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敬业好学的要求 B.勤俭节约的要求
C.谦敬礼让的要求 D.仁爱互助的要求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 )。
A.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B.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C.只强调个人的权利,不考虑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D.集体要关心个人利益,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才能和价值得以充分发展 E.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作出牺牲
12、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 )。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孝敬父母 E.敬业奉献 F.勤俭自强
13、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根植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表现为( )。
A.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B.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E.毫无利己、专门利人
14、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 )。 A.“义以为上” B.“先义后利” C.“重利轻义”
D.“见利思义” E.“重义轻利” 1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有( )。
A.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D.社会主义荣辱观只要求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践行
E.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16、道德的社会作用体现在( )。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具有重大的影响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D.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E.道德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2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 )意志的体现。
A.全民 B.统治阶级 C.执政党 D.整个社会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3.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 )。 A.宗教规范 B.道德规范 C.法律规范 D.政党行为规范
4.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上层建筑之一
C.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5.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
A.审判机关 B.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 6.( )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A.部门法 B.法律体系 C.法律规范 D.法学体系
7.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经济法
8.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执法 B.守法 C.护法 D.懂法
9.唯有( )的实施,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道德习俗 B.宗教心跳 C.法律 D.社会章程 10.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
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
11.( )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指引 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12.法律的( )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13.法律的( )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2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 14.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
A.强制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预测作用 1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16.公民的下列基本权利中,属于政治权利的是( )。 A.休息权 B.选举权 C.人身权 D.劳动权
17.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国体是( )。
A.单一制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人民检察院是( )。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审判机关
C.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公民是指( )。 A.年满18周岁的人 B.出生在我国的人 C.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D.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20.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为( )。
A.刑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21.甲冒充著名记者乙之名,招摇撞骗。从民法的角度看,甲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 )。
A.荣誉权 B.署名权 C.姓名权 D.名称权
2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划分的年龄界限是( )。 A.10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23.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
A.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暂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4.杨某15周岁,智力超群,为某歌舞团演员,生活可以自足,根据我国民法,杨某是(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5.我国公民从(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0周岁 D.出生时起
23
26.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中的成年人是(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7.王某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李某。在这里,王某对自己的房屋行使了所有权中的( )。 A.占有权利 B.使用权利 C.收益权利 D.处分权利
28.甲将一挂鞭炮栓在乙家耕牛的尾巴上点燃,牛因受惊吓而四处乱窜,撞伤丙。丙的损害应由( )。
A.甲承担 B.乙承担 C.丙承担 D.甲、乙、丙三方共同承担 29.甲见丙的门口拴着一条狗,就上前挑逗,恰逢乙路过,该狗窜上将乙咬伤。经查,该狗是丙为丁代养的。对乙的伤害,应由( )负责赔偿。 A.丁 B.丙 C.甲 D.丙、丁
30.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
A.已满14周岁 B.已满16周岁 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31.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B.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C.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正在进行 D.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
3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它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下列刑罚种类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没收财产
33.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但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 )。 A.应当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 D.不负刑事责任 34.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 )。 A.罚金 B.拘役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35.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36.赵某正在实施抢劫,王某上前制止,结果王某将赵某的右手打伤。王某的制止行为( )。
24
A.属于故意伤害,应负刑事责任
B.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C.属于过失伤害,应负刑事责任 D.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37.根据犯罪构成理论,在甲盗窃他人财物的犯罪中,甲的盗窃行为属于( )。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主要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9.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40.甲入室盗窃得一台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分析甲的犯罪行为中犯罪客体是( )。
A.他人的笔记本电脑 B.他人合法的财产所有权 C.他人的住宅自由 D. 他人的财产自由权
41. 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2.某护士在给一病孩注射青霉素时,忘记了做皮试,导致孩子过敏死亡。某护士的行为属于(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犯罪 D.意外事件 43.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 )。 A.罚金 B.拘役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4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 )的社会主义国家。”
A.人民民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全体公民 45.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4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 )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题库(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