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成Ag,除了CH3CHO的还原性强之外,我们还可考虑,AgNO3中Ag+浓度很大,一定能氧化CH3CHO被还原成Ag,但为什么一定要AgNO3 →[Ag(NH3)2]OH呢?
反思1:金属析出快慢→表面是否排列整齐→是否有光泽→如果[Ag(CN)2]更易出现光泽(环保问题) 性环境?
联想
联想
-
金属的性质。
反思2:Ag+成为[Ag(NH3)2]OH或[ Ag(CN)2]+ [Ag(NH3)2]++2H+=Ag++2NH4+ 为什么要碱
沉淀的转化
强→弱 等 化学反应的规律(向稳定的方向,低能量的方向进行) 高→低
片段二: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在讲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观察实验后,我们可以反思: ① 溶液中的离子为什么会移动,怎样移动,是不是都移动? ② 电子为什么要沿着导线走,不是从溶液中导电? ③ 闭合回路是怎样形成的?
④ 怎样来证明在原电池发生过程中溶液中离子在移动? ⑤ 原电池的本质是什么?
⑥ 是不是原电池仅局限于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自发的为什么行?)如果是其他自发的非氧化还原反应行不行?例如中和反应。
片段三:在讲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从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的体积 体现了人们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创造、改进方法的过程。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我再不感到教材的简单了,课堂上也变得有内容了,想法也更深入了一步。
4.3 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中央篇译出版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正式列举的化学常用教学模式74种(不包括杂志上林林总总刊登的一些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
6
比如:课不一定要教师讲,学生也可以讲,《蛋白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提问学生“今天的知识教师要从哪个角度讲起,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个地方是难点”鼓励同学自学课本知识,理清上课思想。
又如,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又如,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所写的《神秘岛》中几位大海地落难者,仅凭狗的项圈上的金属片和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荒无人烟的岛上制造了各种生活和工业用品,其中包括硫酸、硝酸、火柴、炸药、电报机等。人人都喜欢聪明者和勇敢者的游戏,为此,我编了一个情境题《假如我是??》,提供给学生素材,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战胜困难,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兴趣昂然,而且通过这节课掌握运用了许多化学知识。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4.4 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4.4.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4.4.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上课结束了,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的全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的经验。发现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包括
● 写下教学中的闪光点、灵感点、新问题、新发现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及时诊断。 ● 教学中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一次或连续的总结、针对某些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等长期小结。
● 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处理、教学方法、效果,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反思,形成等一手段的宝贵资料,指导下一阶段教学方案的制定,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教会学生学会反思
7
“学习的越多,愈觉察到自己的无知。”我们的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不知该如何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学习到知识。究其根本在因有两条,其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述,高密度的容量,除极少数优秀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顾及问题的本质所在,没有反思问题的时间;其二,作为学生在一堂课中,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也就是说确实他们也在动脑筋,但往往由于教师的安排,时间上的紧迫,而掉进了自己学习上的陷阱——“习惯性防卫”,使他们无法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而养成“熟练的无能”,他们可能“有高度熟练的技巧”,但未能学到如何缔造自己心智模式,所以,学生学会反思,在学习的行动中去审视问题,反思因果,及时沟通、反馈,才能提出新问题,这样不仅是学习层次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会学习”。 5.1 反思系统
“当乌云密布,天空昏暗,我们便知是暴风雨快要来了”虽然事件有时间的差距,但事实上它们都息息相关。每个环节都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深入思考,才能够了解暴风雨的系统。
同样,知识也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系统,我们反思系统,就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系统,从全局来看待一个问题的存在,就象生产一支完美的笔需要几十道工序一样。
例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溶解平衡常常共存在于一个溶液体系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FeCl3和N a2S的反应。
Fe3+有氧化性和水解性,S2-具有还原性和水解性,Fe2+、Fe3+和S2-又有FeS、Fe2S3的不溶性。
在碱性溶液中:Fe3++e→Fe2+ E=0.77V. S+2e→S2- E=-0.48V S+2H++2e=H2S E=0.141V
在碱性环境中:Fe(OH)3+e=Fe(OH)2+OH- E=-0.56V S+2e=S2- E=-0.508V
可见,在混合他们的时候,我们要从全局系统的角度考虑平衡哪一种上升为主要矛盾,反应的结果可能是:
● 环境下生成更难电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2Fe3++3S2-→Fe2S3 ● 相互促进水解 2Fe3++3S2-+6H2O=2Fe(OH)3↓+3H2S↑ ●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S2-→Fe2++S↓
● 过量问题,即Na2S过量,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Fe2++S2-=FeS↓
又如,在一些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测
8
定等的误差分析,只有反思实验系统,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5.2 反思→联想
反思并不是空洞的思考,要有源,把已有的旧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反思才有根据。 例如,在甲烷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中,“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我们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反思,甲烷是煤矿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如果甲烷有色、有味,那煤矿中的瓦斯爆炸也就不可能了。(因为浓度一高,人们就察觉了)。还可以再联想家中使用的煤气、液化气从成分来看,本无气味,但实际为什么有气味呢?甲烷不溶于水,那么它可能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分子相似相溶原理)得到两种可能结构后,究竟是哪一种呢? 又如,金属的冶炼教学中,从Al2O3
电解
Al,联想到MgCl2
电解
Mg,对比为什么不使用AlCl3
或MgO,联想物质分子结构和生产的条件,联想到金属冶炼的规律。
任何的新知识必然有其知识的基础,在不断的反思联想,新知识与旧知识互相交流,才能使学生更进一步。
5.3 反思→假设→探究→汇谈→验证
反思的技巧用在放慢思考的过程,使我们更能发觉到自己的心智模式如何形式,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在“行动中的反思”告诉人们不仅能边做边想,也能边想边做。
在反思的过程中,总有新问题提出,但这时很可能思维不能再延伸,有时会“山穷水尽”“走进死胡同”这时,“假设”便是延伸思维的最好形式,通过探究,汇谈对假证排除和求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从化学发展史来看,许多的发明创造都在科学家的反思中顿悟,如苯的结构,惰性气体的发现等,在化学教学中如: C2H5OH H-OH
OH OH
ON 2
o
0
NO ‖ 2+对比 反思 探究
HO-C-OH +Na→H2↑ 电离产生H 电离程度的难易
0 0 ‖
‖ o S OH CH3-C-OH s ‖
0 0
‖
HO-S-OH
‖ 0
的酸性强弱
9
o NO
2
又如:
CO2+3H2O+2NaAlO2= 2Al(OH)3↓+Na2CO3 HCO3-+AlO2-是否反应
反思
ONa OH 得H能力强弱
5.4 反思→归纳
+
探究 OH o +CO2+H2O→ o +NaHCO3 o +Na2CO3是否反应
中学化学知识具有基础性,许多知识非记不可,不少内容简直要机械记忆。 a.对于知识有无必然内在联系,有时到一定阶段运用非逻辑性思维的方法归类,如 难溶:H2、N2、CO、NO、CH4、C2H4 微溶:O2、C2H2
气体水溶液性 可溶:CH2(1:2)、H2S(1:2.6)、CO2(1:1)、SO2(1:40) 极易溶:NH3(1:700)、HCl(1:500)、HF、HBr、HI 与水反应:F2、NO2
其它如化学中的“3”归纳、其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规律归类等。 b.对于知识本身有联系的产用反思、联想、归纳
如:通过反思归纳氧化反应规律, 得出强→弱, 从I2+SO2+2H2O=H2SO4+2HI, 2Fe3++2I-=2Fe2++I2 Fe3+能与SO2、HSO3-、SO3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反思归纳技巧,对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燃烧规律的认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
六.反思教学的体会
6.1 反思性教学的提出,笔者也是通过观察、反思我们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到的,部分的教师只知盲目蛮干,大量发试卷、讲义,以图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只知一味的做题,上课思维单调,只知道去“拿来”,没有自己的思想,
6.2 提出反思性教学其目的在于教学要学会思考一些教学中的问题,只有“闲”下来,静下心,才有自己的思维,才能做到不是机械的,应付性的劳动,特别是一些有一定教龄的学科上的骨干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无需再钻研教材教学了,那么事实上他的教学水平就再也不能提高。
笔者在一段时间内教学和工作也很忙,也只凭经验上课。但事实告诉我,只凭经验,肯定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并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1.《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冯克诚 西尔 主编
10
2.《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2年第九期
2003.1(市一等奖)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面对高考高中化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