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宏观调控:macroscope conditioning通过行政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局部与整体、生
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大气污染: 由于人为地排放出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
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3. 酸雨:
3、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function)
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3、 净化作用:是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
度的增加,净化作用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
4、 叠加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5、 增强作用:一种化合物对某器官系统并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使后者
毒性增强。
5、限制因子: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5、耐受性定律
? 生物对环境因子有一个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适应范围。
5、抵抗力(resistance): 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5、恢复力(resilience): 指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城市系统(urban system):
? 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3 生态系统: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递的功能单位。
3 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城市生物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在改造
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且具有独特的特征,两者差异是明显的。 3、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第二版)
指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
试卷第 6 页 共 48 页
生态系统(artificial ecological system)。
5 常住人口流:城市常住的居民为了生活、娱乐、购物、工作与活动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 流动式人口流:郊区的人口由于探亲、访友、看病、旅游、打工等进入城市而形成的人口流
动现象。
5 物流:指各种物质在城市系统内外各层次之间传递转移的现象
5 价值流:是指各种产品、食物、劳力、技术等通过货币为媒介实现在各部门、各系统的交换
转移现象。
5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种绿化、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空间排列方式。
6 斑块: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6 廊道(走廊):指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地表区域。
6 本底:(基质)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是最显著的。 6 人工廊道:
6 干扰斑块:在一个本底里面由于受到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最大特点是消失快,随着时间的
推移会恢复为本底 。
6 残余斑块:周围环境被破坏只保留下一块非线性的地表区域。 6 环境资源斑块:
6 引入斑块:人们向一块地表或某一地域引入生物或各种非生物设施所形成的各种斑块。
7人文景观:指人类为了某一种目的而部分地或整体地改造自然景观,并建造人类所需要的自然
与人造景观的综合体。 7、自然景观
7 景观多样性: 又常被称为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多样性。
试卷第 7 页 共 48 页
7景观异质性
7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8.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达到相对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8城市生态公园:广义上讲城市生态公园是自然化的公园。即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建造公园,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构建多样并具地域特色的生境类型(景观异质性),充分利用城市生物多样性,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逐渐达到自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景观结构。 8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8城市生态评价: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得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城市生态学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60’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居住区的项目,指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1、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生态学、城市学、人类生态学 1、自然资源: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
1、社会资源: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与道路系统、市场因子、经济发展实力等。 1、在众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称为主导因子 1、城市中直接生态因子有:建筑物、地形地貌等
1、城市降水的损失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 1、城市土壤水分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 2、针叶树种、阔叶树种两类中抗污染强的是 类。 2、针叶树种、阔叶树种两类中对土壤有利的是 类。
试卷第 8 页 共 48 页
3、城市土壤有机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 3、城市土壤中杂填土比例不能超过土壤总量的 。 4长日照植物为了使其早开花可以采取 。 4长日照植物为了使其迟开花可以采取 。 5调查城市劳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 5调查城市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 6生态城市社会生态标准是 。 6生态城市的经济生态标准是 。 7了解城市人口的智力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 7了解城市人口的数量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 8、净化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是 。 8、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污染物是 。 9.当前人类面临的五大生态问题是 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 9、热岛效应的影响越往城市中心温度越 。
10、生态公园规划应强调 ,突出 。 10、生态公园外部符合美学规律,内部结构应符合 。 1城市光照强度减弱的原因是 建筑物增多等 。 1热岛效应的特点是越往中心城市 温度越高 。 1城市降水的损失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Q(流失量)=A(年降雨量)*Si(各地类面积)*Ki(损失系数) 。 1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中抗性最强的是 常绿阔叶树种。 1城市土壤有机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 1调查城市劳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性质 。 1城市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依赖 人类来不断调控各组织成分的数量及结构关系 2生态城市社会生态标准是 社会生态高度文明 。 2生态城市的经济生态标准是 经济生态高效 。 2生态城市的自然生态标准是 自然生态和谐性 。
试卷第 9 页 共 48 页
2生态公园规划应强调 自然 ,突出 生态 。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不断进行 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与信息传递 。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初级生产者有机体、还原者有机体、非生物部分以及消费者 。 3为了避免冬季城市光线太差,应注意选择 落叶 绿化植物。 3由于热岛效应影响,越往城市中心越应选择 耐旱能力强的 树种。 4长日照植物为了使其早开花可以采取 增加光照时间 。 4短日照植物为了使其早开花可以采取 减短光照时间 。 4一般树种具有角质厚,叶绒毛多的 抗旱 能力强。 4城市的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科技化程度 。
4城市的人口数量多少可以反映城市的 规模大小 。 5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污染物是 烟尘和二氧化硫 。 5我国北方城市发展受限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是 水分因子 。
5我国淡水资源的总体特点是 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匀 。 7构成生态系统物种 越多 系统越 稳定 。
8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0农业水资源危机解决的主要途径是: 开源节流和加强管理 10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全球变暖;土地利用问题;森林问题;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及土地中水资源等问题。
3环境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向环境排放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和能量,破坏了生态平衡或危害人类正常生存生活条件。
4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或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生物生产力减退,产品质量降低的变化。
5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1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口流2)能流(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能)3)物流4)信息流 5)价值流
2按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一般划分为三类基本要素斑块、廊道、本底
试卷第 10 页 共 48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