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变化。
2.2.2患者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瞳孔散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3 给药护理
2.3.1 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3.2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2.3.3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
2.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2.5情志护理
2.5.1 中暑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减少其紧张情绪。
2.5.2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安慰,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6临证(症)施护
2.6.1 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
2.6.2 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 2.6.3 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2.6.4 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11
2.6.5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2.6.6 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针刺治疗。
3、健康指导
3.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3.2注意水分的摄入,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3.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3.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3.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忌食油腻、辛辣、烟酒之品。
12
急性出血护理常规
因脏络受伤,血溢脉外所致。以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出肌肤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常见咳(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病等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1出血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 1.2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情况。
1.3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 1.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5辨证:咯血、吐血、鼻衄、便血、尿血。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根据患者出血原因和出血量分别安臵抢救室或观察室,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并保持适宜体位。
2.1.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为及时输血、输液做好准备。
2.1.4定时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呼吸。
13
2.1.5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或遵医嘱给予中药液口腔护理。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观察出血部位、色、质、量及出血诱因和时间。 2.2.2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唇甲、舌脉及汗出等情况。 2.2.3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3给药护理
2.3.1按医嘱准确给药。
2.3.2中药汤剂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及反应。 2.3.3凡中西药同用者,间隔服用,以利观察。 2.4饮食护理
2.4.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辛辣、烟酒、煎炸之品。
2.4.2呕血者暂时禁食。
2.4.3实热证者,可给予清热、凉血、止血的蔬菜和水果。 2.4.4虚证者,饮食应温热,但出血期仍不宜过热,食物取平性为好,血止后再补益。
2.5情志护理
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和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分症护理
14
3.1咳血
咳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所致。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肺癌以及二尖瓣狭窄、肺梗死等引起的咯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3.1.1卧床休息,尽量少翻身,少语。
3.1.2大量咳血者应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凝阻塞气管而窒息。
3.1.3嘱患者不要用力吸气、屏气、剧咳,如喉间有痰,应鼓励患者轻轻咳出。
3.1.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3.1.4.1观察咳血的色、质、量以及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咳嗽等情况。
3.1.4.2如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短神倦等,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3.1.5饮食护理
服用汤药时,宜偏凉服,同期可食用梨、甘蔗等润肺之品。 3.1.6遵医嘱做好支气管镜术前准备。 3.1.7临证(症)施护
3.1.7.1外邪袭肺所致咳血兼口鼻干燥者,可遵医嘱中药煎水代茶饮。
3.1.7.2肝火犯肺、咳血量多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做好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院护理常规(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