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由于街区和街道是城市的主题,构成城市景观的本底。

5.2 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

景观异质性是指一个景观中对生物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异质性是景观的根本属性,任何景观都是异质的,城市景观也不例外。如人工建的道路、街道、建筑物、广场等景观和自然原因形成的过境河流、残留下的自然植被都是异质性。

5.2.1 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

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这些生态敏感区对维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保持城市景观的地域自然属性具有特殊的作用,要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从保持生态学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出发,从调整和改善斑块的形状、大小、连通性和整体空间配置等方面入手,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区,以及具有特殊或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文化敏感区。 5.2.2 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

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特别是林地斑块、水体斑块、湿地斑块和其他具有复杂群落结构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斑块。

试卷第 31 页 共 48 页

5.2.3 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都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2为何要发展生态城市

目前,全国大中城市有660多个,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必将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危害也将更为严重。所以发展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如下: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

3)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2.联合国对生态城市的若干标准

1)有战略规划和生态学理论作指导

2)工业产品是绿色产品,提倡封闭式循环工艺系统

3)走有机农业的道路

4)居住区标准以提高人的寿命为原则

5)文化历史古迹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不能破坏,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6)把自然引入城市

2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措施有哪些

试卷第 32 页 共 48 页

1、充分利用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

2、搞好城市规划,精心安排市区绿地,建设花园城市

3、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

4、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5、要积极使用清洁能源,改变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6、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和高效率使用资源

2.生态城市的内涵:

1)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

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循环经济,即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

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总之生态城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社会生态化是目的,复合生态化是前提。

总之新世纪也将是城市的世纪,面对城市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只能走城乡生态

2.构建生态城市的步骤、阶段

试卷第 33 页 共 48 页

1.从构建的步骤上,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初级阶段)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下基础。

第二步:建设期(过渡阶段)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广泛参与生态化建设。

第三步:成型期(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生态城市并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是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但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控失灵也会导致衰

败。 。

2、生态住宅要求

1.)能源要求:节能: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

2).资源要求:雨水收集处理技术, 污水资源化技术 ,固废物资源化。

3).环境要求:室内环境:防止化学物质污染

室外环境:增加绿地,美化环境

4).人文要求:生态观:一切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

资源观:自然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价值观:生态环境资源都有价值,不可任意破坏和污染

总之新世纪也将是城市的世纪,面对城市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只能走

试卷第 34 页 共 48 页

城乡生态化发展道路,构建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这是城市的明天必然选择的道路。 得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如何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特点选择绿化植物?(16分) 答: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及绿化植物选择如下:

1 城市光照条件特点: 1)光照强度明显减弱 2)光照分布不均匀性 (2分)

2 城市温度条件特点: 1)具有明显的热岛效应,越往城市中心温度越高2)不同地段温度不

同的特点。(2分)

3 城市水资源状况:1)水资源供给不足2)热岛效应影响,使得城市有明显的干岛效应特点3)

具有不同地段水资源条件不同特点4)城市土壤水分供给不足5)城市降水流失量明显比郊

区大6)城市水污染非常严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分) 4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面目全非了。(2分)

5 城市土壤特点1)层次不分明,受破坏严重 2)杂填土多 3)紧实度大 4)土壤养分缺乏 5)土壤PH值偏高 6)城市土壤供水状况较差 7)城市土壤污染严重等特点,(2分)

根据以上城市生态环境特点我们就应该作如下选择绿化植物:要选择适应光照能力强的,抗干热岛效应强的,抗污染能力强的,以及耐干旱贫瘠的绿化植物。(4分)同时1、必须有一定的绿色空间和植被覆盖, 2、植被建造过程中必须保留地方特色的绿色植物 3、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来进行人工植被建设 4、根据城市空间的异质性来合理配置园林绿化植物,尽量达到多数种,多层次、多植被类型配植,使城市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 5、要合理布局,使城市绿色植被形成网络化体系,并尽量使城市的网络化绿色植物与郊区自然的绿色网络相连接,从而使产生的绿色网络稳定性更大,生态效率更佳 6、正确处理好人与植被关系,保护绿化植被。(2分)

2.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从组成,结构,功能,平衡性特点,和演变规律及等方面来比较

答:A、组成1)生物:1、城市的生物组成是以人为主体,也有其它植物和微生物,但比例很小,

但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植物在城市中不断提高,园林植物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自然生态组成:植物占主体,其它的比例相对较小。2、城市的物种多样性很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较高。3、城市的绿化植物都是人工驯化来的。 2)环境:城市环境组成虽然也具有自然成分在内,但这些成分由于受到人类的各种影响已经几乎都人工化了。(4分) B、结构:结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物种结构2]、营养结构3]、空间结构4]、环境结构5]、资源结构 2、城市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外,

试卷第 35 页 共 48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7)在线全文阅读。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09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