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矿
程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课 设 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井田地质特征 矿井储量及年产量 第一节 井田地质特征 第二节 井田范围及储量 第三节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内划分 第二节 开拓方案的选定 第三节 开采顺序 第三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确定 第二节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节 回采工艺 第四节 灾害预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5
5 6 10 12
12 15 23 26
26 27 31 34 37 38
前 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继我们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煤层开采设计是煤炭开采重要环节,而煤矿开采技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开采方式不对会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在21世纪,能源极为重要的时代,要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就必须优化开采技术,体现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而合理的开采设计则能有效减少煤炭损失,将赋存在地下的煤炭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出,满足祖国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设计题目如下:
井田境界:井田走向长度7000m,,倾斜长度3000m。
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2.5m,煤层倾角α=18°,
层间距H=10m;表土层厚度30m,风化带深度10m; m1 顶板为砂质页岩,底板为砂岩;m2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煤层埋藏稳定,井田无较大构造;地面标高+220m.
煤的容重γ1=γ2=1.35t/m3,煤质中硬,坚固性系数f =2~3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200 m3/h;
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300 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7.5 m3/d·t;。
第一章 井田地质特征 矿井储量及年产量
第一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 煤层埋藏条件
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m1=2.0m, m2=2.5m,煤层倾角α=18°,
层间距H=10m;表土层厚度30m,风化带深度10m; m1煤层顶板为砂质页岩,底板为砂岩;m2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煤层埋藏条件稳定,井田无较大构造;地面标高+220m. 二、煤层开采条件
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100 m3/h;; 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300 m3/h;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7.5 m3/d·t; 三、煤层技术指标
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m1=2.0m, m2=2.5m,煤层倾角α=18°, 煤层容重γ1=γ2=1.35t/m3 四、煤层顶、底板岩性
煤层顶、底板岩性详见表1-1 表1-1 煤层顶、底板岩性表 序 煤层 号 名称 倾角 煤层 层间 容重 平均 距 厚度 (°) (m) (m) (t/m3) 18 18 2.0 2.5 10 10 1.35 1.35 硬度 (f) 煤层 围 岩 备 生产性 质 注 率 顶板 底板 (t/m2) 5.26 砂质砂岩 页岩 3.78 砂质砂岩 页岩 1 2
m1 m2 2~3 2~3 第二节 井田范围及储量
一、井田煤炭赋存情况(井田范围)
井田范围内沿走向长7000m,倾向长3000m,井田内煤层面积为20.8KM2,井田面积为19.9 KM2 二、矿井储量 1、矿井工业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堪探煤层厚度和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即可供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是进行矿井设计的资源依据,一般即列入平衡表面的A+B+C级储量,不包括作为D级储量的远景储量。 计算方式如下:
M=hAΓ
式中 h — 煤层厚度,m; A — 煤层面积,m2;
Γ— 煤层容重,t/m3 (1) m1 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
M1= h1AΓ1
= 3.9×2.08×107×1.35
8
=1.10×10t =11000(万吨)
(2) m2 煤层的矿井工业储量为
M2= h2AΓ2
= 2.8×2.08×107×1.35
7
=7.86×10t =7860(万吨)
总储量M=M1+M2=18860(万吨)
2、矿井设计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是指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建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后的储量。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可按设计矿井一侧,按20m留设,由于存在10m厚的风化带,采区边界留10m的保护煤柱。
ZC=M-P
式中ZC — 矿井设计储量, 万吨 M — 工业储量
P — 永久煤柱损失量
对m1煤层: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p1=3.9×8000×1.35×20×2+3.9×1.35×(2600-40) ×20×2=222.4(万吨) 对m2煤层: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p2=2.8×8000×1.35×20×2+2.8×1.35×(2600-40) ×20×2=159.6(万吨)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p=222.4+159.6=382.0(万吨) 矿井设计储量 ZC1=M1-P=11777.6(万吨) ZC2=M2-P=7700.4(万吨) ZC=Z1+Z2=19478.0(万吨) 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是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量后乘以采区采出率的储量。 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的计算
表1-2 矿井工业场地占地指标 井型与设计能力(万吨/年) 占有面积指标(公顷/10万吨) 240~300 0.7~0.8 120~180 0.9~1 45~90 1.2~1.3 9~30 1.5 备注:占地面积指标中、小型井取大值,大型井取小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采矿课程设计实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