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低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各管脚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
7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时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3.1.2 单片机的存储结构
存储器是组成计算机的三大部件之一,其功能是存储信息(数据和程序)。存储器按其存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随机存储器(RAM);另一类为数据存储器(ROM)。
CPU在运行时可对RAM随时进行数据的的写入和读出,但在关闭电源时,RAM中所存的信息也会丢失,所以RAM只能用来存放暂时性的输入/输出数据、运算中的结果等。RAM也因此常被称为数据存储器。
而ROM是一种写入数据后不能改写只能读出的存储器。在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保留不变,所以ROM用来存放固定的程序或数据。ROM因此也常被称为程序存储器。
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比一般的微机配置复杂,其具体配置是多种存储器的交叠。这种交叠不仅反映在存储器的种类上,而且还体现在存储器的地址空间上。
MCS-51单片机存储器可分为5类: 1.片内程序存储器; 2.片外程序存储器; 3.片内数据存储器; 4.特殊功能存储器; 5.片外数据存储器。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可分为3个,在访问3个不同的地址空间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指令:
1.片内片外统一编址的64K的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16位地址0000H-FFFFH); 2.片内数据存储器与特殊功能存储器统一编址的256B内部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8位地址00H-7FH,80H-FFH);
8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3.64KB片外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16位地址0000H-FFFFH)。
89C51内部RAM共有256个单元,这256个单元共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地址从00H—7FH单元(共128个字节)为用户数据RAM。从80H—FFH地址单元(也是128个字节)为特殊寄存器(SFR)单元。从图3-2中可清楚地看出它们的结构分布。
图3-2 存储器结构图
单片机的内部数据存储器共有128个字节,地址范围是00H-7FH,分成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通用RAM区三部分。
3.2 PID算法介绍
PID调节是Proportional(比例)、Integral(积分)、Differential(微分)三者的缩写,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最成熟、行之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节方式。PID调节的实质就是根据输入的偏差值,按比例、积分、微分的函数关系进行运算,其运算结果用以输出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可灵活地改变PID的结构,取其中的一部分环节构成控制规律,如比例(P)调节、比例积分(PI)调节、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等。尽管凭着单片微机的优势,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取代了模拟控制系统,但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模拟PID控制算法所积累的经验并未被人们遗忘,而是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来,形成一种新型PID控制方式,称之为数字PID控制。
3.2.1 PID算法的数字化
PID算法的数字化,其实质就是将连续形式的PID微分方程式转化为离散形式的PID差分方程。在模拟系统中,PID算法的表达式为:
11deu?Kp?(e?edt?Td) ?0Tidt(3-1)
9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式中,u(t)-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e(t)-调节器的偏差信号,等于给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Kp-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Ti-调节器的积分时间; Td-调节器的微分时间。
控制点目前包含三种比较简单的PID控制算法,分别是:增量式算法,位置式算法,微分先行。这三种PID算法虽然简单,但各有特点,基本上能满足一般控制的大多数要求。
实际上,位置式与增量式控制对整个闭环系统并无本质区别。增量型算法仅仅是就是方法的改进,而没有改变位置型算法的本质。
3.2.2 PID算法的运用
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来计算控制量。因此,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必须首先对式(3-1)进行离散化处理,用数字形式的差分方程代替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此时积分项和微分项可用求和及增量式表达。
对温度的控制算法,采用技术成熟的PID算法,对于时间常数比较大的系统来说,其近似于连续变化,因此用数字PID完全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简单的比例调节器能够反应很快,但不能完全消除静差,控制不精确,为了消除比例调节器中残存的静差,在比例调节器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器,积分器的输出值大小取决于对误差的累积结果,在误差不变的情况下,积分器还在输出直到误差为零,因此加入积分调节器相当于能自动调节控制常量,消除静差,使系统趋于稳定。积分器虽然能消除静差,但使系统响应速度变慢。进一步改进调节器的方法是通过检测信号的变化率来预报误差,并对误差的变化作出响应,于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加上微分调节器,组成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微分调节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同时加快了系统的稳定速度,缩短调整时间,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其控制规律为:
u?Kp?(e?1Ti?10edt?Tddedt)?u0
(3-2)
单片机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误差值计算控制变量,不能直接计算公式中的积分项和微分项,采用数值计算法逼近后,PID的调节规律可以通过数值公式
u?Kp?[ei?TTii?j?0ej?TdT(ei?ei?1)]?u0
(3-3)
1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计算,如果采样取得足够小,这种逼近可相当准确,被控过程与连续过程十分接近。我们变换上式(3-3)得:
u?ui?1?ui?ui?1?Kp?[?ei?I?ei?D??ei]
(3-4)
2把△ei = ei - ei-1,△2 ei=△ei -△ei-1带人上式(3-4)得:
u?ui?1?Kp?[(ei?ei?1)?I?ei?D?(ei?2ei?1?ei?2)]
(3-5)
式中ei=W—Yi,W为设定值,Yi为第i次实际输出值,Kp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I=T/Ti,微分系数D=Td/T,T为采样周期,以(3-5)式来编程比较方便。
用PID控制算法实现温度控制是这样一个反馈过程:比较实际温度和设定炉温得到偏差,通过对偏差的处理获得控制信号,再去调节电加热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由于电阻炉一般都是下一阶段对象和带纯滞后的一阶对象,所以式中Kp、Kd和Ki的选择取决于电阻炉的响应特性和实际经验。
本程序先将用户设定温度和锅炉实际温度T比较,计算出偏差ei,然后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控制变量:
1.ei大于等于设定的偏差e时,由于积分控制器使系统响应速度变慢,不采用积分控制器调节,直接使用PD调节,获得比较快的动态响应,计算Pd和Pp,最终得到控制量获得比较快的动态响应。
2.ei小于设定的设定的偏差e时,正常的分别计算Pi、Pd和Pp,然后根据算法公式计算出控制变量。
3.3 小结
本章对单片机控制技术,以及PID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阐述了单片机结构和指令系统,以及PID算法的使用,为设计提供了硬件基础与软件资源,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准备。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毕业论文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