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地理环境
[学生用书P136]
[学生用书P137]
人口迁移原因、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
在高考命题中,多以人口统计图表资料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 比重(%) 2005年 2010年 地区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1
大西北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 续 表
3.13 7.98 4.13 11.14 年份 比重(%) 2005年 2010年 地区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审答流程]
[标准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思考方向 人口迁自然因素、社移原因 会经济因素 迁出地、迁入地、有利、不人口 利、人地矛盾、迁移 劳动力、经济的影响 发展、社会发展、环境问题 满分术语 气候温暖湿润、淡水资源充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 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出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地 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 迁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入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地 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6·沈阳测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2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 439万人变为26 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第(1)题,结合材料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2)题,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东部人口比重上升,中、西部人口比重下降,流动人口数量增加,总结归纳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第(3)题,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来分析。第(4)题,我国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回答即可。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
(3)因为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经常和主要的因素,而巴西政府的支农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世界最新人口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达到92亿。报告说,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0亿。读图,回答1~2题。
1.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2.在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②要同时面临老龄化人口比重大和新增人口多的双重压力 ③人口总数巨大 ④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可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为欠发达地区,而东半球也有发达国家,西半球也有发展中国家。第2题,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来要面对人口增长迅速及老龄人口比重大的双重压力,所以面临的社会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 答案:1.C 2.A
(2016·河北唐山市质检)下图显示为1950~2015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表明,我国在1980~2015年间( ) A.少儿人口上升幅度加大 B.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减缓 C.老年人口增加出现拐点 D.人口平均年龄在增大
4.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相适应的措施为( ) A.加大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B.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C.缩短现有劳动力工作年限 D.控制农业人口流入城市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1980~2015年少儿人口比重逐渐降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升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在增大。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总体上在增加。第4题,图中反映的我国人口问题是老龄化。加大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从国家层面上看,并不影响各年龄组人口比重。缩短现有劳动力的工作年限,会使更多的人口进入受抚养的群体,更加加重了社会负担。农业人口流入城市,有利于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增强社会的抚养能力,有利于缓解城市老龄化问题,但会导致农村土地撂荒,加剧农村老龄化问题,易出现留守家庭、留守儿童等现象。
答案:3.D 4.B
(2016·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 A.16.6%,20% B.11.4%,31.4% C.12.7%,22.2% D.25.3%,19.9%
6.下列措施中,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的是( )
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
4
教育投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5题,最大人口红利期应该是15~64岁人口数比例最高的时候。据图,读出数值,然后结合题目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概念即可得出结论,C正确。第6题,根据“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信息可知,提高生育率和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可以延缓我国人口红利期,结合选择项可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提高生育率;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B正确。
答案:5.C 6.B
(2016·河北衡水测试)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8.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解析:第7题,美国二战前为人口迁入国,二战后也是人口迁入国,人口迁入远大于人口迁出,即①>②。第8题,美国国内的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造成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答案:7.B 8.C
(2016·河南洛阳调研)读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完成9~10题。
9.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 ) ①由省外迁往省内 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
③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 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解析:第9题,根据柱状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主要由省外迁往省内,在广东省内部,主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人口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