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明确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意义。 1、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成因: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源,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带着孩子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带走了一部分儿童,加之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办校模式就此成为农村办学主要形式。了解生源:务工农民涌入城市,为了生活,不得不留下老人及孩子在农村,这就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 “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大多被祖辈监护、亲戚代管,父母亲情缺失,引导错位,教育不力。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学生接触社会影响较复杂,性格孤僻,封闭自我,不善交流。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周日晚上来到学校,周五回家,五天寄宿学校,脱离父母,在校时间长。人身安全是在外的家长和在身边的监护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最重的担子。保证学生安全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独立性。
五天住校时间,宿舍集体生活。需要学生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洗头洗脚,鞋袜手帕都要自己动手来洗。八个人一个宿舍,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自己要学会与其他同学接触交流、解决问题等。这是非寄宿制学校难以企及的事情,也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最有利的一面,科学合理的管理能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3、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充分的接触,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就占有很大比例,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这必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道德养成失范、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缺乏理性判断是非的能力;自私、自
6
大的现象随处可见。五天的在校生活,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随时都可能发现不良的状态、不当的行为、不好的习惯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随时解决,也不会因缺失教育、放任自流,毁了孩子,日后还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4、农村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提早适应更自由的学习氛围。 每天除去上课时间,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合理分配这些时间,定时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定时去图书馆阅读,定时去体育锻炼,游戏玩乐的时间更是充分,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何安排事情与时间,显然,寄宿制学校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更自由的学习氛围。
5、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寄宿制学校虽然是学校,但已经俨然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主人翁意识特别强烈,寄宿制生活已经养成了互相帮助的习惯,这样的学生出现在社会上不会自私自利,更不会出现“扶”还是“不扶”的问题。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习惯的养成会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良好的习惯是人终生受益。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五天都生活在学校,学校不断创设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制定养成良好习惯的制度,形成约束和熏染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与发展。
(二)总结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需要大量的思想教育和环境熏陶之外,更多的需要制度约束。在两年来的管理研究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管理制度。
7
1、编制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守则及一日生活学习流程。 寄宿制学校学生五天在学校学习生活。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养成了粗放的生活习惯。加之在校时间长,自由支配时间充裕,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必须要有规范的行为守则和学习生活流程,只有按照这个流程去要求,才能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我们分别从“进校要求、升降国旗要求、两操要求、课间要求、就餐、打水要求、文明礼仪要求和学习常规要求”七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流程进行了安排,并对不同的时段提出具体的行动约束。这样使学生在规范的生活流程中培养习惯,提高素质,学会生活。
2、明确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五日在学校度过,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靠学校来完成,为此,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常规有别于其他类学校,共性中存在着个性。我们为此重新审视了学生学习常规要求,在预习上分别就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确立不同层次要求,并安排专门时间来保障预习(自学)的质量。并分别从自习、作业和第二课堂、考试评价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法。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特别是第二课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保障了学生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习质量,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3、制定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及内务管理细则。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内务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针对寝室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寝室环境创设、安全保障、内务整理、文明创建要求和生活老师日常要求等方面,对
8
寄宿生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如提出了起床内务要求:
(1)早、午起床铃响后。即督促学生准时起床。督促学生穿衣洗漱,按规定标准叠被。特别是要指导并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上述内容。
(2)床单平整,无皱折。被子、衣服折法统一,摆放位臵统一。毛巾、牙杯、皂盒、面盆等应放在指定的位臵,整齐划一。
(3)督促学生离开寝室时,做到“三关”,即关灯、关水龙头、关门。“二开”,即窗帘拉开、窗子打开。
(4)督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换下的内裤、袜及时清洗,并晾晒在指定的地方。
要求生活老师要对学生的进出宿舍、内务卫生、个人卫生、物品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并做好工作记录。使学生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培养内务处理的能力。
4、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文明卫生就餐的要求
文明卫生用餐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培养、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规范的文明卫生就餐制度。其具体从进入餐厅讲秩序不说话,打饭取菜互礼让不插队,用餐进食讲营养不挑食, 餐具残羹定点放不乱丢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建立学校餐厅管理领导、引领学生用餐老师和学生餐厅志愿者组成的团队,餐餐管理、规范和监督,使学生在文明卫生用餐中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了生活,懂得了尊重劳动果实,使学校餐厅管理和用餐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5、夯实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管理责任
记者采访一位资深的科学家。“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幼儿园时,老师教我吃饭前要洗手;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要积极主动做班级的事情……”可见基础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其的重要啊!引导他们养
9
成良好的习惯对社会、家庭、自身的意义又是何等的重大!饭前洗手,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东西分给别人,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做事,又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所有这些与寄宿制学校老师的管理和服务是分不开的。老师应富有爱心、责任心,对每一位住校生给予父母般的爱,善于观察、了解、熟悉每位住校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培养住校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做到熟悉各寝室成员及住宿情况,并作好相关记载。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止学生不安全行为,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打扫卫生,随时保持干净整洁,整理好内务。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和相关规定来要求、管理学生。对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要予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对生活中存在的其它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及时制止并上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职责和任务,寄宿制学校老师都必须认真做好。
(三)探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途径
在课题研究中,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的管理。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学生,使他们同其他的孩子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道德养成失范、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缺乏理性判断是非的能力;自私、自大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学校管理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不能认真分析学生思想及行为,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不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导致学校教育效率不高,问题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探索到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