国情,新加坡实行是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体系。内阁之下,是15个部以及总理公署,再之下是65个法定机构。14个部之中,包括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这个部的使命是建立一个有凝聚力及自立的社会,有5项主要任务:一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二是培养有创意及愿意献身的青年;三是协助建造凝聚力强大而关系稳固的家庭;四是建设富有爱心及积极参与的社群;五是培养热爱体育的人民。其直属三大法定机构:人民协会、国家福利理事会、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人民协会受社青部委托,直接统管全国各区基层组织,由现任国家总理直接担任协会主席。下辖5个社区理事会,16个选区或市镇理事会,87个选区或市镇、社区公民咨询委员会,在组屋居住区设立居民委员会,在私人有地住宅区设立邻里委员会,并成立青年、妇女、乐龄(老龄)、种族、体育等相应群众组织。全国所篇
五: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新加坡城市考察报告
——xx市政府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考察学习组 一、新加坡基本情况 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是梵语“狮城”的谐音,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是由本岛和63个岛屿组成的狭小岛国,总面积7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8万,人口密度高达7255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100%。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处处花团锦簇,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是多种族国家,其
中华人占74.1%,马 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其他民族占3.3%。1965年独立后,历经劳动密集型、经济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5个转型阶段,经过20多年的治理建设,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2011年,新加坡人均gdp 4.9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4.8万美元,人均外汇储备5.9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生产国,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集装箱码头,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乙烯生产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第五生命科技制造中心,第六大游戏动漫产业中心,是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和六大会展中心之一,2010
年列全球国家竞争力首位,连续10年被评为亚洲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第一名。 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 (一)工作理念。确立符合城市自身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甚至连淡水、填海的泥石都需要进口,他们确立了把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作为发展方向,主打“六张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是生态牌,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新加坡独立后,就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这个目标实现后,又提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从将城市建成花园到将城市臵于花园之中,立意更深,境界更高,体现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打造,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新加坡的高速公路上,你可以看到不少设计独特的天桥,有
的不是行人用的,而是专门为动物而设的通道,由此可见一斑。 二是服务牌,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法治保障,制定了400余种法律,建立了科学严谨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被世界很多国家和机构评为“最具效能的政府”。特别是拥有世界上少有的低税率、低利息、低行政收费制度,各项制度公开透明,令投资者经营者称心、放心,使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制化国家。为吸引外资,政府对跨国公司实行了“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目前拥有大小工业园区38个,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落户,创造的gdp占全国的42%,其中区域总部发展到4000家。同时,还建有世界一流的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1975年建设的樟宜国际机场已成为国际航空枢纽,是全球第19、亚洲第5繁忙的机场;新加坡港是亚
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三是整合牌,培植产业支撑实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放眼全球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各类工业园建设,严格遵循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推进园区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新加坡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30多个园区,裕廊工业园是新加坡最主要的工业园区,早期以化工为主导,近年来产业不断多元化,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①石化工业园,位于裕廊岛,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有90多家大型石化企业入驻,是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之一、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三大石油贸易中枢之一。②商业园,主要满足
高科技行业需求,综合了商业、工业和办事处三项功能。③晶片园, 分布在3个水质好、污染小的区域,是全球著名的晶园生产基地。(晶片主要用于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屏幕,是高科技产品。)④生物医药园,占地200公顷,集工业、生活、娱乐、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科学基地。⑤物流园,在新加坡机场自由贸易区内,是亚洲一流的物流基地。
四是精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新加坡较为完美地演绎了城市意象理论,(城市意向的定义是由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也就是人对建筑或环境的宏观感受)城市设计虽没有太多宏大豪华建筑,但都努力追求经典、力求完美。他们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建立了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到质量保证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例如,莱佛士大厦(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曾获普利兹克奖)、金融大厦(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曾获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等少数标志性建筑群体起到了重音和强调符的作用,使整个城市建筑群形成有机整体,通过丰富的天际线和竖向轮廓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英国人以前建造的总督府和高等法院、拉福尔大饭店老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乌节路、牛车水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弘扬,使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为确保工程质量,政府投资工程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选择本行业中世界前五强参与设计及施工。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
性,在 建设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处理上,都能从长远着眼,制定合理的建设周期,确保工程质量。 五是集约牌,发挥土地综合效益。新加坡立足国情,走出一条从花园城市到宜居城市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是世界上土地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在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上,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开发模式,把人口和城市建筑有机分散到中心城区和各新镇之中,既有区域功能分工,又有适度的综合发展;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避免了过度的交通需求问题,有效防止了“城市病”的产生。许多住宅区在组团环境设计时,强调合理分布内部的配套设施,充分考虑机动车和行人的进出口,突出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轴线,注重建筑物与空间的虚实结合,利用不同的建筑宽度与高度,把整个组团打造成环境艺术品。在居住和产业空间布局上,采取高层高密度的组屋居住小区开发模式和集约式的产业园区模式,全国建有55个居民小区,每个小区10万人,一般由相对交通封闭的若干组5-10栋20-30多层的楼宇集中布局(其中一层为架空的公共空间,居民可做一些公共活动),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对外规划招标前,充分考虑了基础配套、业态布局、公共服务等,综合平衡测算经济效益和公共利益后,形成多套规划设计方案,供投标人选择使用,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的可行性。形成了此外,他们还十分重视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实施了雨水蓄积工程、生活污水深度处理项目等水资源开发项目、建立了先进的上下水系统,都实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加坡城市考察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