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

胡仁霞

【内容提要】原苏联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由于忽视了经济体制因素,所以未取得预期成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后,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市场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所以仍未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市场经济体制是生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惟一的条件。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

【作者简介】胡仁霞,1961年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讲师。(长春130012)

一、原苏时期的经济体制及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无效

原苏联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国家。建国以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二战前3个五年计划期间,其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重工业发展速度堪称当时世界之最。战后,其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放慢了,但年均发展速度仍高于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1950~1984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了8.9倍,除低于同期的日本(11倍)外,高于英国(1.2倍)、法国(3倍)、美国(2.1倍)和德国(3.6倍)。

但是这种高经济增长率主要是通过高投入的办法获得的,即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取得的,而不是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结构优化、科学管理等引起综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取得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原苏联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低产出,经济增长以数量扩张、规模扩大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为基本特征。

这种粗放型经营方式表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原苏联建国以来,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增长幅度一直超过经济的增长幅度。据统计,原苏联1929~1940年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9.9%,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只有14.4%,1951~1970年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率为9.7%,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只有8.7%;同样,物质消耗的增长也超过经济的增长。据统计,1966~1975年物质消耗(不包括折旧)年均增长率为8%,而同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7%。如果将各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综合起来考察,苏联粗放型扩大再生产的比重,按社会最终产品指标计算,投入与产出之比一直在2/3左右,按社会总产值指标计算,也在2/3左右[1]。

不可否认,原苏联正是通过这种资源的大量投入来维持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在二战爆发前夕,原苏联就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结构,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苏联领导人并未意识到和平时期的到来,因此其经济发展的战略及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像战前一样,实行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每年大体上拨出相当于国民收入1/3和预算收入1/2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特别是庞大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机械制造业部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

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即由长期高速发展时期转入了低速增长时期,投资效果不断下降。如1965年苏联每1卢布国民收入的物质消耗为107戈比,而到1975年则增加到124戈比。随着可支配资源日益紧缺,苏联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和高速发展的各种粗放因素明显缩小。首先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力的增长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18%急剧下降到80年代的3.8%;原料、燃料由于长期

掠夺性开采,导致开采条件日益恶化,开采成本大大提高;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也因资金紧张而明显下降,20世纪50年代基建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3.3%,70年代降至5.3%。到80年代,苏联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料和资本)的综合投入共减少55%[2]。客观条件的变化迫使苏联必须改变传统的投资政策和结构政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科技革命不仅改造了传统经济的技术结构,而且建立起一系列新型的工业部门,使整个社会生产经营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以节约人力、物力为前提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经济发展的集约化趋势日益加强。而苏联由于理论上的禁锢,其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战前的粗放型经营特点。业已形成的庞大的生产场所和技术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许多设备开工率不足,浪费严重。严酷的现实使苏联意识到,苏联虽然在数量方面接近发达国家,但整个国民经济素质不如发达国家,特别是在使科技转变为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苏联经济学家从可支配资源的减少、从支持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要素的日益缺乏的现实中,看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严酷性。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在过去的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速度是快的,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却低下。于是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了深入研究,但是受传统经济学教义的严重束缚,在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中却始终没有涉及或者说始终回避经济体制这一关键问题。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不同方式从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一般说

来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要素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以数量扩张为主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另一种是要素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上以质量提高为主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即集约型经济增长。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从总体上看,这一转变意味着经济总量增长方式的转变,它强调整个国民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宏观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生产不仅取决于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的数量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合上述生产要素的技术。因为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同时在要素规模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出和生产更多样化的产品。

因此,在苏联结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高投入、高产出或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集约化发展道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原有的忽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转向提高质量和重视经营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上来。

为实现这一目标,苏联曾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政府从苏共“二十四大”开始,把加速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的战略方向”。调整投资政策,在投资分配方面,重视国民经济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同时调整经济结构,优先发展机器制造等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大力发展各种节能行业等。此外,政府还加强科技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的培训,使高等教育面向集约化,以此来提高人的文化水平,加速智力开发。

但是由于这些转变措施只局限在生产力本身及其影响因素上,只强调科技进步、优化结构、改善管理、提高要素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从实践效果来看,在短期内也出现过一些改善的迹象,对生产率的提高也产生过一定的功效,但由于这

些转变措施和实际工作没有触及低效率的传统集权计划体制这一要害,改革缺乏来自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因而也就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效率低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最终,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还会源源不断地内生出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大再生产方式。

二、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的相关性

随着传统集权型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的日益暴露,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中国)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改革的实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现存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作用。意识到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没有取得成效,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同样,在苏联,传统体制因素也是制约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苏联建国后,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此后一直到苏联解体之前,这种经济体制虽有过一定的“改善”或“改进”,但其基本框架和本质未变,实质上仍然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理论上说,集约型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生产要素的配置要以效益为中心进行流动。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人、财、物哪一方面都难以实现这种流动,从而造成巨大浪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全部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国家计划是指导全部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无论从供给到需求、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都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主要是通过国家计划来安排的。中央计划制定部门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来源和信息反馈系统机制,使计划部门的决策和计划缺乏民主的基础,不能准确、及时而全面地获得基层的真实信息,从而使计划具有专断性和非科学性。不仅无法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和有效的配置的客观要求,而且造成惊人的浪费。计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它是造成行政决策低质量和宏观经济运行的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由于缺乏市场调查,不了解市场变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9709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