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改造—文化艺术展览馆设计
五 结论
对于此次鼓浪屿文化艺术展览馆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景观与人本身之间的沟通,个人认为是一种相互共有的精神状态,展示了城市进程中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从环境出发,结合人的行为,把握景观与建筑空间尺度,探讨体现地域特色景观建筑及环境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首先,鼓浪屿位于厦门市西南隅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岛内西南部更有多数居民居住,该区域居民的休闲设施较少,又因为该地地势上有高低落差,所以游客很少到居民区游览,一般是绕道前往八卦楼、风琴博物馆等。所以如何去解决通过这个高差实现游客、当地居民和环境之间的对话是设计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设计通过前景居民活动广场配备景观小品以提供居民休闲活动使用,展览馆前场介绍区域,围绕喷泉广场来过渡地理上存在的约9米高差。这种多点围绕的景观结构方式即可赋予周边环境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也通过美化生活环境,来体现居民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作为居民区和游客通往展览馆之间指示性道路。
其次,如何使得展览馆能够给当地居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的同时,吸引游客了解鼓浪屿居民建筑特色,游览的同时又可以直接到达岛西南部的八卦楼也是设计的重点。所以鼓浪屿文化艺术展览馆从内容方面不但利用建筑外部周边环境为居民提供服务,也利用媒体放映、摄影陈列、实物模型、学术交流等方式,更多的是去吸引游客,使游客能够亲临更多的鼓浪屿特色艺术文化和名胜景点。
最后,鼓浪屿文化艺术展览馆景观建筑所构建的个体和整体关系时又呈现出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都是“服务于人和与人为本”的。设计者认为在景观与建筑相互讨论的同时,必须深刻了解建筑景观内容与人的精神需求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结合展览馆景观设计进程,本次展览馆设计使设计者理解了建筑景观的功能和隐喻性的特征,结合建筑景观的背景环境,运用其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对景观、建筑和人本身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
21
鼓浪屿改造—文化艺术展览馆设计
【参考文献】
【1】.克利夫?芒福汀 《街道与广场》 张永刚、陆卫东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 伊培桐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5
【3】.克莱尔?库?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何人可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 方益萍、何晓军译 华夏出版社2001 【6】.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7】.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展览馆毕业论文(优秀毕业论文奖)(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