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c
① ② ③ ④ Na2SO4溶液 A.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NH3或O2 B.可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 C.实验室可用装置③收集H2、NH3 D.利用装置④制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b为阳离子交换膜、c为阴离子交换膜 12.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1、NO2等气体 B.装置②可用于钾在空气中的燃烧 C.装置③可用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D.装置④可用于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
13.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验溴乙烷消 B.放出碘的四氯C.吸收NH3 D.从食盐水中去反应的产物
化碳溶液
防止倒吸
提取NaCl
14.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很多,其中对照实验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装置不是作为对照实验的是A. B.
11 )
(C. D.
1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图1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图2装置制取并吸收HCl
C.图3装置量取8.5mL的稀硫酸 D.图4装置模拟铁的腐蚀
二.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正误判断
1.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 验 内 容 某物质的水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某气体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结 论 该物质一定是碱 该气体一定是氯气 该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反应后溶液中肯定有Fe3+,可能往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还有Fe2+ 实验操作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 将NO2球浸泡在热水中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 实验操作 对某白色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 将SO2气体通入某红色溶液中,溶液褪色 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再加热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现象 紫色褪去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红棕色变浅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解释或结论 SO2具有漂白性 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反应2NO2N2O4的△H<0 溶度积:AgI比AgCl更小 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 该物质含钠元素 该溶液一定为品红溶液 验证蔗糖在强酸性条件下是否发生水解 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选项 A B C D 3.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4. 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12
5.下列对实验现象及操作、物质的用途解释合理的是 A B C D 实验现象及操作、物质的用途 在一定浓度的乙酸溶液中加入乙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 取少量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用铁、铝的容器来盛装浓硫酸或硝酸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 钠与水反应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解释 只是乙酸根的水解所致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铁、铝在其表面被钝化 氢氧化铝不溶于碱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操作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实验操作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向浓度均为0.1 mol·L1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现象 均有固体析出 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黄色沉淀 结 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H2SiO3的酸性比H2CO3强 Ksp(AgCl)>Ksp(AgI)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红色 滴入KSCN溶液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Al箔插入稀HNO3中 有白色沉淀出现 无现象 AgCl比AgI更难溶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浓氨水呈碱性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9.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3 选项 A B C D 试剂和操作[来源:学科网ZXXK]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向新生成的AgC1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 向BaC1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 操作 现象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火焰呈黄色 下层溶液液显紫色 试纸不变蓝 结论 原溶液中有SO42— 原溶液中有Na+无K+ 原溶液中有I— 原溶液中无NH4+ 向Ca(C1O)2溶液中先通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 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 10.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A 滴加BaC12溶液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C 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实验操作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 实验事实 氢氧化铝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的水溶液可导电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铁分别和氯气、硫反应得到氯化铁和硫化亚铁 实验内容 将CO2(含HC1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 向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稀氨水 向做完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 将少量FeC1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实验操作及现象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将少量某有机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充分振荡,未见红色沉淀生成 CO2是电解质 SO2有漂白性 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 实验目的 除去HC1 除去试管内残留物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检验FeCl2是否变质 实验结论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 B C D 现象 紫色褪去 试纸变红 红棕色变浅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解释或结论 SO2具有漂白性 浓硫酸具有酸性 反应2NO2N2O4的△H<0 溶度积:AgI比AgCl更小 结论 氢氧化铝属于碱 12.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1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选项 A B C D 14.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该有机物不含醛基 15.下表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或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多选) 操作 A B C
用可见光束照射某红褐色液体,产生丁达尔现象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4 结论或解解释 该液体为胶体 2+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 D 选项 A B C D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 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操作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现象 固体变黑膨胀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粉末变红 结论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16.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多选) 17.根据下列实验设计及有关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多选) Al 浓盐酸 Fe Fe Cu NaBr Na2S
NaBr 淀粉KI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Cl2 AgCl 稀H2SO4 Na2SiO3 棉球 NaCO3 A B C 2 D 实 验 A B C D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实验操作 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 论 活动性:Al>Fe>Cu 氧化性:Cl2>Br2>I2 溶解性 :AgCl>AgBr>Ag2S 酸性:HCl>H2CO3>H2SiO3 实验目的或结论 检验气体产物中的CO2 验证该溶液中肯定有NH4+ 18.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多选)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干燥,加热灼烧 制取Al2O3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验证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溶液恢复红色 19.以下装置不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20.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2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过滤 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 B 除去纯碱中的碳酸氢铵 加热 稳定性不同 C 分离KNO3和NaCl 重结晶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D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 分液 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学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