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途径。
学校德育管理重在教育和引导,要用规范、守则和法律法规不断约束,用习惯培养不断引导与养成,才能使少年儿童从小明理守法,成长为合法公民。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坚持普法教育,培养守法公民;开展明理教育,培养文明公民;实施优良传统教育,为国立德树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情怀;注重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报恩。我们通过家校联系、校司联系、校群联系,把德育教育孕育在各种形式的细节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实践中受到教育启发。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创设浓厚的育人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做到环境育人,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我们开展法律讲座、现场参观、家校互动、走进村社敬老院、重大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演讲赛、文体活动、观看教育专题片等形式教育活动。同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成绩,等级评价,敦促成长。
2、找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智育教育的关键点。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学习,缺乏心灵调适,少有家庭港湾的庇护,为此很容易产生厌学甚至逃学。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是提高学校的温馨度,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的兴趣。我们经常改变学生寝室、食堂、教室、活动室布臵,增加情趣,使寄宿生爱校爱学。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探讨激趣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其次是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学科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开展合作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注重学法指导,教师常常教给学生“会听—抓住知识要点仔细听;得法—运用恰当方法去学;会记—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方法。”最后,要开展积极阳光型的评价,要求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反馈,推动学习。全面多元评价,艺术性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
11
们在课题研究中,倡导教师做学生的代理爸妈,抓住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抓住课堂进行学法指导,建立学情档案,重点跟踪薄弱学生,实施亲情连线,使寄宿制学校学生智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明确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渠道。
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衡量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众多的习惯中,自理生活习惯、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最为重要的。这些习惯的养成,重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合作,也在学校的制度约束培养,任课老师的循循善诱、生活老师的帮助引导。我们对各年级的寄宿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每学期,我们分年级组织“寄宿生生活技能大比武”,涵盖整理内务、叠被子、洗衣服、钉扣子、打扫卫生、洗碗筷等项目,确保一学期一个重点。在每个寝室添臵了一定的图书;开展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以校园小广播为平台,专门开辟了“我主播,我快乐”版块。要求学生不使用手机,留守儿童使用手机,必须经过代理爸妈。在使用网络上,倡导拒绝游戏,开展网上学习和查找资料。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组建班主任、生活老师微信群,及时对孩子的问题和家长沟通。
4、认识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留守儿童是农村中小学生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特有的产物,他是广大农村父母抛家别子进城务工后,留在父母身边、寄养在亲戚家的亲骨肉。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用爱激励孩子,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开展了“千帮千”活动,1188名教师帮助1316名留守儿童。做到“知学习状况,帮学生找准方向;知家庭困难,帮学生走出
12
困境;知行为习惯,帮学生规范言行;知优点长处,帮学生展现自我;知兴趣爱好,帮学生规划人生。”举办留守儿童生日聚会,开展大家访活动,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地关心。为留守儿童开学习小灶,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多找留守儿童谈心聊天,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引导。不时送上点心糖果,让孩子抽空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在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亲情。
(五)促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题研究的两年里,学校为此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智育水平,行为习惯得到培养。 课题开展以来,学校管理层、班主任集体参与,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学校管理渠道,实施管理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法制报告会、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家长开放日、经典诵读、演唱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寄宿制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对学生关心关爱帮助引导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爱校如家,学习成绩得到不断提高,在连续三年的全县质量考评中,我校位居前列。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往返校园不乘三无车辆,不独自往返家校,安全意识增强了。课间社团活动参加积极,经典诵读、花样跳绳、舞蹈绘画等井然有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2、寄宿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自立能力得到加强。 就餐时,学生取食用餐不嘈杂,进餐喝汤不浪费,餐后残羹不乱倒。大同学礼让小同学,帮小同学打饭洗碗。在宿舍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整理内务,洗衣服,学会保管自己的物品。宿舍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锁门
13
关灯关空调,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立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三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例学生用餐不当而造成的烫伤、宿舍打架闹矛盾的案例。今年十一月份,淳化县教科研及学校管理现场会,在我校浓重召开,我校在大会上作了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及同行的肯定与赞扬。
3、找到了学生特长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可支配时间多,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拓宽渠道,开辟各种形式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社团活动。一是建立书画活动室,组织书画特长生每周开展两次室外写生课教学。学生书画创作热情高涨,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2013年5月有15名学生获得“宋庆龄基金会绘画大赛“优秀奖。2014年参加全国“艺术之星”书画大赛, 77名学生获奖。2015年8月4名学生赴上海参加“全国童星舞台校园艺术节”现场绘画比赛获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经典诵读与阳光体育相结合的跳绳、摇呼啦圈、跳皮筋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巩固了学生的经典积累。疯狂英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积累“读、背、赛”活动,增加了学生经典积累。
(四)促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找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切入点。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重在寄宿。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服务与管理、安全保障与防范、行为引导与培养,所以面对寄宿制学校学生,我们必须以服务为先导,以管理来规范。对学生养成教育上首先从用餐服务的细节做起,把好食品采买关、加工关和用餐关,让学生用上安全、营养、
14
可口及热乎的饭菜,保障餐餐可口,顿顿安全。其次要抓好学生宿舍服务管理与规范,从出入宿舍、内务整理、文明安全等方面引导帮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文明宿舍”采用每周一评,让学生干部和学校师生参与对各环节的评价,把评价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再次是课余时间管理,使寄宿制学生在校除了课堂、自习学习生活之外,要组建学生自选的各种兴趣小组。一方面完善活动设施,提供羽毛球、乒乓球、毽子、跳绳等活动器材;另一方面,组织各种活动,发展业余爱好,根据学生兴趣,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成立“伟龙书画工作室”、 “经典诵读与阳光体育”等兴趣小组,经常性举办成果汇报展、文艺演出、古诗文诵读、手抄报编写、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组织各种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和征文比赛,开展六一与元旦文艺汇演,举行冬季拔河赛、乒乓球比赛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大丰富,同时,业余爱好得到培养,特长、潜力得以挖掘。校园文化氛围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使寄宿生的身心均能健康成长。使他们的在校生活过得更安全,更有意义。
2、完善了教研制度,拓展研修渠道。
我们制订了较为完备的课题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校领导—课题组—实验班级”的三级管理体系。制定《教科研管理制度》,做到“五落实”一是落实人员组织活动;二是落实时间开展专题活动;三是落实专题明确任务;四是落实研究过程定时完成,不留尾巴,不增加研外负担。五是落实资金与制度,制定《教科研奖励制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先后组织课题组部分成员到富平淡村仲勋学校,三原县中山街小学、东关小学,淳化县固贤小学、夕阳小学、秦庄小学参观并感受不同地区关于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管理的
15
实践经验,加强校际交流,相互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2014年10月我校特聘请陕西省社科院张勇等专家先后做了两次家庭、学校学生管理的专题报告。
3、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精神引导的重要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较强的专业性处于核心地位,是教师角色最大的关注点。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三年来,我校共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六项,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十五人,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人生方向,策划未来发展。用精神的力量塑造生命的精彩。同时也明确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医疗责任,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或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专此报告,敬请各位专家斧正!
(执笔人:党仲强 寇润利 )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