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XX区龙洞扁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宏春煤矿 闭坑地质报告
第二章 矿山地质简述
2.1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厚80~118m,平均101m。 根据岩性组合及含煤性自上而下分按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性,可划分为龙潭组一段和二段:
龙潭组二段 (P3l2):厚35~57m,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深灰色碎屑灰岩互层(标志层);中部为灰黑色页岩、黑色沙质泥岩及砂质页岩夹灰、灰白色粘土页岩,含煤2层,即K5、K4煤层(分别厚为0.064m、0.17m,不可采)分别位于黑色沙质泥岩上、下;下部为灰黑色页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碎屑灰岩及灰、浅灰至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粘土页岩夹粗砂岩,底部含煤一层,编号K3,厚0.43~0.91m,平均0.65m,在区内局部可采。K3煤层位于P3l2底部,下距K1煤层50m,上距长兴灰岩底界45m。
龙潭组一段(P3l1):厚45~65m,岩性为黑色页、砂质泥岩。顶部为深灰色硅质灰岩;中部夹硅质灰岩,含厚0.015~0.24m,平均0.15m的劣质薄煤层,编号K2,不可采。下部含煤一层,编号K1,矿区内厚0.404~3.48m,平均1.35m,全区可采;底部为灰白色铝土质角砾岩,含黄铁矿结核。K1煤层上距K3煤层底界50m;下距茅口灰岩顶界3~10m。(见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3 -
重庆市XX区龙洞扁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宏春煤矿 闭坑地质报告
XX煤矿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4 -
重庆市XX区龙洞扁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宏春煤矿 闭坑地质报告
2.2煤质特征
2.2.1煤层特征
矿井开采位于龙潭组一段(P3l1)下部的K1煤层和龙潭组二段(P3l2)下部的K3煤层。
K1煤层俗称“大连”或“小槽”煤,在矿区范围内煤层厚度为0.404~3.48m,平均为1.35m,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易于剥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灰白色铝土角砾岩,含黄铁矿结核,遇水易膨胀。
K3煤层俗称“大槽”煤,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在本矿山范围内一般厚0.43~0.91m,平均0.65m,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结构简单,质地性脆,易于剥采。煤层顶板为灰黑色炭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灰白色含黄铁矿粘土岩。
2.2.2煤质特征
K1、K3煤层煤岩颜色呈灰黑色,光泽暗淡,质脆,呈小块状,含少许黄铁矿结核,断口平整或参差状,煤岩类型为亮煤型,K1煤层容重1.40t/m3;K3煤层容重1.40t/m3,均属简单结构煤层。
由于本次工作未对煤质进行取样化验,本次报告引用原精查地质报告的煤质指标。矿井开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表5)。
表5 原煤主要煤质指标表
检测项目 单位 K1 K3 水份(Mad) (%) 1.37 1.10 灰份硫份挥发份胶质层厚(Ad) (St..d) (Vdaf) 度(Y) (%) (%) (%) (mm) 15.54 22.51 4.09 6.61 28.88 32.09 40.5 27.0 发热量(Qnet.v.d) (MJ/kg) 27 26.50 按《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1-2004)标准,动力用煤、烟煤分级评定,K1煤层为低灰分、高硫、高发热值肥煤。K3煤层为中灰分、高硫、
15 -
重庆市XX区龙洞扁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宏春煤矿 闭坑地质报告
高发热值肥煤。根据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矿区开采煤层属肥煤,是炼焦配煤,亦可兼做发电、动力和民用燃料。
2.3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2.3.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低山区的山坡洼地地带,地势总体上是东西稍高中间稍低的山间沟谷地形,矿区西侧最高山峰标高766m,中间洼地最低标高650m,相对高差116m,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季节性的小溪。地表岩石大部分裸露,雨季地表水大多沿地表冲沟汇集于洼地,通过小溪排泄出矿区,部分沿岩溶漏斗、节理、裂隙渗入地下,但水量一般不大,对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地下水补给以岩溶裂隙侧向补给为铺,大气降雨为主。据气象观测,矿区年平均降雨量978.5~1338.7mm,多集中在5~9月。
矿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性以石灰岩、泥质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岩、钙质泥岩为主。现将各含(隔)水层分别叙述如下:
区内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分别位于含煤地层底板和顶板,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是区内主要充水含水层。龙潭组含煤岩系为相对隔水层。各含、隔水层基本特征如下:
(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含水层:
俗称“长兴灰岩”。厚52~67m,上部为浅~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生物屑灰岩。
地表岩溶现象发育,含水丰富。以岩溶裂隙、漏斗水为主。含水性极不均一。
16 -
重庆市XX区龙洞扁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宏春煤矿 闭坑地质报告
(2)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俗称“茅口灰岩”,厚280~334m。为灰色厚层块状生物微晶灰岩夹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沥青质生物碎屑灰岩、钙滑石质页岩。以岩溶裂隙水为主,含水性极不均一。水质为HCO3—Ca型水。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相对隔水层
该组为本区含煤地层,根据沉积韵律、岩性特征及含煤性,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含煤组,其中上煤组为黑色页岩、砂质泥岩夹硅质灰岩,硅质石灰岩为弱含水层,其余为相对隔水层;下煤组为黑色页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为相对隔水层。
根据矿山多年采掘资料,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含水层水、三是老窑积水、四是断层导水。
矿井闭坑前开采+46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20m3/h。
综上所述,本矿区属岩溶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矿井闭坑后,井下涌水沿主平硐封墙导水管排出。 2.3.2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岩体主要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
区内灰岩属硬质岩,力学强度高。泥岩、砂质泥岩,属软质岩,力学强度较低。区内不论是硬质岩或是软质岩,由于构造节理裂隙相互切割,将完整的岩体切成块体,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加上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岩体开裂,造成采空塌陷及地裂缝等,将进一步影响岩体的稳定性,易产生斜边坡失稳。
K1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厚度0.70~4.50m。属中等易冒落顶板,不
17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XX煤矿闭坑地质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