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和消退延迟,提示肾功能和/或血流灌注明显受损。(3)单侧肾影出现和消退延迟,表现为“倒影”,提示单侧肾动脉狭窄。(4)肾实质影像持续不退,同时肾盏、肾盂部位无放射性逐渐增高之势,提示显像剂滞留于肾实质内,其原因可能:A原尿生成明显减少;B弥漫性肾小管淤塞或腔内压力明显增高。(5)肾盏肾盂或输尿管影像异常浓集且扩大,并影像消退缓慢,提示尿路梗阻和扩张,扩大影像的下段为梗阻部位。(6)在泌尿系统以外出现放射性浓集,提示:A输尿管肠道造瘘术后;B尿瘘。 4. 简述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肾动态影像、肾静态影像和肾图的特点。
(1)血流灌注影像:患肾显影延迟,体积缩小,放射性活度减低。(2)肾动态影像:患肾影像出现和消退延迟,可见“倒影”征;病肾体积缩小。(3)肾静态影像:患肾影像较健侧缩小,影像模糊或不显影,如延迟影像可见患肾显示较清晰,而健侧肾脏放射性基本消退。(4)肾图:患肾呈“小肾图”型。
5. 简述判断肾功能常用指标的比较。
(1)内生肌酐清除率:优点是能早期反映GFR的变化,可替代GFR。 缺点是准备要求高、影像因素较多,无法提供分肾功能。
(2)血生化指标:优点是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缺点是A灵敏度低,非早期诊断指标;B同样无法提供分肾功能治疗;C,可受体内代谢异常而影响肾功能的评价。
(3)静脉肾盂造影:优点是可提供清晰的解剖影像,部分可提供病因诊断; 缺点是对严重肾盂积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残余肾功能评价能力较差;辐射剂量较高,不适合小儿及多次随访。
(5)肾动态显像:优点是A无创;B灵敏度高,可与菊粉清除率媲美;C提供分肾功能;D辐射剂量低,适合小儿及多次随访。缺点是费用偏高。 6. 简述利尿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常规肾图或肾动态显像注射药物后15min不见c段下降时,静脉注入利尿剂,肾脏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大量尿液,使尿流速率增加,从而使肾盂。输尿管张力减低,蠕动减慢等所致的非机械性梗阻型肾盂积水在注入显像剂后加速滞留在肾盂内混有放射性药物的尿液排出,而机械性梗阻导致的肾盂扩张积水则不能。因此可通过观察注入利尿剂后肾图曲线的变化进行肾盂扩张积水的鉴别。
临床意义:(1)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非梗阻型尿路扩张的鉴别。 (2)上尿路梗阻术后,泌尿系动态显像时仍有上尿路内滞留表现时,观察梗阻是否已经解除。(3)随访非梗阻型尿路扩张的变化。
7. 简述巯甲丙脯酸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巯甲丙脯酸是血管紧张素II转化酶抑制剂,降压迅速,口服后15分钟即可发生降压作用,导致血压下降,加重肾动脉狭窄侧肾脏的缺血程度,而正常肾血管对巯甲丙脯酸的降压效果无明显反映,其影像学表现:较服药前肾脏显像和消退延缓更加明显。
临床应用:(1)肾动脉狭窄的诊断。(2)预测肾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疗效。 (3)指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1.简述131I治疗Graves病的原理。
1)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131I进入患者体内后,能被甲状腺组织选择性摄取,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摄取131I更多。
2)131I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停留一定的时间。131I在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内平均半衰期为3~5天。
3)131I属放射性核素,其衰变时产生β射线,平均射程约2mm,可对甲状腺组织产生集中照射,使其被破坏或功能受到抑制,减少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达到治疗目的。
4)131I衰变时发射的β射线占90%以上,且其射程短,能量主要释放在甲状腺组织内,因此对周围组织及全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2.简述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性肿瘤时止痛的机制。
放射性药物缓解骨转移性骨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 辐射作用使肿瘤体积缩小,相应部位骨组织间及受累的骨膜压力降低。 2) 电离辐射作用影响神经末梢去极化速度,干扰疼痛在轴索的传导。 3) 抑制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炎性物质产生。
3.简述131I治疗去除分化型甲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
1)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能摄取131I,用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同时,也消除了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微小DTC病灶,减低DTC的复发率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2)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TSH升高可促使DTC转移病灶摄碘能力增强,有利于用131I显像发现DTC转移灶,同时利于用131I对转移灶的治疗。
3)残留甲状腺组织被完全去除后体内无Tg的正常来源,有利于通过检测血清Tg水平的变化,对DTC的复发或转移进行诊断。
4)给予去除或治疗剂量131I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未能显示的DTC病灶,这对制定病人随访和治疗的方案有重要意义。
4.简单比较131I、内科抗甲状腺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Graves病的优缺点。
1)131I治疗Graves病的优点:方法成熟,简便易行,相对安全(关于其可能致癌,影响生育等副作用已基本否定),根治率高(资料显示131I治疗Graves病的根治率可达80%左右),费用相对较低(文献报道,131I治疗Graves病是相对成本效益比最低的治疗方法)。缺点:可能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并有报道显示,随着131I治疗时间的延长,甲低的发生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2)内科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优点:传统的甲亢治疗方法,相对安全,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甲亢病情可缓解,部分患者(约30%~40%)经正规ATD治疗后,甲亢可得到根治。缺点:疗程长,患者需长期服药,部分患者不能坚持用药,根治率低,长期服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过敏、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等)。
3)外科手术治疗:优点:疗效肯定,起效快,多数患者术后可得到根治。缺点:属有创性治疗,术前准备复杂,术中有一定的风险,术后影响患者美观,并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和甲低发生率。 5.简述131I治疗Graves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有:1)Graves甲亢患者。
2)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多次复发,或手术后复发的青少年及儿童Graves甲亢患者。
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4)Graves甲亢伴房颤的患者。
5)Graves甲亢合并桥本氏病,内科药物治疗效差,摄碘率增高的患者。 禁忌证有:1)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2)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3)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6.简述影响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疗效的因素。
影响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疗效的因素有:
1)原发肿瘤的类型和骨转移灶的表现形式对疗效有直接影响。原发肿瘤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疗效最好,肺癌和鼻咽癌次之。骨转移癌表现为散发性局灶型小病灶,病灶在中轴骨,疗效较好,如骨转移灶为巨块型,或位于四肢骨、骨盆等部位时疗效差。
2)是否伴病理性骨折或伴骨骼系统以外的其它脏器转移。如已形成病理性骨折或伴其它多脏器转移者疗效差。
3)长期服用止痛药并已成瘾者,单独使用放射性药物(如153Sm-EDTMP)治疗效果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