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学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 图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阳极(粗铜):Cu-2e-=Cu2+、Fe-2e-=Fe2+ 阴极 (纯铜):Cu2++2e-=Cu

2、问题的解释: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十九.中和热实验

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OH-=H2O △H=-57.3KJ/mol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二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4、操作步骤(以0.1 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 5.误差分析 步骤 洗涤 操作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量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酸式滴定管中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附)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两次滴定所消耗酸液的体积相差太大 VA 变大 变小 变大 不变 变小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变大 无法判断 CB 偏高 偏低 偏高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偏高 取液 滴定 读数 二十一.沉淀的转化 1.实验探究

(1)Ag的沉淀物的转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AgCl↓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AgCl+KI===AgI+KCl 6 黄色沉淀变为黑色 2AgI+Na2S===Ag2S+2NaI 式 +NaNO3 实验结论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Mg(OH)2与Fe(OH)3的转化 实验步骤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MgCl2+2NaOH===Mg(OH)2↓+2NaCl 3MgCl2 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二十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制取原理:C2H5OH CH2=CH2↑+H2O 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4.注意事项: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边慢注入,边搅拌 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 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二十三.乙酸乙酯的制备

注意事项:

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

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 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

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二十四.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实验步骤

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二十五.醛基的检验

A:银镜反应

1、银镜溶液配制方法: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2)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2、银镜实验注意事项:(1)沉淀要恰好溶解(2)银氨溶液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加热过程不能振荡试管(4)试管要洁净

3、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HNO3清洗 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7 (1)Cu(OH)2悬浊液配制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注意事项:(1)Cu(OH)2必须是新制的(2)要加热至沸腾(3)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NaOH要过量)

二十六.乙醇的消去反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制取原理:CH3CH2OH

4 浓H 2SO 170℃

H2C=CH2↑+H2O

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4.注意事项: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边注入,边搅拌 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 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二十七.蔗糖

实验: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显还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注意事项: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酯化反应则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在验证水解产物葡萄糖时,须用碱液中和,再进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二十八.淀粉

实验: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试管1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试管2加入4mL水,都加热3min~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有无银镜出现。

现象与解释: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到,淀粉用酸催化可以发生水解,生成能发生水解反应的葡萄糖。而没有加酸的试管中加碘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二十九.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Cl、Br、I SO24 ---试剂 AgNO3溶液和稀HNO3 稀盐酸和BaCl2溶液 NaOH溶液 NaOH溶液 NaOH溶液 浓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稀盐酸和石灰水 稀H2SO4和品红溶液 氯水(少量),CCl4 KSCN溶液和氯水 KSCN溶液 苯酚溶液 +沉淀法 Fe2 +Fe3 +Al3 +NH4 气体法 2-CO3 +现象 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溶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下层为紫色 先是无变化,滴加氯水后变血红色 血红色 紫色 火焰分别呈黄色、紫色 注意 先用稀盐酸酸化 +不一定是Al3 要加热 SO2HSO3、HCO3有干3、扰 ----SO23 先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加氯水 +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 I Fe2 +-显色法 Fe3 +Na、K +Pt(Fe)丝和稀盐酸

8 一、看图实验专题训练

1.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 B.构成原电池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实验室制备乙烯 2.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

4.下图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化学实验所选装置或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棉花 NH4Cl a ③ ④ ① ②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B.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可用装置② C.实验室可用装置③制备少量NH3 D.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④的气密性 5.下列操作或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 (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9

①装置甲可防止铁钉生锈 ②装置乙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③装置丙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④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⑤装置戊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A.①③⑤ B.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 7.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有关装置中的夹持仪器略去未画)( 浸有碱液的棉 花安全漏斗 止水夹 浓硫酸 蘸有品红溶 液 铜片 的滤纸条 A.实验室用大理石 B.制取SO2、检验SO2C.

分离Cl2与KI溶液D.实验室用乙醇和 与盐酸制取CO2 的漂白性 反应生成的碘 浓硫酸制乙烯 9.下列实验操作能够实现的是(夹持仪器已省去)( )

A、浓硫酸的稀释 B、除去氯气中的HCl C 、分离水和四氯化碳 D、吸收氯化氢尾气

10.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A.铜锌原电池 C.分液操作

B.检验火柴头

D.制取氨气 燃烧产生的SO2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学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中学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59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