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_月 日 课题 平面图形的密铺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平面图形的密铺的含义. 2.掌握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密铺的理由及简单的密铺设计. 3.经历探索多边形密铺(镶嵌)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密铺,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重点 难点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教学难点:用同一种平面图形或者几种平面图形可以密铺的条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刻度尺 板书 设计 平面图形的密铺 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 教 学 过 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我们经常能见到各种建筑物的地板,观察地板,就能发现地板常用各种正多边形地砖铺砌成美丽的图案.(展示各种地板图片)这些地板漂亮吗?这种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 这节课我们来探索平面图形的密铺. 二.讲授新课 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做平面图形的镶嵌,在平面上密铺需注意:各种图形拼接后要既无缝隙,又不重叠.那我们先来探索多边形密铺的条件,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和硬纸片分组来做一做: (1)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密铺? (2)用同一种四边形可以密铺吗?用硬纸板剪制若干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做实验,并与同伴交流. (3)在用三角形密铺的图案中,观察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它们与这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4)在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观察每个拼接点处的四个角与这种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1.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密铺.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用6个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组合起来镶嵌成一个平面. 从用三角形密铺的图案中,观察到:每个拼接点处有6个角,这6个角分别是这种三角形的内角(其中有三组分别相等),它们可以组成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它们的和为360°. 2.用同一种四边形也可以密铺,在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观察到:每个拼接点处的四个角恰好是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所以它们的和为360°. 3.从拼接活动中,我们知道了:要用几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不留空隙、不重叠地密铺一个平面,需使得拼接点处的各角之和为360°. 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得知: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或三角形可以密铺一个平面,那么其他的多边形能否密铺?下面大家来想一想,议一议: (1)正六边形能否密铺?简述你的理由. (2)分析如下图,讨论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3)还能找到能密铺的其他正多边形吗? 小结:要用正多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的关键是看:这种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倍数是否是360 教 学 过 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1.如图,在一个正方形的内部按图示(1)的方式剪去一个正三角形,并平移,形成如图(2)所示的 2.新图案,以这个图案为“基本单位”能否进行密铺?说说理由. 3.利用习题3.7第三题所得的“鱼”形图案能否密铺?根据上面的思路,自己独立设计一个可以密铺的“基本单位”图形. 答案:可以密铺. (二)试一试:同时用边长相同的正八边形和正方形能否密铺?用硬纸板为材料进行实验.答案:可以密铺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活动,探讨,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并且探索出正多边形密铺的条件.即: 一种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倍数是否是360°. 五.课后探索: 探索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 过程:让学生先从简单的两种正多边形开始探索. (1)正三角形与正方形 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对于某个拼结点处,设有x个60°角,有y个90°角,则: 60x+90y=360 即:2x+3y=12 又x、y是正整数 解得:x=3,y=2 即:每个顶点处用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方形的两个内角进行拼接.(如下图) (2)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 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对于某个拼结点处,设有x个60°角,有y个120°角,即: 60x+120y=360° 即x+2y= 6 教 学 后 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 教 学 设 计
_月 日 课题 测量物体的高度 课时 1 课型 新授 1.经历活动设计方案,自制仪器. 教学 目标 2.能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理由. 3.回顾、整理已学过的测高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的过程并能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2.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教具 准备 自制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课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物体的高度. 板书 设计 活动工具: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活动方案: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 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 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校本教案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