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题库
2013-2014(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大学生在确立成才目标时,必须明确( )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A、德 B、智 C、体 D、美 2、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是( )。
A、德 B、智 C、体 D、美
3、当代大学生在确立成才目标时,必须明确( )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A、德 B、智 C、体 D、美
4、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 )
A、德 B、智 C、体 D、美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 A、创新 B、严谨 C、勤奋 D、求实 6、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知识渊博 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知行统一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 A、精髓 B、主题 C、灵魂 D、基础
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
A、精髓 B、主题 C、灵魂 D、基础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1、在大学阶段,( )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A、交友 B、学习 C、考试 D、参加活动 12、当今时代,(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科技文化 1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1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是放松的摇篮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D、大学是知识传播和运用的基地 14、大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是要( ) A、树立创新学习理念 B、树立全面学习理念
C、树立自主学习理念 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15、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 )
A、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 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 16、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 ) A、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市场中就业的社会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17、在人的各种素质中,( )是最重要的素质。
A、道德素质 B、法律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18、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选题
1、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 )理念。 A、独立学习 B、创新学习 C、全面学习 D、自主学习 E、终身学习
2、培养优良学风应该在以下( )方面下功夫。
A、勤奋 B、自负 C、求实 D、创新 E、严谨 3、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包括( )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C、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D、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4、当代大学生要塑造崭新形象,就要( )。 A、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E、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一门课程。 A、世界观 B、价值观 C、道德观 D、利益观 7、( )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A、身体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心理素质 D、法律素质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 )于一体的课程,设计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
A、政治性 B、思想性 C、知识性 D、实践性 E、综合性
9、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 )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A、思想道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健康素质 D、心理素质 10、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 )。 A、学习要求的变化 B、同学关系的变化
C、生活环境的变化 D、社会活动的变化 11、大学生活的特点包括( )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D、大学有浓厚的成才氛围 1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包括( )
A、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B、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C、注重联系实际 D、注重知行统一 E、注重加强自我修养 1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包括( )
A、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B、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C、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D、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14、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人的全面发展 D、审美素质
15、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 )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的和个人品德建设
C、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把握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D、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选题
1、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2、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3、“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4、只有( )才是道德理想彼岸的桥梁。
A、实践 B、立志 C、不断探索 D、修身 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6、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
A、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B、理想就是现实 C、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叫做( )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9、( )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4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10、马克思主义以( )为己任。
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解释世界 D、发展世界 11、空想一般是( )。
A、与生活愿望相结合,但离现实较远的对未来的想象
B、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但在将来有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 C、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D、在实践中形成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12、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莫迟疑 13、理想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个历史范畴,这说明理想具有(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超前性 D、科学性
14、理想在阶级社会里,又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每个人都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的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这说明理想具有(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超前性 D、科学性
15、任何时代的人在形成自已的理想时,总要对前人创造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进行一定的改造,形成自己的理想,这说明理想具有(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继承性 D、科学性
16、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说明理想具有(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超前性 D、科学性 17、人的信念是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反复的选择与认知而形成的,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比较难以改变,这说明信念具有( ) A、亲和性 B、稳定性 C、执着性 D、实践性
18、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这说明信念具有( )
A、亲和性 B、稳定性 C、执着性 D、多样性
19、人的信念一旦形成,便会持坚决相信的态度,会使人全身心投入到信念所要求的事业中去,精神上高度集中,对自己相信和追求的事情全神贯注,而且在行为上坚定不移、始终不渝,这说明信念具有( )
A、亲和性 B、稳定性 C、执着性 D、实践性
20、有相同信念的人,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古话说的志同道合就是这个意思,这说明信念具有( )
A、亲和性 B、稳定性 C、执着性 D、实践性 21、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题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