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B总结
拓展(1):组成。
卫星星座:21+3 颗卫星;
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气象传感器、数据处理计算机。 信号接收机:捕获卫星信号、跟踪卫星运行; 拓展(2):特点。
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精密时间; 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
功能多、应用广:测量、导航、测速、测时。 拓展(3):发展历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论证和初步计划,1973—1979; 第二阶段:全面研制和试验实施,1979—1984; 第三阶段:实用组网,1993年底21+3星座建成。
(9)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将地理位置等信息与地图一同经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用视觉效果进行表示、查询和分析的系统。
拓展(1):GIS的功能。
地图的利用和维护管理; 信息视觉化; 空间解析; 决策支持; 信息综合化。 拓展(2):GIS的特点。
信息可视化:不同区域的属性形象、直观显示; 空间关系解析:不同区域的属性可比较、迭加。 拓展(3):GIS的组成。
硬件:计算机;
软件:存储、分析、显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数据:地理数据和表格数据; 人员:用户、专家
方法:设计计划、事务规律。 拓展(4):GIS的基础结构与数据建立。
应用领域:设施管理、自动导航、环境调查数据库、城市计划等; 应用方向:与地图和位置有关的任何事物;
相关学科:经济学、农学、设施管理、环境调查、城市工学等; 数据建立过程:输入、建立数据库、解析、处理。
(10) 增值网络(Value-Added Network, VAN)
在通信步骤和数据格式不同企业之间,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换网络。
10
物流信息系统B总结
拓展(1):分类。
业界VAN: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中心建立; 地域VAN: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建立;
功能VAN:以功能范畴为单建立,如物流VAN、流通VAN、结算VAN等。 拓展(2):物流VAN信息服务内容。
在发生物流业务同时,对有关物流的直接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向各方提供
信息服务;
掌握什么时候?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等物的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开展信息服务;
掌握于物有关的流动和静止信息,积累实际的物流数据,为各个管理系统
提供分析信息;
为了控制全领域、全功能的整体物流,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拓展(3):VAN的价值。
人才价值:信息技术人才、灵活运用信息的人才;
自主性价值:强化经营基础、排除大企业垄断、保持经营自主化; 灵活性价值:应对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 时间价值:缩短订货作业、商品补充时间; 成本价值:减少销售、订货成本;
防止损失:迅速对订货信息区分处理、缩短周期、减少库存、避免商品品
质恶化、变质、破损;
比较价值:按众多加盟企业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 拓展(4):VAN的功能。
接受订货和订货的转换:使工作量大大减少; 共同物流信息的提供功能:共同配送功能;
中小零售业支持功能:提供培训、咨询、经营指导; 数据服务功能:交易数据保存、统计、查询;
共同结算和金融功能:统一收取交易金,按不同批发企业结算。
2 基本技能
(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ER模型画法(五步骤)
一画方框、二画菱形、三拼图、四画椭圆、五加下画线。
(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规则
规则1 实体→关系模式(R),实体属性、标识→关系模式的属性、键。 规则2 (二元联系类型的转换)
实体联系1:1 两实体→两关系模式(R1、R2),任一关系模式(R1)中加入另一关系模式(R2)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作为其属性。
编号名称班级1任职1班长学号姓名出生日期任职年月R1:班级(编号、名称、班长学号、任职年月)R2:班长(学号、姓名、出生日期)
11
物流信息系统B总结
实体联系1:N 两实体→两关系模式(R1、R2),N实体对应关系模式R2中加入R1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作为其属性。
编号名称班级1招生N学员学号姓名出生日期总数R1:班级(编号、名称)R2:学员(学号、姓名、出生日期、班级编号、招生总数)
实体联系M:N 两实体→两关系模式(R1、R2),联系→关系模式(R3),R3中的属性包含R1、R2的键及R3自身属性。
编号姓名司机M驾驶N车辆牌照号车型购置日期日期公里数电话R1:司机(编号、姓名、电话)R2:车辆(牌照号、车型、购置日期)R3:驾驶(司机编号、车辆编号、驾驶日期、公里数)
3 思考题
(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及其结果是怎样的? (2)关系型数据库的结构是怎样的?
12
物流信息系统B总结 第三章 物流业务信息系统
1 要点
(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两个重点
信息如何组织与存储:利用数据库技术; 信息如何利用: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2) 物流信息系统保存的两类信息
运作信息:订单管理与订货处理、分销运作、库存管理、货物运输、采购等; 调控信息:战略、能力、物流、生产、采购等计划,指导企业资源分配与调度。
(3) 物流信息系统的两个核心
订货、物的移动。
(4) 物流的“物的流动”两要素
物的物理移动、物理移动关联的决策信息传递。
(5) 物流信息系统研究两大范围
生产物流、销售物流。
(6) 物流信息系统“一库两图三要素四大块五步骤”
一个基础库:数据库;
总体两张图:功能结构图(业务)、信息结构图(数据); 系统三要素:人、计算机、管理规则; 销售四大块:订货、库存、运输、配送;
开发五步骤: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
(7) 物流信息系统模式
生产商:供应物流、制造物流、销售物流;
批发商:备货机能、物流机能、信息机能、金融机能、零售店经营支援机能; 零售商:采购订货、销售分析与预测、低库存高周转率。
(8) 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与评估
评估原则:财务驱动、业务方案驱动、条件和能力驱动; 指标体系:财务、功能、服务水平、技术等指标。
2 物流业务信息系统
(1) 库存(Inventory)
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
拓展(1):库存分类。
按状态划分(2类):动态、静态;
13
物流信息系统B总结
按生产过程划分(3类):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件、成品; 按经营过程划分(7类): 缓冲(动态):季节性、促销、投机、积压; 生产(静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件、成品。 拓展(2):库存管理重点。
用户服务水平、订货与库存持有成本。 拓展(3):库存涉及的业务。
在物品管理的基础上,处理实际物品入库、库存(保管)、出库业务并掌握有关业务信息的过程。 拓展(4):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定义:用来管理仓库内部人员、库存、工作时间、定单和设备的软件实
施工具。
功能: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库存作业、盘点作业、统计作业。
目标:库存适当化、调节供需、缩短订货到发货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和、
卸作业效率、追求省力化和自动化。
设计要点:保证库存的正确性、确定掌握库存的单位、制定库存量的指
示并核实。
(2) 运输(Transportation)
通过某种手段,使货物在物流据点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拓展(1):狭义的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狭义的运输 长距离大量货物移动 据点间的移动 地区间货物的移动 卡车一次向一地移动 配送 短距离少量货物移动 企业送交顾客 地区内部货物的移动 卡车一次向多处运送,每处只获得少量货物
拓展(2):运输信息系统组成。
配载调度、运输过程管理、运输资源管理、跟踪调度等。
(3) 配送(Distribution)
物流企业或部门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按用户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加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将货物定时、定点、定量地提交给用户的全过程。
拓展(1):配送中心。
定义:指商品集中、出货、保管、包装、加工、分类、配货、配送、信息
处理的场所或经营主体。
目的:能进行多品种少批量订货、多频度配送、快速处理订货及出货。 拓展(2):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功能: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装配、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 影响要素:配送中心类型、功能、组织结构、作业管理方法等。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物流信息系统总结(在校生20141017)(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