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2)(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富,而且都有同部位的擦音与之相配。第三,有舌尖后浊擦音r[?]。第四,能区别[n]和[l]。第五,[f]和[xu-]不相混。

18、零声母是指在音节声母的位置上没有辅音的实体,音节以元音开头。普通话零声母音节的开头常常带有辅音成分:第一,韵母是i或以i开头的零声母字,开头的实际发音是带有轻微摩擦的半元音[j];第二,韵母是u或以u开头的零声母字,开头的实际发音是带有轻微摩擦的半元音[w];第三,韵母是?或以?开头的零声母字,开头的实际发音是带有轻微摩擦的半元音[?];第四,不是以i、u、?开头的零声母字,有些人念起来前头带有一个轻微的舌根浊擦音[?]或喉塞音[/]。零声母音节的开头虽然常常带有辅音成分,但是有时并不明显,而且不能区别意义,不构成不同的音位。 19、(1)按照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以将元音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可以按照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按照舌位前后可以分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按照唇形的圆展可以分圆唇音和不圆唇音。(3)舌尖元音内部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 20、普通话里齐齿呼韵母共有9个,这9个齐齿呼韵母及其国际音标分别为i[i]、iA[i¢]、ie[iE]、iAo[iAu]、iou[iou]、iAn[iEn]、in[in]、iAng[iAN]、ing[iN]。 21、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不是i、u、?和不以i、u、?起头的属于开口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或以?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按照韵尾分,韵母可以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n、ng作韵尾的韵母。 22、(1)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2)-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4)er[?]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5)-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6)e[?]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23、韵母和元音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两个不同的概念。韵母是音节结构中声母后头的部分,普通话的韵母39个;元音是气流不受阻碍的音素,共10个。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韵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普通话中的10个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反过来讲,有的韵母由一个元音充当,如a、e、u等;有的韵母由两个元音充当,如ao、ie等;有的韵母由三个元音充当,如uai、iou等;有的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n 、ng组合充当,如an、ing等。 元音和韵母又具有差异性:第一,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元音是就音色的性质说的,韵母是就音素在音节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说的;第二,两者的单位层级不同。元音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韵母不是最小单位,它可以包含着两个或三个元音,或者是元音和辅音的组合;第三,两者的范围不同。韵母的范围比元音的范围大。 24、先用一根竖线作为比较线,分成四格五度,表示声调的相对音高。由低向高标上1、2、3、4、5,依次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在直线的左边用横线、斜线、曲线来表示普通话四个调值的高低升降变化。高而平的线表示阴平,以55来表示;由中向高变化的线表示阳平,用35来代表;先降后升的线表示上声,用214来表示;由高而低的线表示去声,用51来代表。这就是常用的简化的声调标记法,即五度标记法。

25、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在我国南朝齐梁之间,就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即平、上、去、入。后来语音发展变化,又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调和阳调两类,清声母字归阴调,浊声母字归阳调。普通话的阴平声字,大致跟古清声母的平声字相当;上声字包括古清声母上声字和部分浊声母上声字(指声母是边音、鼻音和零声母的阳上字);去声字包括了古去声字和另一部分古浊声母上声字。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古清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别读成阴平、阳平、上声或去声,古浊声母字在普通话里读成去声或阳平。

26、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三大主要特点:(1)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包括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2)音节中两个或三个元音可以连续排列。三个元音连续排列时,依序充当韵头、韵腹、韵尾。(3)音节中可以无辅音。有辅音的,辅音多数处在音节的开头,只有少数处在音节的末尾。处在音节前后的辅音一般只能有一个,不存在[sk]、[fl]、[str]之类的辅音丛。 27、音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指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功能归纳出来的音类。 比如,汉语普通话中,[a]、[ ¢]、[A]属于一个音位,在实际发音中,不管你发的是哪一个A,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把“他”[tá¢]念成[táa]或者 [táA],意思都没有变化。与此相反的是,[n]和[l]不是一类,它们属于两个音位。在任

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念成[l],或者把[l]念成[n],都会改变意思。例如把“拿”[n¢]念成[l¢],意思就变为“拉”了。

28、一个音位常常包含几个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的音位变体。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就是说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普通话中的/e/音位,主要有[e]与[E]两个变体。在韵尾[i]之前的时候念成[e],例如“对”念成[tuei51]。在韵头[i]、[y]之后或作单元音韵母时念成[E],例如“略”念成[lyE51],“欸”念成[E55]。因此,我们说[e]与[E]都是/e/的音位变体。

29、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例如汉语中[a]、[¢]、[A]、[E]的出现有各自的条件,都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例如北京话的“挖、窝、歪、微、文、翁”开头的音节都有两种念法,一种念作半元音[w],一种念作唇齿半元音[V]。这两种念法在上述字音中可以互相替换,不改变意思,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例如,从“沙[§¢55]”“书[§u55]”“奢[§?55]”归纳出来的三个元音音位/¢/、/u/、/?/都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素之间的差异是音质的差异,它们属于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音长、音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例如,从“班[pan55]”“板[pan214]”“办[pan51]”归纳出来的音位/55/(阴平)、/214/(上声)、/51/(去声)三个调位的差异不是音质决定的,属于非音质音位。 30、音位理论在拼音文字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音位理论有助于将具体语言中纷繁复杂的各种语音现象归纳成为一个简约的有规律的拼音文字体系。这种拼音文字体系,以简驭繁,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学习和教学。汉语拼音方案就是依据音位理论制定的。例如,使用字母i表示[i](如“鸡”[tti])、[??](如“资”[ts??])和[??](如“知”[t§??])三个音。使用字母e表示[e](如“对”[tuei])与[E](如“略[”lyE])。

31、声韵配合关系表现在声母与韵母能否组合,决定于声母与韵母。从声母方面看,基本规律有:(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双唇音拼合口呼限于u。(2)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组声母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唇齿音拼合口呼限于u。(3)舌面前音同上述四组声母相反,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从韵母看,基本规律有:(1)“o”韵母只拼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而“uo”韵母却不能同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相拼。(2)“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而“ueng”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3)“-i[?? ]”韵母只拼“z、c、s”三个声母,而“-i[?? ]”韵母只拼“zh、ch、sh、r”四个声母,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4)“er”韵母不与任何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32、第一,单用或在词句末尾,“一”读本调阴平[55]。例如:一[ji55]、统一[ji55];

第二,在去声之前,“一”读阳平[35]。例如:一[ji35]度、一[ji35]定; 第三,在非去声之前,“一”读去声[51]。例如:一[ji51]般、一[ji51]直; 第四,位于词语之间时,“一”读轻声。例如:坐一[ji1]坐、想一[ji4]想 33、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一样,这种变化叫变调。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两个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读为阳平35。例如“领导”的“领”读为阳平35;有的读为半上声,例如“毯子”的“毯”读为半上声21。三个上声字连读时,前面的两个字读为阳平,例如“草稿纸”的前两个字“草”与“稿”分别读为阳平35。在非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字均读为半上声21,例如“领袖”“水平”“土地”“尾巴”中的前一个上声字,都读为半上声21。 (二)去声的变调。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就变为53,如“上课”“定向”中的“上”与“定”,都读为53。 (三)“一”与“不”的变调。在去声的前面,“一”与“不”读为35,例如“一定”、“不怕”中的“一”、“不”读为35。在非去声前读为51,例如“一天”“不停”中的“一”与“不”读为51。在相同的动词之间时,读为轻声,例如“尝一尝”“看不看”中的“一”与“不”。 (四)“七”与“八”的变调。在去声前“七”与“八”可以变为阳平,也可以不变,如“七岁”“八块”中的“七”与“八”。 34、归纳音位主要有三个标准,分别为: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做“区别特征”。例如“搭”[t¢]和“他”[tá¢]的声母具有辨义的功能,存在音位的对立。[t]和 [tá]的差异在于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所以送气与否的语音特征就是普通话的“区别特征”。辨义功能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互补分布”说的是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音位的不同条件

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就叫做“互补分布”。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标准。例如/a/的音位变体[a、E、¢、A]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由于在各种语言里形成互补分布的原因和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例如,普通话中的[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N]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这两个音是处于互补分布状况的,但是它们在北京人的音感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仍然应分别归纳为/m/:/N/两个音位。在运用互补分布归纳音位的时候,还应根据当地人的音感。音感差异也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35、(1)音位是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2)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中的实际发音。 36、“字调”又叫“声调”,指的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句调”指的是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字调”与“句调”都是音高的变化形式,但“字调”只指一个字(音节)的音高变化。而句调虽然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是它是贯穿在整个句子中的,它属于超音段成分,不同于音素、音节等音段成分。“字调”的功用在于区别词义或语素意义,而“句调”的功用在于表达整句的意思和感情。

37、异读字和多音字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汉字在同一个词内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同词异读现象,这些汉字所在的词又叫“异读词”。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内读音不同,这就是一字多音现象,这些字叫“多音字”。多音字的存在是汉字记录汉语的一种正常现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代表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因此,普通话里保留了一字多音现象。多音字与多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多音字不同的读音代表几个不同的意义。异读字是普通话中的一种累赘,在普通话中必须只保留一种读音而淘汰其他读音。异读字是同义异读,多音不代表多义。

38、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确立正音的标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是在北京语音的内部还存在一些分歧现象,例如北京的土音成分把“太”读成“tu?”,把“蝴蝶”读成“hùti?r”等等,这一类的土音不能进入普通话。再如,北京话的轻声与儿化现象特别多,有些是应该吸收到普通话中的,有些是应该淘汰的,如何取舍是语音规范的问题。还有异读词的读音,例如,北京话的“熟练”中的“熟”有“shú”和“sh?u”两个音。究竟读哪一个比较合适,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第二是大力推广标准音。标准音一旦确定下来,就需要大力宣传推广,凡广播员、演员、教师、学生、国家工作人员都要讲普通话,并且力求符合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六)事实分析

1、虽然蚊子的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苍蝇的翅膀每秒振动352次,但是不能说蚊子发出的声音比苍蝇的大,只是蚊子发出的声音比苍蝇的高。因为,声音的大小即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不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即物体每秒振动次数的多少。声音的高低即音高才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2、这是因为语音具有社会性。普通话的声母系统和方言的声母系统不一定完全相同。普通话声母中有一组舌尖前音和一组舌尖后音,二者是不同的。而在一些方言中,这两组声母合成了一组。

3、这一句话中包含有6个音节。每个音节包含的音素数目如下:

Zh?—2个 shí—2个 jiù—4个 shì—2个 lì—2个 liànɡ—4个 知识就是力量。——Zh?shí jiù shì lìliànɡ。[t§??55§??35 ttiou51 §??51 li51liAN51]

4、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如:柴、出、冲。 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如:材、粗、聪。 q:舌面送气清塞擦音。如:求、琼、敲。 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如:栽、族、宗。 n:舌尖中浊鼻音。如:耐、怒、浓。 l:舌尖中浊边音。如:赖、陆、隆。 f:唇齿清擦音。如:发、富、枫。 h:舌根清擦音。如:化、壶、衡。

5、这是因为普通话只有团音字,没有尖音字。所谓团音字,是指古代“见、溪、群、晓、匣”五个声母的字,现在在方言中声母是j、q、x,韵母是齐齿呼、撮口呼的。所谓尖音字,是指古代“精、清、从、心、邪”五个声母的字,现在在方言中声母是z、c、s,韵母是齐齿呼、撮口呼的。

6、这四个元音的发音特征分别是: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7、第一组音位/pá/-/p/的区别特征是:送气/不送气; 第二组音位/i/-/a/的区别特征是:高/低; 第三组音位/y/-/u/的区别特征是:前/后。

8、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是-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是-i[??];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是[?]。 9、 汉字 拼音 韵母 韵头 韵 韵腹 韵尾 放 fAng A ng 来 lAi A i 跳 tiAo i A o(u) 养 yAng i A ng 按 An A n 劝 quAn ? A n 推 tui u (e) i 涂 tu u 下 xiA

i A 逛 guAng u A ng 留 liu i (o) u

普通话中韵母结构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韵头只有i、u、?三个,位于韵腹前面。韵腹是韵母的主干部分,一般由A、o、e、e^充当,i、u、?、-i、er也可以作韵腹。韵尾位于韵腹之后,只有i、u(o)、n、ng四个。 10、这首陕北民歌的押韵以十八韵、十三辙为依据,但是押韵不是非常严格,必要时使用了相近的音进行了“通押”。虽然这首民歌运用了“通押”的手法,但是由于所选的字韵非常接近,因此读起来仍然很顺口,很有韵律感。整首民歌的押韵情况是:

第一节的韵脚是名(míng)、村(cūn)、人(r?n),其中的“名”(属于“庚”韵或“中东”辙)跟“村”、“人”(属于“痕”韵或“人辰”辙)相通押。 第二节的韵脚是九(jiǔ)、够(g?u),属于“侯”韵或“油求”辙。 第三节的韵脚是九(jiǔ)、六(liù)、就(jiù)、口(kǒu),属于“侯”韵或“油求”辙。

第四节的韵脚是下(xià)、塌(tü)、话(huà),属于“麻”韵或“发花”辙。 11、普通话中的合口呼有10个,分别为u[u]、uA[u¢]、uo[uo]、uAi[uai]、uei[uei]、uAn[uan]、uen[u?n]、uAng[uAN]、ueng[u?N]、ong[uN]。

合口呼在普通话中的声韵配合规律主要有:合口呼不与舌面音[tt]、[ttá]、[t]相拼,可以与其他各组声母相拼;但与唇音[p]、[pá]、[m]、[f]相拼的,只限于单元音韵母[u]。

12、普通话中总共有16个带鼻音韵母。分别为:[an]、[ian]、[uan]、[yan]、[?n]、[in]、[u?n]、[yn]、[aN]、[iaN]、[uaN]、[?N]、[iN]、[u?N]、[uN]、[yN]。

13、在ta、dan、kuang这三个音节中a具有互补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a在这三个音节中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区别词的意义的功能,三个音节中的a互相替换之后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归纳音位的时候要算作同一个音位。

14、在语音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几个音质上有差别的音素互相替换之后,如果能够改变词的语音形式,能够区别词的意义,那么这几个音素就具有对立关系。具有对立关系的音素要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同一个元音[ou],如果在前面添加辅音[k],就构成音节[kou],可以表示“沟”的意思。如果前面添加辅音[ká],就构成音节[káou],可以表示“扣”的意思。在这个例子中后面的语音环境相同,但是意义发生了变化,原因是[k]与[ká]在这里具有了区别语音和意义的功能,说明两者具有对立关系。

如果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不能构成对立,那么它们之间就是互补关系。处于互补关系的几个音素,归纳为同一个音位。例如音素[e],它在韵尾[i]之前读[e] ,在韵头[i]、[y]之后读[E]。这两个不同的音素[e]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如果互相替换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这种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音位的作用是区别意义的,但是什么样的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联系与具体的语言或方言相关。比如,在普通话中,[n]与[l]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因此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但是在汉语某些方言中[n]、[l]不分,[n]与[l]不能区别意义,在这些方言里[n]、[l]属于一个音位。归纳音位一定要在某一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也只有这样才能观察音位的表义功能。

16、轻声是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是阴、阳、上、去四个调位的特殊变体。普通话里,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得又轻又短,就是所谓的“轻声”调。轻声是一种声调的音变,不是一个独立的声调。这是因为:(1)轻声的性质与声调有很大的不同。决定声调性质的是声音的音高,即频率,但决定轻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2)(6)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2)(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57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