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的含义。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结合学生讨论交流为主 【教学准备】多媒体
实验用品:镁条、铝片、铜片、铁丝、铜丝、铝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Al2(SO4)3溶液、坩锅钳、酒精灯、试管、砂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投影展示表面沾有泥土的黄铜小弥勒佛像,请大家帮忙鉴定一下从老师自家菜地出土的佛像是黄金的还是黄铜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除了使用测密度、比较硬度等物理方法,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
(引言)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课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新授:
(介绍)今天我们来共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金属化学性质大赛,参赛的选手有镁、铝、锌、铁、铜、银、金,它们来自金属队,当然还有一位来自非金属队的选手氢,它们都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相信它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首先我们来进行第一场小组赛,出场亮相的是金属队的镁、铝、铁、铜和金五位选手。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条、铝片和表面未氧化的铜片,再分别用砂纸打磨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投影)展示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投影)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常温) 4Al+3O2==2Al2O3(常温) 3Fe+2O2点燃Fe3O4(氧气中) 2Cu+O2 △ 2CuO (思考)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能用钢丝球等经常擦洗铝制品吗?
2、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
(小结)1、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能用钢丝球等来擦洗铝制品,否则容易破坏氧化铝薄膜,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2、“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归纳)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可以得出:Mg和Al比较活泼,Fe和Cu次之,金最不活泼。
(板书)Mg、Al>Fe、Cu>Au(金)
(过渡)第一场小组赛镁、铝和铁、铜顺利晋级,而金则惨遭淘汰,晋级选手将继续参加下一轮PK。
金属除了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场小组赛,出场的有金属队四位选手的镁、铝、铁、铜,还有非金属队的氢。比赛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实验)学生分组分别做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并完成课本P10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实验现象并板演化学方程式。 (投影)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小结)镁、锌、铁能与稀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铁反应最慢;铜不反应。由此可以得出:Mg最活泼,Zn、Fe次之,它们的活动性都比氢强,Cu最不活泼,活动性比氢弱。
(板书)Mg>Zn>Fe>(H)>Cu
(提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投影)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过渡)第二场小组赛镁、铝和铁三位选手夺得前三名,铜的成绩垫底,无缘单项奖牌,我们期待它在下一场小组赛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场小组赛,出场的三位选手铝、铜、银都来自金属队,这场金属队的独家表演赛会不会有什么新的看点呢?让我们继续关注这场比赛。
(实验)学生分组做铝与CuSO4溶液、铜与AgNO3溶液、铜与Al2(SO4)3溶液反应的实验,并完成课本P12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实验现象并板演化学方程式。 (投影)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Cu+2AgNO3=Cu(NO3)2+2Ag
(小结)铝能把CuSO4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铜能把AgNO3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铜与Al2(SO4)3溶液不反应。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l>Cu>Ag。
(板书)Al>Cu>Ag
(小结)第三场小组赛铝勇夺桂冠,铜则击败刚出道的小将银斩获第二名,后来又经过更多选手的多次角逐,人们经过了许多类似的实验探究,归纳并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世界排名(活动性顺序): (投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指导学生利用谐音记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加盖那美女, 身体细纤轻, 统共一百斤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交流讨论。 (小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能否与盐酸、稀硫酸或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课堂练习)投影: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Fe+2HCl==FeCl2+H2↑ B. C+2CuO高温2Cu+CO2↑ C. 3CO+Fe2O3高温2Fe+3CO2 D. Mg+CuCl2==MgCl2+Cu
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 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Z放入Y的硝酸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的表面有Y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的金属活动顺序。
3、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贩卖假黄金制品(实际就是黄铜)。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识别真金和假金呢?
方案一: 方案二:
(课堂小结)今天的金属化学性质大赛已经圆满结束,通过赛事的观看和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呢?由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题内容。 2、课本P13“练习与应用”第3、5、6、7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年级化学“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评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