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表3 2016年xx县居民期望寿命表(岁)
年龄组 0岁- 1岁- 5岁- 10岁- 15岁- 20岁- 25岁- 30岁- 35岁- 40岁- 45岁- 50岁- 55岁- 60岁- 65岁- 70岁- 75岁- 80岁- 85岁-
合计
男性
女性
75.66 75.00 71.23 66.40 61.51 56.67 51.89 47.11 42.71 37.89 33.43 28.95 25.35 20.88 16.85 12.96 9.73 7.34 5.06 73.24 72.28 68.35 63.35 58.37 53.41 48.48 43.70 39.17 34.33 29.80 25.42 21.99 17.62 13.82 10.09 7.13 5.09 3.29 81.50 81.27 77.75 73.15 68.39 63.75 59.13 54.36 50.15 45.37 41.05 36.49 32.73 28.17 23.81 19.68 15.84 12.59 9.13
(四)死亡原因分析(详见附表3) 1、主要疾病构成情况
(1)按ICD-10疾病分类标准,2016年我县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1596(282.03/10万,38.96%)、肿瘤892例(157.63/10万,21.77%)、呼吸系统疾病692(122.11/10万,16.87%)和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400(70.68/10万,9.77%)、消化系统疾病153例(27.04/10万,3.73%),这五类死因引起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1%,其中前三位均为慢性病,占总死亡的77.6%(详见图3,表6)。
(2)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死因别死亡率(详见附表2)
男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37.04%)、肿瘤疾病(23.47%)、呼吸系统疾病(15.44%)、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1.53%)、消化系统疾病(4.16%),男性前五位死因别死亡率与我县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一致。而女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41.81%)、肿瘤疾病(19.23%)、(呼吸系统疾病18.99%)、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6
(7.12%)、其他疾病(3.77%), 女性前五位死因别死亡率与我县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不一致,第5为其他疾病,第6位为消化系统疾病。详见图3,表4。
图3 2016年xx县不同性别居民死亡率比较
表4 2016年xx县主要死因顺位、死亡率、构成比及排序
(死亡率:1/10万,构成比:%)
疾病名称
合计
死亡率
构成
比
男
排构成
死亡率 序 比
女
排构成
死亡率 序 比
排
序
循环系统疾病小计
282.03 38.96 1 310.85 37.04 1 251.21 41.81 1
肿瘤小计
呼吸系统疾病小计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小计
消化系统疾病小计
157.63 122.11 70.68 27.04
21.77 16.87 9.76 3.73
2 3 4 5
196.97 129.61 96.78 34.88
23.47 15.44 11.53 4.16
2 3 4 5
115.55 114.09 42.78 18.65
19.23 18.99 7.12 3.10
2 3 4 6
八、质量评价
7
(一)死因数据完整性评价
xx县40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及其他各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报告覆盖率100%,县级以上单位报告覆盖率为100%,全县报告的卡片经过剔除重复病例和非报告范围的病例后得到有效病例4078例,粗死亡率为789.70/10万 。
(二)、死因数据准确性评价
1、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
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中,三级医院诊断1069例,占26.21%;二级医院诊断1838例,占45.07%,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558例,占13.68%,村卫生室269例,占6.60%,它医疗机构326例,占7.99%,未就诊18例,占0.44%。详见表6、图4。
表6 2015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
最高诊断单位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村卫生室
其他医疗机构 未就诊 总计
报告卡数
1069 1838 558 269 326 18 4078
构成比(%)
26.21 45.07 13.68 6.60 7.99 0.44 100
图4 2016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
8
2、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中,最多诊断依据为临床,有1995例,占48.92%。其次为临床+理化1148例,占28.15%,死后推断599例,占14.69%,病理296例,占7.26%,尸检10例,占0.25%,手术21例,占0.51%,不详9例,占0.22%。详见表7、图5。
表7 2016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最高诊断依据
临床+理化 临床 病理 尸检 手术 死后推断 不详 总计
报告卡数
1148 1995 296 10 21 599 9 4078
构成比(%)
28.15 48.92 7.26 0.25 0.51 14.69 0.22 100.00
图5 2016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9
九、 主要发现和建议 (一) 历史变化趋势
2015年xx县调整后期望寿命为75.38岁,男性期望寿命为73.1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8.10岁。通过比较,我县粗死亡率有所下降,而期望寿命略有提高,主要原因是我县的经济、卫生、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分析各年龄组死亡率可见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大致呈不对称的“U”形曲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高,10-岁组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且各个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这与2015年我县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吻合。
2016年,我县全人群具体死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按ICD-10疾病分类标准,2016年我县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1596(282.03/10万,38.96%)、肿瘤889例(157.09/10万,21.07%)、呼吸系统疾病690 (121.93/10万,16.85%)和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400(70.68/10万,9.77%)、消化系统疾病152例(26.86/10万,3.71%)。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是导致我县全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进一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经费、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支持性环境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同时损伤和中毒外部外部原因也是影响我县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的一个较重要的原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以及意外跌落是最最常见的,因此交通管理、人群的心理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二)监测质量问题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