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
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第1页 共78页
1 施工组织设计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 编制说明
此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我们在同类楼房装置的施工经验编写原则性的施工程序和方法
1.1.2 编制依据
1)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项目建筑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图纸会审;
2)依据或参考《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汇编》、《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3)国家、部颁和本公司有关标准规范。
1.1.3 编制原则
1)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充分发挥人员、装备、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我们承诺的目标。
2)坚持我公司“用户至上、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以满足业主的要求为基本点,与贵方同心协力,全心全意与贵方共同奋斗,共创优质工程。
3)坚持科学管理。针对工程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与技术,编制出详细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工程进度计划、人力及机具使用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
4)确保工期进度。进度实行网络控制计划,统筹安排、滚动实施,保证关键线路和控制点的完成。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进度服从质量,质量是进度的保证,有条不紊地程序化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5)确保安全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件头等大事,严格遵守施工生产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特别是遵守业主关于厂区内安全施工的有关管理制度。杜绝因违章操作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
1.2 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安徽省铜陵市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
项目名称:铜陵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工程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
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第2页 共78页
设计单位:上海学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铜陵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本次招标范围:本次招标范围为铜陵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施工图纸中所有内容。
工程内容:监管区管理用房建筑、结构、照明、强弱电、空调、消防、给排水、避雷等。(施工图纸包含的所有内容)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253.04㎡,地上3层,建筑高度12米;本建筑抗震基本防烈度为6度,二类建筑。
主要结构类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3 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及施工流向安排
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根据该工程特点、工期和资源状况,该工程在基础底板、上层主体中每个施工过程,根据施工的部位各分四个施工段,分别为基础施工,一层结构施工,二层结构施工,三层结构施工,进行流水施工,以便缩短工期。
2)施工流向安排
总的施工顺序及施工流向安排为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
1桩基工程 ○
基准点交接后,桩基放线完毕后,进行试桩,试桩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即可进行桩基施工。
2基础工程: ○
对桩基部位定位轴线复验合格并办理交接手续后,即可放线开挖土方,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妥善处理,进行基础施工。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
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第3页 共78页
3主体工程 ○
主体工程分段流水段施工,各层柱、墙、板、钢筋、模板必须有关单位验收合后统一浇砼。
4装修部分:在砌体完毕后,按室外自上而下的顺序便可展开,室内自下而上顺序进○
行,交叉流水作业,缩短工期。
5其它分部:屋面工程、门窗、水、暖、电、消防安装等工作按施工工艺顺序合理组○织施工。
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水、电、卫设备等专业密切配合,作好专业预埋管线、预留孔协调工作。主体完成第3层,内外围护砌筑及专业管线安装穿插介入。装饰在主体结构封顶、抹灰完工后陆续全面展开,施工程序为内装饰:“先顶棚后墙、地面”,这期间各专业安装调试全面穿插介入。外装饰自上而下依次进行。
1.3.1 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1)柱施工顺序
引测控制轴线→楼地面弹线→水平标高引测(复核)→柱子绑扎钢筋,水电埋暗管(隐验)→限位钢筋焊接→柱子模板安装(复核)→浇筑砼→养护
2)梁板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下梁钢筋绑扎→楼板模板安装(复核)→楼板绑扎钢筋、水电埋暗管→隐蔽验收→浇筑砼→养护
1.4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1.4.1 施工测量要求
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大,所以根据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现场情况选用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施工测量要遵循以下要求:
(1)整体到局部,先总体控制后细部测量。 (2)组建测量小组,建立健全测量管理制度。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
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第4页 共78页
(3)选用精密仪器,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4)沉降观测、轴线传递、建筑定位放线等一系列工作都按施工测量规定进行操作。
1.4.2 施工测量准备
(1) 主要先进测量仪器:全站仪一台,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各种仪器其精度须达到国家建筑测量标准,方可使用。
(2) 永久性控制桩。
(3) 五分铁钉、大锤、锯、斧、红蓝铅笔、线板等工具。
1.4.3 平面测量控制
本工程平面测量控制采用内外相结合法。首先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主标点,采用全站仪确定建筑物轴线,建立“井”字型方格控制网,并根据各轴线间尺寸关系,确定几条轴线。将各轴线向外作引桩,设置外控点,建立平面测量控制网。
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平面控制网确定后,用全站仪和经纬仪定出本工程各轴线及柱位,并经复核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1.4.4 标高控制
施工前,利用先进激光扫平仪,从甲方确定的城市水准点将建筑物标高控制点转至工地基坑开挖影响线以外,设置临时固定水准点,并做好保护工作且控制点要经常性的进行复核。地下施工阶段,用激光扫平仪将测设点引至基坑侧壁上,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高程控制点。当基坑施工完后,即转入建筑物内部,用内部标高控制整个建筑物,外部标高控制点将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依据。
结构出地面向上施工时,根据引进的标高控制点复测楼层标高点,且在首层结构外框架部位,确定出+500㎜标高控制线,作为起始标高。施工层的标高均用全站仪向上传递。每层每段不少于2点,以便相互复核。
1.4.5 沉降观测
当基础施工完毕,首层结构施工时即按设计要求在相应部位设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设置按设计进行布置,沉降观测点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
沉降观测周期为每施工一个结构层测量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隔两个月观测一次,工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海关监管区管理用房
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第5页 共78页
程竣工后一年内每季度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测量数据填统计分析表进行分析,观测成果提供沉降成果表、时间、沉降曲线图,并及向想业主、设计、监理反馈测量成果。
沉降停测标准可采用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如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沉降记录应报送设计单位。
1.4.6 外墙与装修的测量控制
框架砌体施工利用钢筋砼结构施工时已弹出的轴线进行控制。标高采用向上传递的+500㎜线控制。
建筑外装饰利用直读式电子经纬仪测设控制点在外墙上用钢丝设控制线,转角两侧均需设置同时用:激光扫平仪在墙上测出出每层的+500㎜控制线。
1.4.7 垂直度控制措施
一层顶砼浇筑后,设置三个垂直控制点,分别在控制点位置预留埋铁板,待砼有一定强度后,精确测设出各控制点位置,用电钻在铁板上钻一直经2㎜小孔,灌注红色油漆并用红色油漆画图,作为垂直控制点的基点,各楼层施工时,在对应位置留置200×200预留孔,利用激光对点仪,将控制点传递到相应各楼层,再由此控制点控制各楼层的垂直度。
为了减少垂直度误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以下事项:
(1)要提高外模板边线的放线精度。采用直读式电子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测设结构外模板的边线及控制线,其误差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支模时,除严格按尺寸要求外,还应注意垂直度的校正,保证起测量精度。
1.5 桩基工程
(1)本工程管桩选用《10G409》中PHC 400A,外径400mm,壁厚95mm.
(2)施工工程桩之前,须先按施工单体工程指定的桩试桩,试桩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一单体工程不得少于3根,并进行桩的垂直静载荷试验,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用的设备以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事后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试桩报告,当试桩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由设计单位修改设计。
(3)打桩控制:按压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桩末端进入持力层;桩长暂定25--28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海关楼房施工组织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