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掷区:提供掷远的活动材料。用于掷建立民间游戏活动区:○
2平衡远的飞镖、沙包、球类、纸团、套圈等材料,材料多种多样。○区:利用易拉罐、废轮胎、纸盒、纸箱等材料进行制作,易拉罐制作的梅花桩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平衡。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为幼儿提供3跳跃区:为孩子投放了皮筋、跳绳、毽子、悬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4小舞台:为挂物塑料瓶、沙包、纸条等,(有高有低)高跳、远跳。○
5其他区域:孩子提供角色扮演的道具,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替换。○投放了轮胎、铁环、陀螺、毽子等,幼儿取放方便,供随时练习使用。 (2)教育活动中有机渗透民间游戏
我们将民间游戏分别制定在学期及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各班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游戏。民间游戏灵活贯穿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2、幼儿对民间游戏有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三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民间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所有的幼儿都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游戏,并且对民间游戏兴趣浓厚。知道4种以上民间游戏的玩法的幼儿增长到了80%。70%的幼儿会自发玩游戏,并且是3种以上的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他们最感兴趣的民间游戏有“石头剪刀布”“顶锅盖”“抬轿子”等,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三五成群的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自由玩耍。民间游戏已融入幼儿的生活,幼儿在全园浓郁的游戏氛围中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16
3、提高了教师对游戏的认识、编游戏的能力、用游戏的水平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后,教师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游戏指导艺术。在游戏中师生能有效互动,确保教育作用的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的发展。
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形成理论,我们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了反思科研能力。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有适用价值的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价值》在刊物《俪人.教师版》发表,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获省级一等奖的三篇,省级二等奖的九篇,省级三等奖八篇,省级优秀奖一篇。教师自制的教玩具在市多次获奖。
(二)研究反响 1、家长的有效参与
民间游戏来源于当地生活,许多家长小的时候都玩过,其中的乐趣在许多年以后仍然津津乐道。共同的快乐体验让家长愿意陪着孩子玩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快乐体验。在与幼儿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家长不仅能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教养关系,还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从注重幼儿的知识获取转向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从关注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逐渐转向“今天玩了什么?”家长真正成为了幼儿园获得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2、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17
我园作为教研基地,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引导幼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整个过程研中有培,培中有研,体现了引领者和实践者的互动,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的互补。
在全县优秀教玩具推广大赛中,我园老师介绍了我园由教师自制的民间游戏玩具,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和赞赏。在《科教新报》、常德红网、桃源县电视台“教育视窗”专栏、桃源县教育网对我园开展民间游戏进行了相关报导,扩大了幼儿园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幼教专家的指导和赞同。
我园由本课题的开展而衍生编辑的书《民间游戏合集》,推广到了5所县直属幼儿园和39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他们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了他们的园本课程中,使民间游戏得以有效推广。
每次我园开展有关课题教研活动都会邀请乡镇幼儿教师参加,为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乡镇教研成员们通过观摩,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并在本园运用。如:我园开展了《舞龙灯》《滚轮胎》《采蘑菇》等以民间游戏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我园主题教学的形式、环境的创设和幼儿活动的组织,以及课后大家的研讨活动,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了解,为自己下去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园派出中心指导小组教师,参加各乡镇园的教研活动,促进乡镇级骨干教师的成长,进一步提高全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十、体会与思考
18
通过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我们明白了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教学中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懂得了幼儿在民间游戏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和传承了本地和本民族文化,还感受到了本地和本民族传统文化,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的行为、习俗,会很容易建立起民族认同感,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培养民族情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问题:我们的研究价值怎样还可以更高?还必须解决哪些问题?通过思考我们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如何进一步发挥民间游戏古为今用,进一步让改编和创新后的民间游戏返回民间。让其有更多的人喜欢运用,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二)如何让民间游戏课程形成更完整的园本课程运用教材,在全县推广使用。
(三)如何进一步加深家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功能,达到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
2、宋亚玲. 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A幼儿园为例[D]. 西南大学大学. 2012(4)
19
3、冯林林.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3)
4、刘青. 挖掘教育资源,传承民间文化——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化教育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5、余丹,牟映雪.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J].文学教育(中) , 2011(5)
6、司江玲. 浅谈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 才智,2010(4)
7、柴明佳,杨丽坤. 浅议民间游戏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8、莫晓超, 李姗泽. 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9)
9、柴明佳.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J].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2009(4):57
10、卞凤荣. 用心发现 善于运用——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12)
11、徐丽. 浅谈如何挖掘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社会性价值[J]. 新校园,2011(11)
12、程晨.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 2014(5)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