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
指标体系说明及评分办法
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构成,分为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以县(市、区)和市本级为单位进行打分。当某个打分单位当年无常设防办机构或有机构无在编在岗人员的,辖区内当年出现1项因责任不落实、处臵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库垮坝、圩堤决口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则在水利现代化指标中的“防汛防旱应急管理”指标得分为0分。市级得分=市本级得分×60%+所辖县(市、区)平均得分×40%。
该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是基础,通过对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和打分,然后由三级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对应二级指标的得分;再由二级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应的权重系数,累加后最终得到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综合得分。
三级指标每项满分值均为100分,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方法归纳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市县防办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会商设施建设和防汛防旱责任制落实等情况,满分为100分,考核内容说明及赋分办法如下:
- 1 -
1、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60分)
根据《防洪法》、《抗旱条例》、《江苏省防洪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并设常设办事机构(A)。根据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办事机构的行政级别应与其履行的职能相适应(B)。根据《江苏省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见》,市、县两级防办应配备工程、水情调度、灾情统计、决策支持系统维护等岗位专职人员,一般地市级防办专职人员不少于9人,县(市、区)级防办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C);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总人数的70%以上,市级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县级本科以上学历不低于60%(D)。
得分=A+B+C+D
A满分为25分,设有常设防办机构且有在编在岗人员得25分,否则不得分;
B满分为10分,防办机构性质为公务员或参公管理得10分、事业单位得6分。
C满分为10分,得分=防办在编在岗人数÷(9或5)×10(≥10取100),合署办公的人数应除以2。
D满分为15分,得分=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9或5)÷70%×7.5(≥7.5取7.5)+在编在岗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数量÷(9或5)÷(80%或60%)×7.5(≥7.5取7.5),合署办公的人数应除以2。
2、会商设施建设(10分)
- 2 -
市县防办应有专门的值班室和网络机房(满分3分,每项各1.5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有专门会商室,能满足所有成员单位一起开会,并能与上下级进行视频会商功能(满分4分,有专门会商室得2分,会商室面积和功能满足要求得2分、否则酌情减分);配备必需的会商设施设备、图像采集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满分3分,每项各1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
3、防汛防旱责任制(30分)
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辖区内每处水利工程和涉水项目都应落实防汛防旱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应通过发送告知信或培训等方式使得责任人熟悉所负责工程或项目、知道其应担负的职责。
不落实责任人或上级抽查到责任人对其负责工程情况不熟悉的,每处减1分,直至0分。因责任制不落实,造成人为事故的市县,本指标值得0分。
二、指挥系统建设
指挥系统建设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市、县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建设与运行等情况,满分为100分,考核内容说明及赋分办法如下:
1、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70分)
网络连接:市与县级或直属单位、县与乡镇或直属单位是否建立网络连接(建立网络连接的数量÷下级行政单位和直属单位数量×20)。
决策支持系统: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应具有实时雨水情、气象信息(预报、云图)、台风路径、洪水预报调度成果、
- 3 -
防汛组织(人员)、防汛物资等信息查询服务系统;洪涝旱灾害统计系统;重点水利工程视频监视系统(移动视频采集);重点水利工程实时运行监视系统;移动视频会商系统;防汛PDA信息服务系统(最高50分,每少1项功能减5分,直至0分)。
2、防汛视频会商系统(30分)
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省、市、县三级畅通的基础上,逐步向乡镇级覆盖,主要考核:市到县区覆盖面和县到乡镇覆盖面(市、县、乡三级),以及视频会商系统使用状况。视频会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会商无法进行或严重影响会商效果的,一次减5分,最多减15分。
得分=会商系统通达下级行政区的数量÷所辖下级行政区的数量×15-会商系统故障减分
三、预测预报调度
预测预报调度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市、县防办气象水文信息获取和运用、水情预报覆盖及掌握周边信息、水情调度指令执行等情况,满分为100分,考核内容说明及评分办法如下:
1、气象水文信息(40分)
市县防办应建立和水文、气象、海洋渔业等业务部门的联系,能全面、及时获取有关信息(A);开展区域水文气象等信息的技术分析与总结工作(B)。
得分=A+B
A:满分30分,其中:获取实时气象水文信息能力(20分),得分=本区域可获取遥测雨水情等气象水文信息的站数÷本区
- 4 -
域应有雨水情等气象水文站点的数量×20;信息接收途径的稳定和可靠性(10分),有稳定、可靠的气象水文等信息接收途径的得10分(对沿海地区可获取潮位、风浪等信息的得5分,可获取气象部门信息的得5分),否则酌情减分。
B:满分10分,其中大用水开始前能结合当地水利工程建设及供用水情况、区域水文气象等对前期雨水情总结并开展用水形势、长期气候预测等分析,服务于抗旱及汛期水情调度,并报送上级防办(总分5分,根据报送时间及报告质量适当赋分,5月20日前报送的得2分,包含区域内影响灌溉、行洪的在建工程建设1分,包含用水现状及趋势分析的2分);汛后结合区域降雨、水情预报、水情变化、调度、用水等情况开展区域水情调度技术分析总结,并报送上级防办(总分5分,根据报送时间及报告质量适当赋分,12月20日前报送的得2分,包含水雨情分析、用水情况总结的2分,包含特殊水雨情分析的1分)。
2、水情预报(30分)
辖区内具备预报要素的地区均应建立区域(含大中型水库)水情预报方案及系统(A);应与上下游、左右岸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能够及时掌握流域洪水情况及抗旱水源状况(B)。
得分=A+B
A:得分=区域水情预报系统建成比例×15+大中型水库水情预报调度系统建成比例×5;无水库或区域水情预报任务的地区,此项分数相应调整至本项的其它部分。
B:可了解和获取相关地区雨情、水情的得3分;与上下游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指标说明及评分办法(5.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