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1.(8分)(2018?浙江)如图,在Rt△ABC中,点O在斜边AB上,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分别与BC,AB相交于点D,E,连结AD.已知∠CAD=∠B.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BC=8,tanB=,求⊙O的半径.
【分析】(1)连接OD,由OD=OB,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已知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1=∠3,求出∠4为90°,即可得证;
(2)设圆的半径为r,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B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1)证明:连接OD, ∵OB=OD, ∴∠3=∠B, ∵∠B=∠1, ∴∠1=∠3,
在Rt△ACD中,∠1+∠2=90°, ∴∠4=180°﹣(∠2+∠3)=90°, ∴OD⊥AD,
则AD为圆O的切线;
第21页(共32页)
(2)设圆O的半径为r, 在Rt△ABC中,AC=BCtanB=4, 根据勾股定理得:AB=∴OA=4
﹣r,
=4
,
在Rt△ACD中,tan∠1=tanB=, ∴CD=ACtan∠1=2,
根据勾股定理得:AD2=AC2+CD2=16+4=20, 在Rt△ADO中,OA2=OD2+AD2,即(4解得:r=
.
﹣r)2=r2+20,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2.(10分)(2018?浙江)如图,抛物线y=ax2+bx(a≠0)过点E(10,0),矩形ABCD的边AB在线段OE上(点A在点B的左边),点C,D在抛物线上.设A(t,0),当t=2时,AD=4.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当t为何值时,矩形ABCD的周长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保持t=2时的矩形ABCD不动,向右平移抛物线.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两个交点G,H,且直线GH平分矩形的面积时,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
第22页(共32页)
【分析】(1)由点E的坐标设抛物线的交点式,再把点D的坐标(2,4)代入计算可得;
(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得BE=OA=t,据此知AB=10﹣2t,再由x=t时AD=﹣t2+t,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列出函数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即可得;
(3)由t=2得出点A、B、C、D及对角线交点P的坐标,由直线GH平分矩形的面积知直线GH必过点P,根据AB∥CD知线段OD平移后得到的线段是GH,由线段OD的中点Q平移后的对应点是P知PQ是△OBD中位线,据此可得. 【解答】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x﹣10), ∵当t=2时,AD=4, ∴点D的坐标为(2,4),
∴将点D坐标代入解析式得﹣16a=4, 解得:a=﹣,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
(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得BE=OA=t, ∴AB=10﹣2t,
当x=t时,AD=﹣t2+t, ∴矩形ABCD的周长=2(AB+AD) =2[(10﹣2t)+(﹣t2+t)] =﹣t2+t+20 =﹣(t﹣1)2+,
∵﹣<0,
∴当t=1时,矩形ABCD的周长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
(3)如图,
第23页(共32页)
当t=2时,点A、B、C、D的坐标分别为(2,0)、(8,0)、(8,4)、(2,4), ∴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P的坐标为(5,2),
当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时,点H的坐标为(4,4),此时GH不能将矩形面积平分;
当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C时,点G的坐标为(6,0),此时GH也不能将矩形面积平分;
∴当G、H中有一点落在线段AD或BC上时,直线GH不可能将矩形的面积平分, 当点G、H分别落在线段AB、DC上时,直线GH过点P必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 ∵AB∥CD,
∴线段OD平移后得到的线段GH, ∴线段OD的中点Q平移后的对应点是P, 在△OBD中,PQ是中位线, ∴PQ=OB=4,
所以抛物线向右平移的距离是4个单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平移变换的性质等知识点.
23.(10分)(2018?浙江)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与y=(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BD∥y轴,且BD⊥AC于点P.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 (1)当m=4,n=20时.
①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②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24页(共32页)
(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分析】(1)①先确定出点A,B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结论; ②先确定出点D坐标,进而确定出点P坐标,进而求出PA,PC,即可得出结论; (2)先确定出B(4,),进而得出A(4﹣t,+t),即:(4﹣t)(+t)=m,即可得出点D(4,8﹣),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①如图1,∵m=4, ∴反比例函数为y=, 当x=4时,y=1, ∴B(4,1), 当y=2时, ∴2=, ∴x=2, ∴A(2,2),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
,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3;
②四边形ABCD是菱形,
第25页(共32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数学试卷(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