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策划的市场需求原则。旅游项目策划必须考虑客源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支付能力,以获得市场响应。
旅游项目策划的因地制宜原则。旅游项目策划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有很强的依存性。特定市场对旅游的需求和旅游偏爱因地而异,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呈现较大的差异。旅游项目策划要因地制宜,从地方特有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出发。
旅游项目策划的特色原则。旅游项目策划的特色原则意义在于,为旅游地创造出具有赏心悦目的地方特色魅力的旅游项目。 在旅游项目策划中,市场需求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特色原则,使旅游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帮助旅游项目策划选定正确的主题定位,确立鲜明的旅游形象。可操作性是旅游项目策划创意的根本。
第三部分 行业前景
第一节 旅游投资项目的综合优势
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旅游业发展既形成挑战也带来机遇,在诸多行业中旅游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拉动需求的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当前形势下,旅游业利用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特点,可以大有作为,应当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彰显其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的积极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旅游投资项目的综合优势如下所示: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动力产业的作用
旅游产业的动力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业对整个经济具有高拉动性。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旅游需求的增长会拉动交通、宾馆、餐饮、景区以及度假设施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增加投资。据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 WTTC)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旅游投资总量居世界第2位,达 1693 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占全国总投资的9%。据测算,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创汇属于服务贸易,具有“就地出口”、换汇成本低、“原料”消耗少、可持续使用、基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等特点。我国接待1名入境游客的平均外汇收入相当于出口450双鞋的收入。二是旅游业自身具有高增长性。三是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高贡献性。进入新世纪,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高。 2.旅游业在结构调整中优势产业的作用
首先,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而且可以发挥旅游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其次,旅游业对一、二、三产业具有全方位的“催化效应”。旅游与一产结合形成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将一产跳过二产直接转化成了三产;旅游与二产结合形成的工业旅游,将二产直接转化成了三产;旅游本身属于三产,但它与其他三产结合时形成的科技旅游、体育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进一步延伸了相关三产的产业链。同时,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出来的精品都可以转化为旅游产品。
3.旅游业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具有先导产业的作用
我国旅游业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首先,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旅游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如果一年接待 500万人,每人花费 1000美元,就是 50 亿美元。 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8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62.24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目标。2007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 419.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 34.5%。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高我省的国际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境外投资。 第三,旅游业对推进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旅游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绿色产业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也是解决当前我国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生产成本低、产出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时,生态和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5.旅游业在改善民生中具有富民产业的作用
首先,旅游业能够增加就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 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 5到 7 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已成为全国吸
纳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全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超过3600万人,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数的 7%。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超过5亿人次,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 2400 万。“开发一个洞,富了一个村”、“开发一处景区,富了一个乡镇”的典型,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全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农村人口至少有 700万以上。据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后10年内,我国旅游将新增就业岗位4000万个,年均增加直接就业70万人,间接就业 350万人。其次,旅游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消费已由少数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步变成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热点。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 16.1亿人次,城乡居民总出游率达到 122%。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广大城乡居民可以开阔视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共享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第三,客源带来财源,旅游业的税种基本都是地方税收,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地方财政的不断增长,又为地方政府改善民生提供了财力支持。
第二节 未来旅游发展分析
对于未来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个“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概念。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规模经济。在旅游领域中,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比如饭店产业的规模经济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特大型的独立饭店,现在全国规模最大的北京世纪金源拥有2200间客房;或由饭店构建的综合体,如北京国贸,已经建设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饭店、公
寓、写字楼、会展中心组合在一起,总资产超过300亿,已经不是饭店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服务体,甚至是小城镇的概念。二是饭店群。俗话说“店多成市”。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下一步,聚集是新概念,是新方向,也是新趋势。
产业聚集区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实施休闲旅游业的产业聚集发展战略,即将休闲旅游业相关企业、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协会等机构加以整合,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面。聚集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通过价值链上所有参与者协同努力,形成“一揽子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聚合,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旅游体验,提高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增强整个目的地的竞争力。和工业产业聚集区相比较,旅游产业聚集区首先是要素聚集,不仅是行游住食购娱等服务要素,或者是经营要素。这里说的要素还包括产业发展要素,资本聚集、土地聚集、人才聚集、管理聚集,各种运营要素都集中到一起来。只有要素聚集的格局,才可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第二是功能聚集,在这样一个聚集区里,客人所需要的各类的东西都有,功能非常聚集,甚至客人想不出来的事都能创造出来,满足客人的需要,基础层次是满足异质化生活的需要。最高层次是满足梦幻生活的需要。
第三是品牌聚集,在这样的聚集区里,应该聚集各种品牌,而且不光是服务品牌,比如说有一批品牌性的酒店进入,包括很多商业的品牌店,构造一个品牌集群。第四是需求聚集,就是把各种各样的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旅游开发(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