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第26页 共59页 zhiqiangzhao00@sohu.com
实验四 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实验
一、相关知识
1、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Internet的工程师们并未意识到计算机和通信在未来的迅猛发展。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的发明对未来的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开发者们依据他们当时的环境,并根据那时对网络的理解建立了逻辑地址分配策略。他们知道要有一个逻辑地址管理策略,并认为32位的地址已足够使用。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A,B,C三类最为常用:
IP地址 十进制范围 固定最高位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A类 0-127 01111111 8位 24位 61.x.x.x 61.0.0.0----61.255.255.255 255.0.0.0 61.0.0.0
B类 128-191 10000000 16位 16位 172.16.x.x
255.255.11100000(224).0 172.16.0.0
C类 192-223 110 24位 8位 192.158.5.x 255.255.255.0 192.158.5.0
D类 224-239 1110 组播地址 E类 240-255 1111 保留试验使用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32位的地址空间确实足够大,能够提供23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独立的地址。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有类别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
2、如何划分子网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级地址结构: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zhiqiangzhao00@sohu.com 第27页 共5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3、子网掩码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掩码用于说明子网域在一个IP地址中的位置。子网掩码主要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子网的划分。掩码是由32位组成的,很像IP地址。对于三类IP地址来说,有一些自然的或缺省的固定掩码。(参考P189)
4、如何来确定子网地址
如果此时有一个I 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能够确定设备所在的子网。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长,用32bit组成,其中的1表示在IP地址中对应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比特,0表示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对应的比特。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得全0部分为主机号,前面非0部分为网络号。参考(P190表7-5)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设置 2. 理解IP协议与MAC地址的关系
3. 熟悉ARP命令的使用:arp [-d], [-a] 三、实验设备和环境
PC机和交换机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
1) 两人一组,设置两台主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
A: 10.2.2.2 255.255.254.0 B: 10.2.3.3 255.255.254.0 2)两台主机均不设置缺省网关。 3)用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与B上分别用ping命令与对方通信,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4)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由于主机将各自通信目标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相\与\后,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均位于同一网段(10.2.2.0),因此通过ARP协议获得对方的MAC地址,从而实现在同一网段内网络设备间的双向通信。
第二步:
1)将A的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0,其他设置保持不变。 2)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上\,观察并记录结果。
3)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 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A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10.2.3.3)和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相\与\得10.2.3.0,和自己不在同一网段(A所在网段为:10.2.2.0),则A必须将该IP分组首先发向缺省网关。
第三步:
1)按照实验2 的配置,接着在B上\,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2)在B 上执行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B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10.2.2.2)和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相\与\,
第28页 共59页 zhiqiangzhao00@sohu.com
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均位于同一网段(10.2.2.0),因此,B通过ARP协议获得A的MAC地址,并可以正确地向A发送Echo Request报文。但由于A不能向B正确地发回Echo Reply报文,故B上显示ping的结果为\请求超时\。
在该实验操作中,通过观察A与B的ARP表的变化,可以验证:在一次ARP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就可以获知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并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
zhiqiangzhao00@sohu.com 第29页 共5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局域网服务器安装和配置
一、常用服务简介
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它为Internet(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www.abc.com”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48”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Internet Info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它是一种Web服务,主要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它使得在Intranet(局域网)或Internet(因特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5.0。
3、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
二、添加DNS、IIS和DHCP服务
1、添加IIS。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全选”。
2、添加DHCP和DNS。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网络服务→选中: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选中:域名服务系统DNS”。
3、添加成功后,不需重新启动,即可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看到并使用相关服务。如下图:
三、网络属性设置
要使用以上所述服务,本机必须要有静态(即固定)的IP地址。如果只是在局域网中使用,原则上可用任意的IP地址,最常用的是“192.168.0.1”到“192.168.0.254”范围内的任意值。欲为网卡绑定静态IP地址,按如下操作:
1、打开网络属性设置窗口:即TCP/IP属性设置窗口。选“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
第30页 共59页 zhiqiangzhao00@sohu.com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09级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