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当今,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特别强调了尊师重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意义
教师是学校的基石,名师是学校的品牌。未来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素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层面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就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愈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影响国民素质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承担着教书育人、全面培养合格劳动者的教师,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成为影响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处在培养人才的第一线,他们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学识学问无不对教育质量,对人才培养起着基础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劳动者和人才的素
质,劳动者和人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要提高出人才的生产能力,就必须致力于提高教师的队伍素质。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然选择。
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培训教育的竞争。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竞争的基础,是国家大计。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观念和社会精神文明也要现代化。21世纪的中国将逐步走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性发展的全面进步的道路,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使得未来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迎接各种挑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基本的素质能力。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拥有一支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挑战的合格的劳动人才,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才能使中国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
(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劳动者的成分,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产业技能,更富有智力性和创造性。相应地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富有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知识,先进而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对相邻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及有关方面的科技发展状况
的前沿知识都要有基本的了解,要有较好的表达、动手、创新、组织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修养的内在品质。而这一切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保证。科技地发展正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面临的社会正发生着如此快节奏的变化。知识的“大爆炸”使许多的新知识在不断地大量涌现并有部分旧知识相应地被淘汰,以至有些新成就来不及写进书本之中,一些过时的内容也来不及从课本中删除,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变应变,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以使授课的内容新、适应性强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教育的挑战。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要求我们学校必须追求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市场经济要求树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新观念。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能适应市场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动机和要求,结合教师的经验、艺术和技能,组织教学和管理。过去的传统教育主要靠教师的语言书本上的文字媒介来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知识方面过分强调统一式教育而忽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培养,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要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也要适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刻不容缓。
二、如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紧紧抓住两条住线:一是师德,激励教师敬业爱岗。一是师能,抓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抓师德教育,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是师之本,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
1、铸造“师魂”
“师魂”是教师的政治灵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始终要把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放在首要的位臵,多途径、多渠道地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通过讲座、讨论、竞赛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增强教师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和命运息息相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此,我校设立青
年教师的团支部,并大力发展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教师进行党的理论教育,使教师真正成为党的宗旨和性质的践行者。
2、培养“师德”
我们认为,师德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进行师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师培养成为“德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德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规范”、“重养成”、“树典型”。“学规范”就是学习国家正式颁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省、市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重养成”就是开展以“铸师魂、树形象”系列师德教育活动,以改革师生关系为切入点,让教师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每年都要开展的师生关系讲座,“三育人”经验交流活动等,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亲历亲为,感悟体会。
(二)、抓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和平等的社会、推进民主与法制的社会、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日益加速的社会、需要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它除了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外,还需培养的人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的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讲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并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因此,要完成这一任务,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行的。
1、抓教育思想的“刷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如何提高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